民調或存在前後矛盾,這不涉及科學不科學問題,只是體現民意如流水的現實。國慶長假表現中國疫後復原,不過,反被歐美指斥抗疫不力,就是這個原因。

世界主要國家對抗疫有成,國慶長假恢復活力的中國有意見。(AP圖片)

世界主要國家對抗疫有成,國慶長假恢復活力的中國有意見。(AP圖片)

BBC報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世界主要國家對中國的負評,升至十多年來的最高點。《德國之聲》描述︰「跨國民調:不認可中式抗疫,對中國看法更負面。」歐美主流媒體均側重報導這新聞。

這個民調扭轉近半年的國際風向。今年2月德國舉行「2020年慕尼克安全會議」,大會新創詞彙 Westlessness作為主題,中譯「西方缺失」,寓意在表現連續缺失之下,西方價值失效,世界趨向「去西方化」。當時中國20多個城市封關抗疫,不知所措的西方國家,開始注目與她們不同的「中國模式」。

中國抗疫漸見成效,並主動對外援助,歐洲對中國的好感飆升。《德國之聲》5月19日的報導題為《德國人民竟然疏美親中?!》事緣德國智庫科爾伯基金會(Körber-Stiftung)民調顯示︰「疫情期間,德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上升,而對美國的好感度卻下降。」這與特朗普當時大力施行美國優先有關,「以至於有三分之一的(德國)民眾更願意傾向中國。」與此同時,意大利SWG的民調也顯示,「52%的意大利人將中國視為友好國家,排名第一。」

不足半年,皮尤研究中心顯示14個主國家,主要是歐洲國家,包括德、意,還加上日、韓,對中國的負面印象大增,為什麼短短時間內有此逆轉?原來被訪1.4萬人中,認為中國處理疫情不當之外,更不滿中國近期向西方不假辭色,施行所謂「戰狼外交」,西藏、新疆、香港出現不為歐美認同的問題,更加突顯矛盾。細看之下,也不是沒有道理,事關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從5G技術超前、國產芯片自主、高調與美國科技競賽,行為無一不令對手生厭。

皮尤的調查很客觀,發現的情勢不是一面倒。「14國受訪者中,平均78%的人對習近平在世界事務中做正確的事沒有太大信心或是沒有信心。」不過,「雖然全球多國民眾對習近平的信心大幅下降,但對他有信心的比例仍高於美國總統特朗普。調查結果顯示,德國有78%的受訪者表示對習近平沒有信心,但有89%的德國人表示對特朗普沒有信心。」以上是來自《德國之聲》的報導。

慕尼克安全報告今年2月在柏林發表,帶出Westlessness一詞。(華新社圖片)

慕尼克安全報告今年2月在柏林發表,帶出Westlessness一詞。(華新社圖片)

撇開意識型態、外交矛盾問題,也有中國的亮點,BBC稱︰「新冠疫情衝擊經濟,美國、日本及歐元區都預期經濟負增長,但中國經濟預期仍將錄得少量增長。」結果是「4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經濟大國,只有35%的人認為美國是名列第一的經濟體。」其中歐洲多數國家受訪者,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只有美國丶韓國和日本受訪者多數認為美國是全球經濟龍頭。

西方對中國評價不時在變,時好時不好,中國現在很好,但被視為借抗疫宣傳國家形象,突出體制優越性。其實「說好中國故事」有什麼不好?若西方不高興,我們無話可說,只可以作溫馨提示,這是Westlessness時代,明白了,你就會習慣。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