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凜冬將至,“寒氣”來襲

博客文章

凜冬將至,“寒氣”來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凜冬將至,“寒氣”來襲

2022年08月29日 13:38 最後更新:13: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立秋剛過,寒霜打來。

上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篇內部講話再次在朋友圈刷屏,我是做實業的企業家,聽了他一席話有震耳發聵的感覺。

據報導,被大家廣泛關注的華為內部文章為:《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

任正非在文中表示:全球經濟將面臨著衰退、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最引人關注的是,“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對任正非的每一次發言,我們財經企業家都不會疏漏。

我稍作歸納,任的主要觀點主要有:

一、“要活下來”。

任指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

那麼消費能力會有很大幅度下降,對我們產生不僅是供應的壓力,而且還有市場的壓力。

要把盲目樂觀的預期降下來,特別是在未來三年裡,“要活下來”是企業的綱領性目標。

如果用哲學家的觀點看任正飛的言論,“活下來”就有未來,在此之前倒下,一切都是空談。

二、“要收縮”。

任正飛揮出大刀將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的業務收縮或關閉。必須強調,任說的是“盲目”兩字。

要求把節約出來的人力壓到前線去,到一個有競爭力的複雜硬體平台與複雜軟體平台,掛在上面搭車的項目都要摘出來,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

任強調,未來幾年內不能產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來,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有太遙遠太偉大的理想。

這一決定,任正飛的哲學觀點說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要傳遞寒氣”。

任正飛這次說出狠話,讓寒氣傳遞到每個人。作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家,能說出這種揭老底的話,實屬不易。

他要求公司將效績機制運作起來,今年各個業務的獎金一定要拉開差距,絕不允許平均逼迫大家實現搶糧食的短期目標。

過去華為集團每個人都有被子蓋,只是厚一點薄一點而已。

今年年底利潤和現金流多的業務,獎金就多發一些,不能創造價值的業務逼他們“自殺”。確實“寒氣”十足。

這是任正飛多年居安思危的意識,其哲學觀點是一切從實事求是出發。

任正飛的“活下來”、“要收縮”、“吹寒氣”三大信號清晰明亮,拉響了一家大企業對未來的警報。

什麼叫“一葉知秋”,華為作出了企業的詮釋。無獨有偶,美國財金官員也拉響了警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題為《貨幣政策與價格穩定》的演講,演辭短小精悍,僅用10分鐘便講完。

主旨是“美聯儲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將通脹降至2%目標,將強有力運用工具來使供需達到更好的平衡,進而降低通脹。”

他強調,美聯儲不會被一兩個月的資料所左右,通脹形勢仍嚴峻,不會停止加息至限制性水準。

歷史經驗強烈警告我們,不要過早放鬆政策。如美聯儲繼續加息,勢必會對經濟造成“痛苦”。

無論是來自超大型企業,還是強如美國財金當局,都同時發出了對未來經濟下行的警示,這不能不引起香港政府、企業的足夠重視。

新一屆政府正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十月施政報告的建議,如何取捨和平衡經濟、民生訴求,對行政長官是一大考驗。

當今整體國際經濟下行,加上近年香港的疫情始終纏繞不斷,對外對內通關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香港出現的諸多困難,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更不會在一、兩年內扭轉。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美關係、台海關係已經處於不確定性和不穩定的局面,兩大關係必將左右香港的政經形勢。

過去,香港的經濟在很大層面上依賴美國,無論是貿易航運,還是財金法律等,基本是以美國為主要服務物件。

而台灣長期以來是美國的附庸,無論哪個黨派上台執政,都不會改變這種狀態。

若中美關係尚好,台海可以保持相對的平靜;若中美關係出現衝突,台海的暗湧將會變成海嘯,對香港形成雙層衝擊和壓力。

對此,特區政府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前幾天政府再次派發消費券,市民開心,市場也被帶動出現短暫“興旺”,這是讓企業“活下去”的短期行為。

但香港終歸不能年年派,月月派,一旦政府庫房儲備低於一定的安全線,若發生外來風險將難以抵禦。

為此,新一份施政報告要有危機意識和前瞻格局,既要放水啟動市場,也要留有餘地,考慮未來兩年、甚至五年的日子怎麼過。

既要斥資解決市民住屋問題,也要精准投資有前景的創科技術,以形成未來經濟增長點,讓香港立於不敗之地。

任正飛是“立秋已知寒霜到”,香港政府應做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鮑威爾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和北約領導人當年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究竟說了些什麼

2024年04月16日 12:25 最後更新:12:30

作者:周力(中聯部原副部長)

眾所周知,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起因,是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及其軍事力量部署不斷尋求向東擴展,日益逼進俄羅斯邊界,俄感到自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脅,在與美國和北約多次溝通無效、提出就簽署歐洲長期安全保障條約進行談判遭到拒絕的情況下,在烏克蘭發生了直接的戰爭。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無論對俄羅斯,還是對北約,烏克蘭都是隔在雙方之間的最後一塊緩衝地。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以俄羅斯為一方,以美國、北約和烏克蘭為事實另一方的交戰雙方依然沒有停戰的跡象。這其中,始終在爭論而又沒有得到重視的根源性問題,就是北約是否應停止東擴以及如何實現整個歐洲的長期安全保障。

今年4月,正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75周年。7月將就此召開北約紀念峰會。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近日解密了關於俄羅斯與北約早期關係的幾份機密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是1992年2月25日時任北約秘書長曼弗雷德•韋爾納(此前任西德國防部長)在莫斯科同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議長)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會談的速記稿。俄羅斯媒體對此作了廣泛報導和評論。

根據速記稿記載,韋爾納在會談時對哈斯布拉托夫說:“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能在從烏拉爾到大西洋這一新的安全環境下生活的歐洲。這個統一的歐洲大西洋共同體,靠三個支柱來支撐。第一個支柱是赫爾辛基進程;第二個支柱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它將為我們共同體的堅實政治未來奠定基礎;第三個支柱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韋爾納非常樂觀地描繪了北約這個支柱對俄羅斯所起的作用:“我們希望俄羅斯和獨聯體所有其他成員國都加入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據我所知,有些人對我們的意圖仍然表示懷疑。我要在這裡非常明確地指出,我們需要穩定,需要促進和平的某種因素。我們不會干涉俄羅斯的內政,也不會干涉獨聯體其他主權成員國的內政。我們希望同前蘇聯的所有加盟共和國都建立最良好的關係。這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這樣我們就可以確保我們的關係得以長期穩定,我們都會因此而過得更好”。這位北約秘書長同時還強調,鑒於冷戰已經結束,他作為北約秘書長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同俄羅斯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聯繫。

作為回應,哈斯布拉托夫重申,“俄羅斯願同北約軍事集團開展合作,以消除各種威脅,包括世界在前蘇聯各地可能面臨的核威脅”。“我們接手了很多問題,包括國內問題,也包括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內部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擁有年輕民主的俄羅斯不會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https://www.rbc.ru/politics/05/04/2024/660f42109a7947df6b8336dd

蘇聯解體前夕,為緩解歐洲緊張局勢,美歐等國家領導人和蘇聯領導人就兩個德國統一問題,實際是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併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和磋商。美國要求蘇聯分步撤出部署在東德領土上的蘇聯軍隊,提出東德作為統一後的德國的一部分,自然成為北約的成員。北約軍隊將取代蘇聯軍隊駐紮東德。作為交換,美德法等國領導人多次向戈爾巴喬夫承諾,北約在兩德實現統一之後不再向東擴張,哪怕是“一英寸”。按照這一共識,1990年9月12日,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西德和東德領導人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根據條約,俄羅斯於1994年全部撤出了部署在東德的軍隊,北約軍隊隨後進駐。

我們來看美國時任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是如何就北約未來是否東擴問題作出表態的。

1990年2月9日,貝克到莫斯科會見戈爾巴喬夫。在談到統一後的德國同北約的關係時,貝克說,“我們明白,無論蘇聯,還是其他歐洲國家,都需要獲得這樣的擔保:如果美國在北約的框架內繼續維持在德國的存在,那麼北約的轄區和軍事存在的範圍就絕對不可以向東擴張。我們認為,在2+4機制框架內開展的磋商和討論,應該就德國統一不會導致北約這一軍事組織向東擴展作出承諾”。戈爾巴喬夫回答,“我們總體上贊成這樣的思路”。接下來,貝克又從另一個角度表示,有兩種可能,不知蘇聯方面更傾向於哪一種。“一是德國不加入北約,完全獨立,而且沒有美國軍隊駐紮。二是可以同北約保持聯繫,但要保證北約的管轄範圍和軍隊不會從現有界線向東擴張”。戈爾巴喬夫答:“這些我們都會考慮。我們希望在領導層面深入討論所有這些問題。當然,北約範圍擴大顯然是不可接受的”。貝克即刻回應,“這一點我們同意”。(《戈爾巴喬夫與德國問題》,當代世界出版社,2017年版,第279、282頁;《戈爾巴喬夫全集》第18卷,2011年俄文版,第269、617頁)

而在此前幾小時貝克同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會談期間,貝克表達得更加直截了當:“毫無疑問,北約的管轄範圍和軍隊不會向東推進,應該成為鐵一般的保證”。(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dogovorennosti-o-nerasshirenii-nato-na-vostok-podtverzhdayutsya-arhivnymi-istochnikami/viewer

再看德國當時的態度。1990年2月1日,德國外長根舍在美國駐波恩使館舉行的會議上明確表示,“東歐的變化和德國統一進程不應損害蘇聯的安全利益。因此,北約必須排除向東擴張其領土,即使其接近蘇聯邊界的情況發生”。這在當時被稱之為解決未來德國與北約關係的“根舍公式”。
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dogovorennosti-o-nerasshirenii-nato-na-vostok-podtverzhdayutsya-arhivnymi-istochnikami/viewer

1990年2月10日,德國總理科爾訪問莫斯科,同戈爾巴喬夫舉行一對一會談。科爾說,“我們認為,北約不應擴大自己的覆蓋範圍。這裡要找到理性的解決方案。我對蘇聯的利益有準確的認識”。(《戈爾巴喬夫與德國問題》,當代世界出版社,2017年版,第288頁)

法國也作了明確表態。1990年2月25日,法國總統密特朗在同戈爾巴喬夫會見時表示,“無論如何,北約的前沿戰線(法國不參與其防禦),不應當推進到未來統一了的德國的東部地區”。(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dogovorennosti-o-nerasshirenii-nato-na-vostok-podtverzhdayutsya-arhivnymi-istochnikami/viewer))

遺憾的是,蘇美(俄美)雙方當時沒有就此共識簽署任何文件,就是說,共識只是口頭上的,沒有落實到文字,更沒有法律效力。前面提到的《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裡也沒有這方面的條款。從現有掌握的檔案材料看,戈爾巴喬夫當時並未要求將美歐領導人所作的承諾落實到文字上,哪怕是備忘錄,更不要說有法律效力的條約類文件。這不能不說是外交史上一個沉痛的教訓。

沒有幾年時間,美國的調子變了,不承認了。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據理力爭,但空口無憑,明顯吃了啞巴虧。隨著一些中東歐國家陸續入約,俄倍感西部安全環境處於被動不利狀態。普京2000年執政後,不止一次提起西方對北約組織不再擴大所作的承諾,批評北約試圖將俄羅斯拖入新的對抗,要求美歐停止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設施裝備到已經加入北約的中東歐國家。2017年,普京接受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的訪談時,曾指責戈爾巴喬夫沒有要求簽署關於北約不擴張的書面協議。但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一切都已於事無補。

可以再簡單回顧一下美國和北約的調門是如何變化的。

2014年4月,北約一位發言人公開說,“俄羅斯官方人士硬說,美國和德國的官方代表1990年曾承諾不會把北約組織擴大到中歐和東歐,不會在俄羅斯邊界附近建造軍事基礎設施,也不會在那裡部署駐軍。我要說的是,從未作出過這樣的承諾,也不能證實俄羅斯的說法”。(https://www.fondsk.ru/news/2017/12/28/arhivy-us-gorbachevu-obeschali-chto-nato-ne-prodvinetsja-na-vostok.html)

2021年12月,在美國國務院的吹風會上,有記者再次提出,貝克曾在1990年親口向戈爾巴喬夫承諾北約不會再搞東擴,請問是否有過這樣的說法。發言人內德•普萊斯回答,“像前幾屆政府一樣,我們多次明確表示,北約的大門是敞開的,我們致力於在布加勒斯特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當相關國家準備好並能夠履行相關承諾時,北約仍然是這些有抱負國家的選擇。他們可以並願意為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作出貢獻”。普萊斯還表示,“任何人都無權對北約作出的決定擁有否決權。烏克蘭有權在不受外界干涉的情況下,確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和路線。這是美國在世界各地捍衛和推動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https://www.rbc.ru/politics/07/12/2021/61aee7d99a7947a26ea154b9

2022年2月20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在俄與北約關係最緊張的時刻,在德國ARD電視頻道就當年2月18日《明鏡週刊》披露的一份檔案材料(其中記錄了美英法德四國外長1991年3月6日在波恩達成的似向蘇聯作出承諾的共識,即北約不再從德國東部繼續向東擴張,東歐國家加入北約不可接受)發表評論,稱“北約沒有違背不向東擴張的承諾,因為壓根就不存在北約不再東擴這樣一個協定。沒有!北約的決策是30個成員國共同作出的。說北約國家已經商定放棄北大西洋公約裡規定的東西,這樣的決定在哪兒都不存在”。(https://lenta.ru/news/2022/02/20/east/)(https://rg.ru/2022/02/21/najden-dokument-1991-goda-o-nerasshirenii-nato.html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約依舊不斷向東擴展,致使1999年以來的入約國數量增加了一倍,發展成為擁有32個成員國的龐大的軍事政治同盟,從正西、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大大縮小了對俄羅斯的合圍之勢。俄羅斯痛感自己的安全環境不斷惡化。

2021年12月,俄羅斯為確保自身安全利益不受侵犯,正式建議美國和北約儘快與俄就未來歐洲長期安全保障問題簽署正式文件,以解決俄面臨的最大威脅,主要包括不吸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北約不再進一步東擴,北約將其駐軍退回到1997年東擴前的防線以內等內容。但這一建議遭到美國和北約方面的拒絕。

對於本文前面所提的會談速記稿,俄羅斯中央副主席諾維科夫指出,沃爾納和哈斯布拉托夫的對話有力駁斥了西方關於“沒有向任何人就北約東擴問題承諾過任何事情、也沒有任何文字記錄”的說法是多麼荒謬。事實證明,它被記錄下來了,並成為當前開展政治和輿論鬥爭的有力依據。
https://kprf.ru/party-live/cknews/225501.html) 

還有評論指出,美國政客對全世界撒謊是習慣性的。他們對自己的選民,對美國的盟友,甚至對全世界,都在不斷地撒謊。比如,美國說蘇聯在戰勝納粹德國方面的發揮的作用竟然是“微乎其微”的;美國當初在對伊拉克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就是掙眼說瞎話;美國對北溪燃氣管道是誰策劃組織爆炸的更是極盡推託之勢。1990年,美國高官多次在正式場合承諾不會將北約向東擴張到中歐和東歐,但現在他們竟然是一臉無辜的樣子,厚顏無恥地否認原來說過的一切,真是可恥可悲到家了。(https://dzen.ru/a/ZR705JCwPUXxiSbD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