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旋風訪俄,將掀世界新格局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很多外媒對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作了廣泛的報導,其中有一個細節傳得最廣泛。即習近平飛到莫斯科機場後,直接到了克里姆林宮與普京面談數小時至深夜,準備離開克里姆林宮時,普京親自到門外送別。習近平透過翻譯告訴笑容可掬的普京說:“這也是百年變局之一部分,我們共同來推動,”普京點頭同意。最後習近平同普京握手說:「保重,再見」,普京揮手告別。這一新聞視頻即引西方政界的高度關注,正如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共推百年變革”,必然對西方敲響警鐘。
雖然習近平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僅為三天,但作為世界主要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關係如何發展關乎全球戰略穩定與安全,關乎未來世界格局演變,正如俄羅斯中國問題專家塔夫羅夫斯基對習近平此行評價,這是今年“最具地緣政治意義的全球性大事之一,或將影響今後幾年的世界政治走向”。

一、中俄是在國際複雜環境中,將合作推上新台階
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小插曲。當中國外交部於3月17日宣佈習主席正式國事訪問俄羅斯時,所謂的國際刑事法院,隨即同日發佈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逮捕令”。這個“逮捕令”既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而且荒唐至極。選擇在此時發出,除了要羞辱普京外,也是為習主席訪俄蒙上政治陰影。可見美西方國家要維護其霸淩世界,從未消停,只有變本加厲。特別是我方公佈習主席將訪問俄羅斯,整個西方包括美國、歐洲、日本等都向我外交施加強大的壓力。
面對國際複雜的政治風雲,許多人都擔心習主席出訪的政治安全和國際輿論,對這一高度敏感的訪俄安排不少人猶豫了。但習主席根本不在乎美西方政客橫加干涉,說三道四,頂住壓力如期出訪,並定調此行是“友誼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說該說的話,辦該辦的事,光明磊落,顯示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大戰略家的風度。
《聲明》有很高的戰略眼光,也顯示出兩國元首的堅定意志,敢於直面美西方國家的壓力,把中俄雙方反對什麼,主張什麼,不希望做什麼,都清清楚楚列出來,美國人是能掂量出分量的。只要稍微關心世界格局的人,也能體會到習普會面,已經打開了世界新格局,美西方國家不能再任意獨霸世界,欺淩發展中國家。

二、中俄合作有歷史基礎,短期內不可能有逆轉
我在俄羅斯投資三十多年,一直是沿著中俄關係逐漸回暖的道路上走過來。這個《聯合聲明》非常全面,沿襲了之前的幾項重要合作條約,如2001年、2021年、2022年等文件,其中除了2001年的,其他三個文件(含2023年)都是十九大之後習主席親自指揮擬定的。今天,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可以說是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又一升級版,對下階段兩國關係發展和各領域合作作出規劃和部署。
中俄發展戰略協作,是中方的歷史選擇。習主席講到,“中俄關係的發展具有它自身的歷史邏輯和內生動力”,這個“歷史邏輯”,是總結了歷史經驗和教訓得來的,因此雙方尤為珍惜。從雙方領導人的彼此稱謂,可以看出兩國關係是逐漸深化和密切。如過去稱領導人為先生,江澤民先生、胡錦濤先生,回避用同志這個詞。現在對習稱呼中國同志或習近平同志。從黨的關係僅俄共稱我們為同志,普京的執政黨是統一俄羅斯黨,該黨還未稱同志,但是普京稱習主席為同志已經是一種習慣了。這種稱謂的改變,足以說明兩國包括兩黨的關係日益密切。
《聲明》開拓了許多新的合作領域,以貿易為例,今年貿易額要達到兩千億應沒問題,到2030年我們要達到三千億甚至四千億,是可望可及的;兩國還建立了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形成了能源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初步雛形;過去一些不開放的領域,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鐵路公路建設、交通運輸樞紐、北極這些都提及了。過去“合約”沒有講得這麼完整,都是零打碎敲,這次《聲明》展示了誠意,拓寬了領域,把合作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三、強化合作機制層次,讓雙方政府提高自主性。
《聲明》特別提到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的重點方向,其中有一句話很重要,要著力打造兩國本土工業產品生產鏈、供應鏈,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圍繞這個思路,創新、物流、貿易、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兩國口岸,相互運輸管道等,合作前景非常大,未來10年、20年,應該說至少30年,在歐亞地區,又可以出現一個新的經濟繁榮區域,前景令人十分鼓舞。
由於合作覆蓋面廣泛,必須有強的執行力和推動力,這次明確未來對俄合作由政治局常委、中辦主任統一牽頭落實。這是一個特別安排,體現了中俄合作的重要性,也將激發中俄兩國省市區域性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效能。
正如,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