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起初的号是“学海”,这个口气很大,很明显地我们能够觉察得出贡高我慢,他确实是这样的人。从这一天起,接受云谷禅师教诲之后,他就改号“了凡”。他把号改了,明了、了脱凡夫。了凡从这个时候才算是认真用功了。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所以,每天战战兢兢,觉得跟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过日子是悠悠放任过去的,现在感觉到自己有战战兢兢的功夫,有一点不同的气象;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唯恐自己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情,他有这个警惕的念头了。即使在独处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遇到有人憎恨讨厌他,有人毁谤他,不会跟对方计较,不会把别人放在心上。现在,他懂得了,不报复,心平了,能够恬然容受,心量慢慢拓开了,可以包容,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到明年(1570年),了凡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应该考第三名。他竟然考到第一名,这是他修持功夫改变了他的命运。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头一次不应验。同一年秋天,这是去考举人,他中了举人。考中举人,那是他命里没有的。了凡先生的命里,只有秀才的份,他没有科第。这是改造命运效果非常明显的应验。

     了凡先生第一年可以说是很勇猛精进,以后也退步了。虽然退步,他的警觉心常常提醒,还是很努力。后面他有反省,这是他难得的地方。他自己反省:我断恶修善做得不纯,夹杂太多了。检讨自己的行为,过误很多。知道是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的,可是做得不够,没有尽心尽力。虽然勉强做善事,但是,常说过失的话。清醒时能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守规矩,酒喝醉了,就又放逸了,毛病就出来了。功与过两相比较,每天的过多功少,没进步!光阴空过了。

    从1569年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他就发愿断恶修善,做三千桩善事。直到1579年,三千桩善事才完成。由此可知,三千善事是多么难行。但是,他天天是在做;十年,平均算起来,他一天还做不到一桩善事,好在他天天在做。

  了凡那个时候,曾经在李渐庵的军中办事,任参谋一样的职务,跟着军队到处行军,刚从山海关回到关内,没有机会回向。第二年,1580年回到南方才有机会,请性空、慧空这些出家法师在东塔禅堂回向,十年把三千桩善事做成功了。因为他许愿时自己写了疏文,表示要认真改过自新,积功累德,现在他修积的功德,三千善事做圆满了,回向报恩,他的愿求也果然是得到了。

 了凡命里没有儿子,他又有了求生子的愿望,发愿求得儿子。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这个效验也很快,到第二年,1581年,了凡先生四十九岁生了第一个儿子天启。所以,真正发愿,一发愿就有感应。虽然三千善事还没有修完,儿子已经得到了。这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因为断恶修善有这么好的效果,信心就增长,行善就愈恳切。换句话说,断恶修善是愈来愈顺利,效验愈来愈显著。他每天修持还是用功过格,记在功过格里面。夫妻两个都行善,他的太太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做一件好事,她就用鹅毛管沾着朱砂,朱砂是红色的,在日历上印一个圈,用这个方法来记。下面举例:看到贫苦的人,自己布施一点饮食给他。每天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很活泼的这些动物,买了之后它确实可以活得下去,就买了之后放生。像这样的好事,现在一天居然做了十几桩,比从前是大有进步了。到了1583年8月,第二次发愿做三千桩善事就完成了,四年三千善就圆满了,可见得是愈做愈顺利。这三千善事做好了,请法师这一次在家里面回向,诵经回向。

   了凡他命里没有进士,现在希望中“进士”,进士,在古时候是学位里面最高的。同年9月13日。了凡发了考中进士的愿望,许下做善事一万件的心愿。1586年他果然中了进士,这一年了凡先生五十四岁。命里没有的,他又得到了。云谷禅师教给他的完全兑现了,有了灵验。

   中了进士之后,朝廷就分发他到宝坻县去当知县。这也是他命里没有的。他命里讲的,是到四川一个县作县长,没有说在京城附近。当时的首都是在北京,宝坻县距北京很近。上任之后,他就准备一个本子,这个本子是空格的,题名叫“治心篇”,这是对治心里、检点起心动念善恶的记事本。每天早晨起来坐堂,办公的时候,他的随从就把这个本子带去,交给办公室里的人员,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恶,全部都记下来。晚上,在庭院里面设一个案桌,仿效古德赵阅道,把今天一天所做的事情向天帝鬼神报告,不敢隐瞒在心里。用这个方法断恶修善,这个很难得。换句话说,如果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不敢向上天说的事情,他决定不敢做;不但不敢做,念头都不可以生。

    天启的母亲,看到在这个县衙里面,没有什么善事可做。从前在家里面常常跟街坊邻里走动,太太帮助做善事容易;现在做了官,住在官府里面,等于现在的公家宿舍,与外面老百姓是不接触的,没有机会给你做善事。于是,她很忧愁、很忧虑,说:“你现在许做一万桩善事,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完?”这提醒了凡先生,了凡听了这个话也很懊恼。他白天动这个念头,晚上就有感应。晚上做梦,梦到一位神人。

   他就跟神明说:“我许的一万条善事,恐怕很难满愿。”

   神人告诉他:“你在政务里面所做的减粮这件事情,你的一万条善事都做圆满了。”

   天神提醒他,确实有这桩事情,这就是宝坻县田租。前一任知县时,是按照每亩田收二分三厘七毫来收租的,他觉得这个田赋太重,他作了县长之后,把这个田赋减轻了,减至一分四厘六毫。神怎么知道我减租?做这一桩事情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功德吗?他自己也怀疑。

   他刚做了这个梦不久,恰巧碰到从五台山来的幻余禅师。他们相识多年,禅师到宝坻跟他见了面。了凡他就把梦中的事情向幻余禅师请教,并且问天神讲的话可不可以相信?法师就告诉他:“善心真切,确实是一行可当万善。你能够减收田赋,全县的农民都得到好处。你这一县不只一万个农夫,何况农夫他还有家口,统统都受惠。你这一善,一万件好事不就做圆满了吗?”

善心真切,这是依据经典理论来说的。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今天讲做三千桩善事、一万桩善事,都是从分别执著里头变现的境界,还是有范围的。如果是真心去做,真心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个小善它能变得无量无边,变成大善。

  公门里积德是容易,造罪也容易。作为知县,就一桩事情,万善就圆满了。反过来,你要作恶也容易。一个政策不便利于老百姓,对老百姓有损害的,一桩事就是一万条罪过。祸福确实是在一念之间。

   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了,了凡先生也非常高兴。他立刻将自己的俸禄捐献出来,到五台山去斋僧,供万人大斋。请一万个出家人来接受他的供养,以这个福来做回向。很难得,这样慷慨大方,没有一丝毫吝啬,自己所有的马上能够拿出去。了凡先生是个清官,不贪污,请一万人吃饭,大概把他那一点俸禄积蓄的钱全部都拿出来了。从捐薪俸供斋这个举动可以看出,了凡能够慷慨布施,毫无半点吝啬和犹豫,所以,他享受福报也是理所当然的。

   孔先生给了凡算命,他的寿命只到五十三岁,这一年他要死了,而且算得很准确,是八月十三日丑时。他并没有特别地求寿命、求长寿,他没求。五十三岁这一年,他平平安安地度过,今年他已经六十九岁。他写这篇文章是六十九岁,没有求长寿,寿命延长了。由此可知,世间法里最大的就是生死大事,也就是寿命。连寿命都可以求得,何况其它的呢?功名、富贵、儿女,没有寿命难求,寿命都可以求得到,那么其它没有一样是求不到的。这个“求”,要如理如法地求,要从至心上求,从自己心地上求,没有一样求不到的。如果撇开了心地,从外面去求,那就是前面云谷禅师所说的“内外双失”。所以,中国世俗所讲的求福、求寿、求儿孙,世间人求这个确实求得到,没有求不到的。我们知道,了凡确实是添福、延寿、添丁,完全是超出他命里的常数。这是他一生修得的,不是命里注定的。

   《尚书》里面说,“天命难信。也就是说,定数是会变的,不是恒常的。”又说“天命无常,命运没有定数”,告诉我们修德的重要,变数胜于常数。这些话都是真实话,决定不是妄语。

   以下这一段非常重要,是他教导儿子:“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即使你命中有富贵荣华,自己要常常当作不得意的想法;样样事都很顺利时,还是当作不称心的想法;眼前衣食不缺乏,相当的丰富,可是一定要知道节俭;别人爱护我们,但是,我们要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值得人爱护;就算家族世代有大名望,人人都敬仰,还是要常常以卑微态度处事;就算学问高深,还是要当作粗浅之人。” 这些教他儿子要学谦虚。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好的环境也好,不好的环境也好,都要谦虚,万万不可以傲慢。

  接着,告诉他儿子:“务必要天天去检点、去反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发现了就改,一定要改正。一天不知道过失,你就自以为是。一天没有过可改,你就没有办法进步。天下聪明才智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些人道德不能够天天增长?德业为什么不能够天天在扩张?都是“因循”两个字害了。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没有认真努力。所以,才耽误了他们一生。云谷禅师所说的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是精纯到了极处,深到了极处;是真实的,决定正确,决定没有丝毫的邪僻。一定要把它读熟深思,细细去体会,常常去想,你会得到其中的法味。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为,努力去做!切不能光阴空过,不可虚度这一生。”

   了凡他自己一生努力地修学,改造了命运。命里没有功名,他得功名;命里没有儿女,他得了儿子;命中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一年。这是足以证明,云谷禅师的教诲正确没有错误。

 * * * * *

李渐庵:(?- 1600年),陕西泾阳人。明朝大臣,进士,历任山东、浙江、凤阳巡抚,后曾任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职。尚书是明朝政府各部的部长。

赵阅道:(1008 - 1084)浙江衢州人,北宋名臣,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成都知府,杭州知州等职。为官清正廉洁,不避权势,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

袁俨:(1581-1627)了凡的儿子。少承家学,博览群书。1625年中进士,任广东高要县令,鞠躬尽瘁,奔走救灾,累死在任上。

……

摘选自网站“般若文海”。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 200503w@gmail.com




200503w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