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超加工食品」是何方神聖? 常吃致肥易罹癌

生活事

「超加工食品」是何方神聖? 常吃致肥易罹癌
生活事

生活事

「超加工食品」是何方神聖? 常吃致肥易罹癌

2020年11月18日 08:51 最後更新:11月21日 12:14

不容忽視~

雖然加工食物一般被視為較不健康,但由於它們保質期較長,處理方便快捷,因此不少人會將加工食物加入日常飲食中。近年更有「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這概念出現,到底它是何方神聖?與一般加工食物有何分別?對健康有何影響?

更多相片
蔬果肉類屬第一類「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GETTY圖片)

不容忽視~

煮食的調味料屬第二類的「經加工製造的食物材料」。(GETTY圖片)

說到加工食物,大部分人或只聯想到罐頭和醃製食品,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指出,其實任何食物經過處理,都可稱為加工食物,而去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NOVA分類系統,將食物按加工程度分為四類。

新鮮麵包、意粉、屬第三類「加工食物」。(GETTY圖片)

陳勁芝指,加工食物自二十世紀初已經出現,當時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初期會加入鹽或糖醃製,以預防細菌滋生繁殖,而「超加工食物」更會加入防腐及增味劑等添加物,雖然食物得以保存更長時間,但超加工食物的鹽、糖和油分相對較高,因此通常更為不健康。

即食麵、零食等屬第四類「超加工食物」。(GETTY圖片)

法國亦有研究去了解國民的超加工食物的飲食習慣,發現甜食佔超加工食物中的四分之一,飲品則佔百分之二十。研究指出每進食額外百分之十的超加工食物,患癌風險便增加百分之十二,而最顯著的是乳癌風險。

GETTY圖片

她建議水果、蔬菜和肉類,應盡量避免選購加工食物作為代替品,該選擇新鮮食材。醬汁和調味料方面,則盡量從簡,少用複合性醬料。

蔬果肉類屬第一類「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GETTY圖片)

蔬果肉類屬第一類「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GETTY圖片)

說到加工食物,大部分人或只聯想到罐頭和醃製食品,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指出,其實任何食物經過處理,都可稱為加工食物,而去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NOVA分類系統,將食物按加工程度分為四類。

她說:「第一類是『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例如鮮奶、蛋、魚、肉類及蔬果等新鮮食物;第二類是『經加工製造的食物材料』,包括煮食的調味料,如牛油、胡椒粉、糖、蜜糖等;第三類是『加工食物』,通常能夠即食,但不含太多添加物,例如新鮮麵包、意粉、芝士、罐頭魚類或蔬菜等;第四類就是『超加工食物』,與一般加工食物的分別是它們除了加工,製作時還會加入額外的添加物,如大量鹽、糖,亦包括食物添加劑、色素、酸度調節劑等,例子有一些添加糖的果汁、甜味乳酪、汽水、即食麵或零食,甚至是複合醬汁如沙嗲醬、叉燒醬等,都歸類為『超加工食物』。」

煮食的調味料屬第二類的「經加工製造的食物材料」。(GETTY圖片)

煮食的調味料屬第二類的「經加工製造的食物材料」。(GETTY圖片)

陳勁芝指,加工食物自二十世紀初已經出現,當時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初期會加入鹽或糖醃製,以預防細菌滋生繁殖,而「超加工食物」更會加入防腐及增味劑等添加物,雖然食物得以保存更長時間,但超加工食物的鹽、糖和油分相對較高,因此通常更為不健康。

「過往在美、加、歐洲的科研有指,超加工食物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現時美國人均營養攝取約有一半來自這些超加工食物。近年更有一項美國隨機雙盲(Randomized Control Trial)研究將二十位超重人士分成兩組,其中一組人士先以超加工食物為主要飲食,另一組則是非加工食物,兩星期後兩組人士調換主食,進行為期四星期的實驗。結果比較兩種飲食對體重的影響,在個人感受食量不變之下,每日攝取額外多約五百卡路里,平均測試者的體重每兩星期增重一公斤,即每星期約一磅,脂肪含量亦上升○點五公斤,兩星期後換成非加工食物,體重會在兩星期後跌一公斤,但脂肪含量只能下跌○點三公斤。」她說。

新鮮麵包、意粉、屬第三類「加工食物」。(GETTY圖片)

新鮮麵包、意粉、屬第三類「加工食物」。(GETTY圖片)

法國亦有研究去了解國民的超加工食物的飲食習慣,發現甜食佔超加工食物中的四分之一,飲品則佔百分之二十。研究指出每進食額外百分之十的超加工食物,患癌風險便增加百分之十二,而最顯著的是乳癌風險。

陳勁芝說:「進食超加工食物的糖分和能量攝取會容易較多,我們日常飲食的添加糖九成來自超加工食物。每進食多一克超加工食物,平均便會增加三點二克卡路里,相比非加工食物只是一點九卡路里,同時由於超加工食物一般纖維、蛋白質及礦物質的含量很低,營養不均衡。進食過多超加工食物,會提升患上眾多慢性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鬱症、腸易激綜合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有巴西研究指出超加工食物與引發哮喘有關,亦與較高死亡風險有關。」

現代生活繁忙,有時候難以完全避免進食加工食物,怎樣可以吃得健康一點?陳勁芝指出購買加工食物時,最好選擇添加劑較少的產品。

即食麵、零食等屬第四類「超加工食物」。(GETTY圖片)

即食麵、零食等屬第四類「超加工食物」。(GETTY圖片)

她建議水果、蔬菜和肉類,應盡量避免選購加工食物作為代替品,該選擇新鮮食材。醬汁和調味料方面,則盡量從簡,少用複合性醬料。

「我們應盡量減少進食加工食物,因為它們的營養價值相對新鮮食物較低,而且加工食物大多為高鹽、糖、油分食物,容易影響健康。」陳勁芝稱。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現時部分市面上的加工食物標有「低脂肪」、「低鹽」、「低糖」等標籤,陳勁芝表示,理論上法例對其成分標籤有規管和限制,例如每一百克食物中需要分別少於五克糖、一百二十克鈉和三克脂肪,才能標明「低糖」、「低鹽」和「低脂肪」。

但同時部分產品上亦有「減糖」、「減鹽」等字眼,其意思是指其糖分或鹽分少於同品牌的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二十五,她提醒這並不代表其含量達低糖、低鹽等標準,也不代表加工食物中沒有其他添加物。例如部分果醬標榜沒有添加糖,但加入酸度調節劑、防腐劑和穩定劑,所以在購買加工食物前,市民需要仔細看清楚食物標籤,衡量健康風險。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