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中關係拐點,大概率下行

博客文章

美中關係拐點,大概率下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中關係拐點,大概率下行

2022年09月20日 14:31 最後更新:14:40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美國一向以全球霸主稱雄,不容許任何國家有一絲“挑戰”的可能性。

在恐懼俄羅斯的同時,也恐懼中國“威脅”其霸權地位。

先以“北約東擴”逼俄羅斯不得已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現在又用《台灣政策法》拱火中國,很明顯是刺激中國武統台灣,試圖在台海再演一齣“俄烏之戰”。

可見美國政客已無計可施,有點耍流氓了。

經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批准後,《台灣政策法》草案將提交國會上院全體參議員審議。

根據該檔文件草案,美國將在四年為台灣撥款45億美元,提供價值高達20億美元的軍事採購信用擔保,並授予“美國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

用美方的說法,該法案是以往一系列涉台法案的集大成和最後總結,其中有三條:

該法案一旦通過,即全盤推翻《中美聯合公報》的準則,完全掏空了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內容,顛覆美中之間多年建立的外交基礎,後果極其嚴重。

我認為,中美關係不需太長時間,將發生根本性逆轉的可能。

如果對美國再抱有幻想,以為忍讓可以拖延美國對我出手,以期再有十年的發展時間,這些想法不但太天真,還會犯戰略性誤判。

不妨翻一下舊賬。在前蘇聯被瓦解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已成為歷任總統的一項基本國策,不同的只是他們的烈度和速度有所區別,而克林頓正是對華冷戰的始作俑者,在他任內先後打出了幾張牌:

“民主牌”。
克林頓政府推行民主擴張的大戰略,把中國視為“世界上最大的非民主國家”,要求中國參與“全球民主化”的進程,利用一切機會以“民主”對中國施行顏色革命。

“人權牌”。
將人權進步作為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先決因素,要求中國在人權、經貿、武器擴散等諸多問題上滿足美國條件。

“貿易牌”。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不斷橫生枝節,並試圖將中國融入美國領導的國際體系,從而影響中國的政治、經濟走向。

“台灣牌”。
這是克林頓在政治上打壓中國的一張王牌。

1995 年李登輝訪美引發了“台海危機”,導致了冷戰後中美之間最嚴重的軍事對峙。

此後,美國提出重返亞太,始終保持著對中國的戰略威懾和安全防範。

在克林頓第二任期,對台軍售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性能上都有大幅提升,並由此拉開“以台制中”的大幕。

此後的幾任美國總統,一直在有意觸動中國的主權底線,甚至步步緊逼,無論我們作出什麼友好姿態,都不可能改變對方的挑釁,對此我們怎麼能安枕無憂?

當前,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一系制裁,以及俄國所採取的一系列應對,對我們面對一但美單方面發起衝突,都是很好的借鑒。

由此,有幾個問題值得重視:

一是警惕美西方國家虛化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美眾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後,我作出強烈反應後,美西方國家非但不收手,相反政客們變本加厲排隊竄訪台灣,開設官方辦事處。

如果他們這招成了必然,那麼“ 一個中國”原則將被虛化。

二是必須破解美西方全方位對中國的制裁策略。

制裁已經變得武器化,既然如此,制裁的武器不能只掌握在對方手中,我們也要用起來。

最近外交部宣佈制裁參與向台售武的雷神公司董事長和波音防務公司總裁,類似的方案或工具箱,是時候拿出來,主動出手,打亂美聯合西方制裁的如意算盤,讓歐洲及眾多國家難以下定決心參與對華冷戰,化被動為主動。

三是主動宣佈取締“台獨”分子。

此前國務院台辦已經公開對“台獨”以分裂國家罪定罪、煽動分裂國家罪定罪處罰,就是凡以身試法的“台獨”頑固分子,不管現在還是將來,都採取刑事處懲措施,依法嚴懲不貸,依法終身追責。

把話說在前面,為解決台灣問題劃定政策紅線,亮出警示,掌握遏制“台獨”的先發權。 

四是破解美國與歐盟的聯手。

美國借台灣問題對華打冷戰,其信心的根源是整個西方世界是他們的盟友。

在對待俄羅斯問題上,美國一直在逼迫歐盟與其共進退,搞得歐盟七癆八傷,承受不了經濟衰退之重。

當然,歐盟國家對華態度不一,畢竟中國對他們的安全威脅不大,在當前經濟受到重創情況下,實難與美國捆綁再戰另一大國,這是我們化解危機的空間,可製造新的模式讓歐盟有理由不參與對華制裁。 

五是無懼中美因台灣問題攤牌。

美國給予台灣“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實質上是向我們攤牌。若這一天到來,為了統一台灣,中國會勇敢地面對,相反美國未必承受得起經濟大幅衰退。

因為,美國對全球化的依賴遠超中國,自身人口少,自力更生能力差,遠不能消化支撐美國的先進產業。

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大於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美國盤算以“台灣法案”來刺激中國武統台灣,不妨看看我們周邊國家,雖然美國還有一定的勢力範圍,一旦台海打起來,這些“親美”勢力不會參與其中。

如果解決了台灣問題,中國只有得到的,美國只有失去的,這應該是大概率。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2024年04月22日 14:33 最後更新:14: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新加坡總理公署4月15日發表聲明說,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議員一致支持黃循財擔任新總理。

新總理將於5月15日20時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職。接棒總理的是51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70後的黃循財,2011年才進入新加坡政壇。他並非出身政治世家,曾任李顯龍總理私人秘書。

黃循財原本知名度不高,歷任過文化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財政部等不同職位,曾任新加坡抗擊新冠疫情工作組負責人,在新冠疫情期間被普遍認為抗疫有功,擊敗了當時聲量高的貿工部長陳振聲、交通部長王乙康等人,成為接班黑馬。

「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

2022年中,以黃循財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啓動「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

啟動大會上,黃循財曾表示這一運動的目標是「更新社會契約,讓新加坡社會和制度惠及多數人、珍視擁有不同才能者,並給予所有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一年內,有20多萬名新加坡國民向政府提出意見。

2023年10月,人民行動黨公佈了長達177頁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中期報告——題為「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全面勾勒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還提出了涉及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七大改變。

這一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黃循財團隊的施政思路。

從報告釐定的挑戰,看香港與新加坡的合作空間

報告釐定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來自內外部。

總結而言包括: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新加坡等小國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不友善。

第二,科技進步導致現有工作變得過時。

第三,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放緩已經導致許多發達國家社會分裂,並將在新加坡社會產生類似的壓力。

第四,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齡化,土地和勞動力有限。

第五,在處理上述挑戰的同時,必須實現減排目標。

從這一章節來看,新加坡似乎與香港面臨諸多類似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地緣政治、技術發展、社會結構的改變。

既然兩地面對的挑戰有相通之處,那就一定會有深化合作以克服挑戰的機會。
這些機會舉例而言,包括第一,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台、維護區域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二,共同制定數字經濟領域亞太標準,迎接web 3.0發展機遇。

第三,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共同維護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穩定。

第四,合作開拓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發展銀髮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

第五,探索碳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在綠色債券、碳排放標準制定上互相配合,服務全球氣候治理。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在思考新加坡當前整體定位時,人民行動黨領導層使用的表述原文如下:「我國雖然比過去更加發達,但始終是小國寡民,也因此有許多脆弱之處。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他國家沒有義務伸出援手。因此,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抵擋風雨,齊心協力,共創未來。」

可見,黃循財為代表的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延續了李光耀時期的思路,即在大國的交鋒中求生存並謀求發展利益。

上年10月,黃循財在華盛頓出席智庫對話會時表示「中美競爭不是一場零和競賽——不是一方獲勝,另一方失敗。世界足夠大,容得下美國和中國,兩國可以共存、共同發展。中美關係既有競爭的因素,也有許多建設性接觸的因素。」

對中國,黃曾表態繼續期望中國為地區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歡迎並支持中方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

新方希望和中國一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公平、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

對美國,黃循財也曾表態「珍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存在,希望繼續發展包括防務在內的新美雙邊夥伴關係(新加坡已經從美國購買了F-35戰鬥機,這是作為美國重要防務夥伴的標誌之一)。

此外,黃循財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更願意強調新加坡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希望代表東盟開展對外政治經濟活動。

他本人曾多次在採訪中強調,「從新加坡和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而中國現在也是東南亞所有國家的好朋友。我們希望與這兩個國家都成為朋友。畢竟,最好的朋友應該不止一個」。

早在2017年6月,黃循財也曾在新加坡參與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活動,當時他正擔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

同樣也是站在東盟立場上,提出了東盟與香港通過自貿協定建立更緊密經貿聯繫的積極意義。「東盟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新加坡非常樂於協助促進香港與東盟的關係」。

香港社會各界都要把握時機積極作為

新加坡既是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者,特別是在貿易、航運服務等領域。

香港社會各界都有必要充分了解新加坡新執政團隊的施政思路,爭取在其權力交接期積極作為,與新的班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