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為國家強盛所帶來的正面作用,有中國這麼一個成功的樣辦在這裏,世界看到了,當然,拜登也看到了。

中國做對了甚麼?中國做得最對的地方可以體現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把美國人逼瘋,就像上世紀冷戰時代的蘇聯般,令其焦慮,以致迷失方向(中國不是故意的)。在這個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地緣戰略競爭的時代,拜登每日一睡醒,一落地,嗽一嗽口,在蹲廁所期間,又開始思索還有甚麼地方需要與中國競爭,然後拍一拍腦袋,想到了,於是立即召喚他的幕僚顧問團隊,說這次要在基建方面與中國競爭,其後便推出一個需耗資2.3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

不過,美國並不是中國,在現金這個經濟困頓和極度撕裂的美國,拜登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會面臨兩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錢從何來?」與中國的全面性競爭,當然,甚麼都需要用錢。

軍方說,要全面提升南海的軍事威攝力。可是,錢從何來?

聯儲局說,要動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應對中國。可是,錢從何來?

貿易部說,要動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應對中國(對!語句如出一轍)。可是,錢從何來?

航太局說,要在20XX年前再次派人登陸月球。可是,錢從何來?

外交部說,要團結盟友一起抗中。可是,錢從何來(沒錢的話盟友就陪你一起打打嘴炮)?

拜登說,要在電動車領域加強與中國競爭。可是,錢從何來?

當然,同樣的,大搞基建與中國競爭,還是面對同一個問題──錢從何來?籌措資金的方法,可以動用美國的傳統工藝印鈔機去完成嗎?反正只需要在電腦上按一個0,不夠?那就按00,再不夠?那就按0000,無非是手密一點而已。不過,動用印鈔機其實還是有一定風險,印鈔量與美元霸權信譽有直接關係:印鈔印得少,錢不夠用;印鈔印得太多,美元信用崩潰。故此,美元的發行量始終維持在美元信譽崩與不崩的邊界之上。

那麼,不印炒的話,還有甚麼辦法?還有一個辦法:徵稅。於是,美國這個基建夢想,拜登要以「向富人徵稅」的方式去實現。

第二個問題,在美國這個兩黨極度撕裂的政治局面,向富人徵稅,能過得了共和黨通過這一關嗎?最新的消息是,毫無例外地,共和黨不同意這個方案,即使討價還價將方案大幅調低至1.7萬億美元,共和黨表明最多只同意8000億。即使按原本的2.3萬億,外界估計認為最多也只足夠搞些基建上的修繕工程,連升級改造也太勉強,你們只批8000億的話,我想這筆資金應該只夠採購些鏟子鋸子和鎚子等工具回來,到時就真的只能「動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應對中國」了,你們共和黨是不是太欺負人呢?

美國兩黨間那碩果僅存的政治共識,就是「應對中國的威脅」,拜登連這個「威脅」都搬出來,並且動聽地宣示美國要贏得21世紀的競爭,都勸不定共和黨人,可想而知兩黨的撕裂程度到底去到怎樣的地步。

中國是一個怎樣的競爭對手?西方有一句說話:「凡是中國人能夠購買的,你一定要比他們先買;凡是中國人能夠製造的,你不要再去製造。」不論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褒是貶,都能夠體現到一個訊息:中國人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充滿能量的民族。

不管是哪個國家,若打算和中國競爭,都必須要有以下的心理準備:

如果你在某一領域領先中國,而中國(暫時)無意追趕,那麼你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可以安枕無憂。

如果你在某一領域領先中國,而中國正在你的身後追趕,那麼你會變得非常焦慮不安,具體例子為芯片製造、中國的GDP等。

如果你在某一領域落後中國,而中國無意停下腳步,那麼你最終可能連車尾燈都看不到,具體例子為基礎設施的建設。

憑著基建得以成功的中國,別人能夠尾隨中國,並以中國人的強項打敗中國嗎?對不起,美國這是在錯誤的領域,選擇了錯誤的對手,結局絕對會令其感到「絕望」,奉勸還是回歸本源吧,國內的基礎建設,原意應該是為了造福人民,而不應該是為了和別國競爭的。




伊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