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如何改善當前北部都會區規劃「西重東輕」?

博客文章

如何改善當前北部都會區規劃「西重東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如何改善當前北部都會區規劃「西重東輕」?

2022年12月12日 13:54 最後更新:14:13

 

作者:方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更多相片

作者:方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建議北部都會區東部可以規劃為四大片區,分別是坪輋、打鼓嶺一帶的「國際教育及醫學城」、沿著沙頭角公路從龍躍頭到中英街的狹長土地片區(下稱「沙頭角走廊」)、包含鹿頸、荔枝窩、烏蛟騰等地的「歷史旅遊文化區」、以及新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生態保育區」。

同時,不少坐落於市區的本地大學面臨科研和教學實驗室空間不足的問題,更遑論建設產業化基地。

同時可以考慮在坪輋、打鼓嶺一帶劃出一片2-3平方公里的「國際醫療特區」,此區內允許境外醫生註冊執業,主要服務非本地患者對於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

參照馬鞍山新市鎮(從屯馬綫大水坑到烏溪沙)的條形海濱城市形態,可以沿沙頭角公路一帶建造沙頭角鐵路綫,區內至少有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用「公共運輸引導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預計可容納15-20萬居住人口。

而本屆政府強調「基建先行」的發展理念,北部都會區東部的鐵路和公路發展亦相當重要。

第一,落實北環綫東延綫,並建議將之與深圳地鐵18號綫銜接,利用架空鐵路模式沿沙頭角公路建設新的「沙頭角綫」,鐵路沿線車站上蓋可建成數個新的TOD開發片區。

特區政府去年在北部都會區劃出了「雙城三圈」的策略性空間概念,即由西至東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從目前的規劃看,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方案呈現「西重、東輕」的態勢。

西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以及新田科技城的產業規劃較清晰,而東部的規劃除了生態旅遊之外則相對模糊,尤其是經濟功能並不清晰。

然而,北部都會區東部的坪輋、打鼓嶺一帶是新界最大片相對平坦的土地,其經濟功能有待加強。沙頭角口岸周邊地區亦尚無明確的產業規劃。

北部都會區發展於香港的戰略性意義是通過建立新的都市區和發展新經濟產業以為香港增強發展動能。

因此,規劃好北部都會區的重心在於產業佈局,尤其是探討不同產業領域如何在為香港帶來新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特區政府官員多翻強調,北部都會區要成為香港的新經濟引擎。

要真正達到這一策略性目標,規劃北部都會區需要從宏觀角度出發,考慮區內的產業或重點項目如何對接深圳等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發展,並跳出傳統新市鎮模式的發展框架,以創新思維進行規劃佈局。

建議北部都會區東部可以規劃為四大片區,分別是坪輋、打鼓嶺一帶的「國際教育及醫學城」、沿著沙頭角公路從龍躍頭到中英街的狹長土地片區(下稱「沙頭角走廊」)、包含鹿頸、荔枝窩、烏蛟騰等地的「歷史旅遊文化區」、以及新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生態保育區」。

前兩者平地較多,亦有一定的基建配套,相信可以發揮更大的經濟功能。

除了預留部分土地作創新科技及新型工業化發展之外,可以積極考慮發展教育、醫療、體育和貿易零售四大產業領域。

建議在坪輋、打鼓嶺一帶設立「國際大學城」,鼓勵國際知名大學(全球排名頭兩百名)來香港設立分校,主要吸引來自內地、東南亞和南亞的生源市場。

同時,不少坐落於市區的本地大學面臨科研和教學實驗室空間不足的問題,更遑論建設產業化基地。

因此,建議大學城預留土地予本地大學建設第二校區或實驗室,鼓勵本地大學擴大招生規模。

中小學方面,可以同內地方面積極協商開設內地中小學生來港就讀的通道。

目前,內地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可以到歐美或澳洲等地就讀,惟不能來港就讀。

事實上,在學童年幼時直接送到國外讀書往往並非培養內地學生的最理想做法,反而香港兼有國際化環境,又可以讓小孩接觸更多傳統中華文化價值觀,對不少有一定資產和教育水平的內地家庭而言是頗為吸引的選擇。

同時可以考慮在坪輋、打鼓嶺一帶劃出一片2-3平方公里的「國際醫療特區」,此區內允許境外醫生註冊執業,主要服務非本地患者對於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

醫療特區應針提供例如癌症、牙醫、眼科等高端專科服務,匯聚醫療器械、藥物研發、專業人才等高端醫療資源,善用香港在醫療界別的既有實力,爭取成為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國際醫療中心。

「沙頭角走廊」則可以發展成高密度商住社區,同時發展成為北部都會區的體育和消費中心。

參照馬鞍山新市鎮(從屯馬綫大水坑到烏溪沙)的條形海濱城市形態,可以沿沙頭角公路一帶建造沙頭角鐵路綫,區內至少有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用「公共運輸引導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預計可容納15-20萬居住人口。

體育發展方面,香港雖然已經有香港大球場及啟德體育園(建設中)等大型體育設施,但相信本地市民亦樂見有更多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在香港舉辦。

建議在沙頭角走廊建造一個國際一流水平的大型網球運動中心,爭取ATP / WTA 1000分級別國際網球大師賽落地香港。

同時,可以考慮建設聯通整個沙頭角走廊的單車徑網絡,並在沿沙頭角海的烏石角村、瓦窰頭一帶規劃具備海濱特色的體育運動設施,推動新界居民更積極參與各類運動項目。

貿易零售方面,香港亦需要積極進行升級轉型。

港府可以積極考慮對沙頭角中英街進行升級改造,將中英街打造成一個新的跨境旅遊消費中心,滿足區內和深圳一側的消費需要,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為本地貿易行業帶來新商業模式。

包含鹿頸、荔枝窩、烏蛟騰等地的「歷史旅遊文化區」則有著豐富的抗日遺跡以及客家旅遊文化資源,景色優美亦具有豐富的歷史教育意義,是豐富北部都會區東部作為工商、居住和生活片區的重要一環。

而本屆政府強調「基建先行」的發展理念,北部都會區東部的鐵路和公路發展亦相當重要。

第一,落實北環綫東延綫,並建議將之與深圳地鐵18號綫銜接,利用架空鐵路模式沿沙頭角公路建設新的「沙頭角綫」,鐵路沿線車站上蓋可建成數個新的TOD開發片區。

第二,將現有的沙頭角公路升級為架空幹綫公路,與新建的沙頭角鐵路綫並行,滿足區內以及深港兩地之間的通勤需要。

第三,將現有深圳河邊境巡邏路(沙頭角口岸至香園圍公路段)拓寬改建成一條幹綫公路,建設新的「深港河濱公路」,構建親河空間。

長遠而言,深圳河將是深港大都市區的都市河流,而在保留現有邊境管制的情況下,可考慮拆除物理分割深圳河兩岸的鐵絲圍網,以生態優美的都市觀光河及濱河公路取代之。

北部都會區東部將由現有的香園圍公路、升級後的沙頭角公路(並通過粉嶺繞道接入9號幹綫)、新建議的深港河濱公路形成一個8字形的環迴幹綫公路網絡,加上北環綫東延綫及新建議的沙頭角綫,支撐起區內的交通網絡。

期望政府能以創新思維和產業佈局的理念發展北部都會區東部片區,以創造新經濟增長點為策略性目標,構建面向國際的科研、教育、醫療、體育新都市區,使該區同北部都會區中部的新田科技城、西部的洪水橋現代服務業中心形成「三頭馬車」,成為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經濟增長和社會創新的重要片區。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2024年04月22日 14:33 最後更新:14: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新加坡總理公署4月15日發表聲明說,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議員一致支持黃循財擔任新總理。

新總理將於5月15日20時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職。接棒總理的是51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70後的黃循財,2011年才進入新加坡政壇。他並非出身政治世家,曾任李顯龍總理私人秘書。

黃循財原本知名度不高,歷任過文化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財政部等不同職位,曾任新加坡抗擊新冠疫情工作組負責人,在新冠疫情期間被普遍認為抗疫有功,擊敗了當時聲量高的貿工部長陳振聲、交通部長王乙康等人,成為接班黑馬。

「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

2022年中,以黃循財為首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啓動「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

啟動大會上,黃循財曾表示這一運動的目標是「更新社會契約,讓新加坡社會和制度惠及多數人、珍視擁有不同才能者,並給予所有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一年內,有20多萬名新加坡國民向政府提出意見。

2023年10月,人民行動黨公佈了長達177頁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中期報告——題為「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全面勾勒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還提出了涉及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七大改變。

這一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黃循財團隊的施政思路。

從報告釐定的挑戰,看香港與新加坡的合作空間

報告釐定了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來自內外部。

總結而言包括:第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新加坡等小國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不友善。

第二,科技進步導致現有工作變得過時。

第三,不平等加劇和社會流動性放緩已經導致許多發達國家社會分裂,並將在新加坡社會產生類似的壓力。

第四,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齡化,土地和勞動力有限。

第五,在處理上述挑戰的同時,必須實現減排目標。

從這一章節來看,新加坡似乎與香港面臨諸多類似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地緣政治、技術發展、社會結構的改變。

既然兩地面對的挑戰有相通之處,那就一定會有深化合作以克服挑戰的機會。
這些機會舉例而言,包括第一,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台、維護區域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二,共同制定數字經濟領域亞太標準,迎接web 3.0發展機遇。

第三,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共同維護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穩定。

第四,合作開拓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發展銀髮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

第五,探索碳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在綠色債券、碳排放標準制定上互相配合,服務全球氣候治理。

從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看區域競合關係

在思考新加坡當前整體定位時,人民行動黨領導層使用的表述原文如下:「我國雖然比過去更加發達,但始終是小國寡民,也因此有許多脆弱之處。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其他國家沒有義務伸出援手。因此,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抵擋風雨,齊心協力,共創未來。」

可見,黃循財為代表的新的領導團隊對新加坡的定位延續了李光耀時期的思路,即在大國的交鋒中求生存並謀求發展利益。

上年10月,黃循財在華盛頓出席智庫對話會時表示「中美競爭不是一場零和競賽——不是一方獲勝,另一方失敗。世界足夠大,容得下美國和中國,兩國可以共存、共同發展。中美關係既有競爭的因素,也有許多建設性接觸的因素。」

對中國,黃曾表態繼續期望中國為地區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歡迎並支持中方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

新方希望和中國一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公平、開放、包容的合作框架。

對美國,黃循財也曾表態「珍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存在,希望繼續發展包括防務在內的新美雙邊夥伴關係(新加坡已經從美國購買了F-35戰鬥機,這是作為美國重要防務夥伴的標誌之一)。

此外,黃循財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更願意強調新加坡作為東盟領導者的角色,希望代表東盟開展對外政治經濟活動。

他本人曾多次在採訪中強調,「從新加坡和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而中國現在也是東南亞所有國家的好朋友。我們希望與這兩個國家都成為朋友。畢竟,最好的朋友應該不止一個」。

早在2017年6月,黃循財也曾在新加坡參與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活動,當時他正擔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

同樣也是站在東盟立場上,提出了東盟與香港通過自貿協定建立更緊密經貿聯繫的積極意義。「東盟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新加坡非常樂於協助促進香港與東盟的關係」。

香港社會各界都要把握時機積極作為

新加坡既是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者,特別是在貿易、航運服務等領域。

香港社會各界都有必要充分了解新加坡新執政團隊的施政思路,爭取在其權力交接期積極作為,與新的班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