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杜魯多斥示威者不配做加拿大人 多國有樣學樣爆佔領潮

博客文章

杜魯多斥示威者不配做加拿大人 多國有樣學樣爆佔領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杜魯多斥示威者不配做加拿大人 多國有樣學樣爆佔領潮

2022年02月08日 16:24 最後更新:16:44

加拿大卡車抗議活動踏入第11日,佔領公路的行動持續。首都渥太華進入緊急狀態,早前確診新冠肺炎的總理杜魯多甚至斥責少部分人叫囂和揮舞納粹旗幟的做法,不配做加拿大人,重申全國現時應共同應對疫情大流行。

這場抗議活動起初是針對加拿大政府1月15日實施的一項新規定,該規定要求卡車司機在入境加拿大時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未接種疫苗者回國後要接受14日隔離。有保守派團體和卡車司機感到不滿,並組織起「自由車隊」(Freedom Convoy),於1月29日駛入首都渥太華,杜魯多受示威影響,一家人需要轉往秘密地點避險。

示威活動持續了一周多,範圍蔓延至多倫多及魁北克市等地,抗議目標也逐漸演變為反對加拿大各項公共衛生限制措施。

總理杜魯多。

總理杜魯多。

加拿大民調機構Abacus Data最新一項民調顯示,68%的加拿大人認為他們與抗議者「幾乎沒有共同點」,而32%的加拿大人表示他們與抗議者「有很多共同點」。而在渥太華市,有數千名居民經律師入禀安大略省最高法院,指控示威中車輛進行響按,對居民造成嚴重滋擾,引起嚴重的精神困擾和折磨,要求法院對該行為進行禁制,及向示威者索償。法官認為禁止響按並不會奪去示威者的抗議權利,因此宣判為期10天的臨時禁制令禁止響按。「自由車隊」面對這些反對聲浪,承諾會和平示威並會尊重法律,盡可能地留下來繼續抗議。

加拿大警方估計仍有400至500輛貨車佔領渥太華市中心,而警方亦針對網上眾籌平台,採取行動,阻止示威者獲得新的資金,又撿走大批燃料,移走一輛運油車。行動期間,有警員被過百名示威者圍堵。

加拿大卡車示威。

加拿大卡車示威。

渥太華警察局長史諾利(Peter Sloy)指,目前沒有跡象顯示,「自由車隊」會結束示威活動,相反示威者正迅速應對任何執法措施,例如警方不允許攜帶燃料容器進入市中心等,但周一有部分抗議人士故意在油桶內裝水後喝水,向警方表明油桶內的不是汽油,汽油則裝在本來裝水的容器中。他認為,雖然警方已強制和減少燃料供應,但警員在每一次衝突中都要冒很大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示威者的行為得到部分歐美國家的人民歡迎。有愈來愈多在Facebook或Telegram的群組表示,他們也要學加拿大的示威者一樣,組織貨車示威,癱瘓城市或首都。

渥太華警察局長史諾利。

渥太華警察局長史諾利。

有奧地利的反疫苗企業家有樣學樣,告訴《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他們一批反疫苗的示威者商討,正準備召集示威者,在下周駕駛大型貨車、卡車、拖拉機等前往維也納,進行示威。

在美國,有來自德洲同樣反疫苗的人士創建了Facebook群組,支持加拿大的車隊。這群組連同多個有同樣聲音的Telegram組織,有意組織一支貨車隊,在3月1日前往首都華盛頓示威。

遠在太平洋的澳洲、新西蘭也有類似的響應。新西蘭有組織計劃分別在新西蘭北部和南部組織兩支車隊,再在維靈頓會合,舉行示威。

若然加拿大卡車示威浪潮持續,恐怕會有更多類似事件在西方世界發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歐盟委員會發布國防白皮書,提出增加軍費開支、整合資源推動聯合防禦,並優先採購歐洲製造的武器裝備,旨在讓歐洲到2030年建成「強大而充足」的國防體系,逐步擺脫對外部力量的依賴。

這份白皮書的一大「亮點」在於,它明確將美國和英國的軍火製造商排除在主要採購名單之外,轉而納入南韓、日本以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成員國等伙伴。美聯社分析指出,這是歐盟有意減少對美國安全保障依賴的標誌性舉措。「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則認為,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的態度及其對北約盟友的質疑,是推動歐盟這一決策的關鍵因素。歐洲人開始懷疑,美國軍火商多年來宣傳的「買美國武器即得美國保護」是否還靠譜。

一位不願具名的西歐國防官員坦言:「如果你不斷打盟友的臉,他們終究不會再從你那買武器。」雖然當前歐洲在軍火選擇上仍受限,但長期來看,這一格局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改變。

根據白皮書及相關提案,歐盟將通過協調價格和加快交付,鼓勵成員國優先從歐洲採購軍事裝備。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強調:「更多購買歐洲產品,才能強化我們的國防技術和工業基礎。」只有在成本、性能或交付時間等條件明顯不利時,成員國才被允許向外部採購。

數據顯示,近年來歐盟約三分之二的軍購資金流向美國軍火商。而新計劃要求,成員國若想獲得歐盟貸款,至少65%的軍事裝備必須從歐盟內部或挪威等友好國家採購。這一模式讓人聯想到2022年的「REPowerEU」計劃——如同對待俄羅斯天然氣一樣,歐盟如今希望告別對美國武器的依賴。

AP圖片

AP圖片

路透社指出,歐洲國防政策傳統上由各國政府和北約主導,但近年來歐盟逐步介入,這份白皮書標誌其全面轉向泛歐洲防務戰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解釋:「我們不是要挑起戰爭,而是要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捍衛歐洲和平。」

分析認為,俄羅斯威脅是歐洲強化軍工的直接動因,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轉向同樣起到催化作用。他曾揚言奪取格陵蘭島、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州,並多次質疑美國對北約的義務,甚至突然中止對烏克蘭的軍援和情報共享。這些行為讓歐盟意識到過度依賴美國的風險。

白皮書承認,美國長期以來是歐洲的強大盟友,但華盛頓已明確其在歐洲的承諾過多,需重新調整角色。歐盟委員會國防和太空事務專員庫比柳斯警告:「4.5億歐盟公民不能指望3.4億美國人來保護自己。」「政客」新聞網補充道,美國新政府的「不可靠」表現,讓盟友開始質疑美國武器的可靠性——如果與客戶發生政治分歧,華盛頓能否遠程關停關鍵系統?這一隱憂已讓葡萄牙、加拿大對F-35戰機採購猶豫不決,法國則加碼推動歐洲本土軍購。

為支持這一轉型,歐盟提出1500億歐元的國防貸款計劃,惠及成員國及友好伙伴,如烏克蘭、EFTA國家和候選國,以及南韓、日本等。土耳其和塞爾維亞作為歐盟候選國也有望參與軍售,但美國和英國被排除在外。不過,卡拉斯透露,歐盟正與英國磋商安全合作,加拿大也表達了加強聯繫的意願,澳洲、新西蘭和印度同樣被視為潛在伙伴。

對美國而言,這無疑敲響警鐘。前外交官德拉威稱,盟友對F-35的擔憂是「政治和經濟上的重大危險信號」。2024年美國海外軍售預計達3170億美元,海外市場對其國防產業至關重要。若盟友轉向他處,即便進程緩慢,也可能削弱美國軍工生態系統。智庫專家指出,歐洲過去購買F-35是因為相信跨大西洋合作,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正在瓦解這一基礎。

簡單總結,歐盟的轉向不僅是軍事戰略的調整,更是對未來獨立性的投資。正如美國國防工業警告,若歐洲成功「脫鈎」,風險將由美國政府承擔。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