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了在可能的台海衝突中阻擋解放軍渡海登島的腳步,一直在研究各種戰法,解放軍自然針對性地研究各種反制措施。
美國空軍曾提出利用研製中的B-21隱身轟炸機在台灣海峽佈雷的計劃,近日,解放軍的掃雷艦就前往新加坡參加聯合海上演習,掃雷艦直接開到美軍位於新加坡的基地門口,傳遞出重要信號,值得美方細細品味。
點擊看圖輯
美軍為了在可能的台海衝突中阻擋解放軍渡海登島的腳步,一直在研究各種戰法,解放軍自然針對性地研究各種反制措施。
據中國國防部介紹,解放軍艦艇編隊將前往新加坡,參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聯合演習。這次聯演是解放軍年度國際軍事合作框架內的計劃之一,也是時隔2年後,新加坡與中方的首次聯合演習,將於本月底到下月初舉行。軍演結束後,解放軍海軍還將派出代表團,前往樟宜展覽中心觀摩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並參加國際海上安全研討會。
相比於玉林艦,比它噸位更小的獵掃雷艦赤壁艦則是首次參加中新聯合軍演。解放軍這次部署專門對付水雷的掃雷艦,開到美基地門外,恐怕更受外界關注。因為在此之前,美國軍方曾經放出「豪言」,聲稱可以派出隱形戰略轟炸機,在台海及周邊海域進行攻勢佈雷,以阻止大陸的「武統」。
眾所周知,美軍各兵種一直在研究介入台海衝突的戰術,但隨著解放軍作戰能力的快速提升,想要在台島周邊部署海空兵力已經行不通。為此,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又提出了利用B-21佈雷的作戰計劃。去年底首次亮相的B-21被美軍稱為第六代隱身戰略轟炸機,五角大樓頻繁炒作B-21能對中國進行「戰略威懾」。肯德爾的佈雷計劃,是打算在台海衝突剛爆發之際,迅速出動B-21轟炸機,利用其隱身能力,突破解放軍S-400防空系統的探測,搶在登陸部隊之前,「在解放軍眼皮底下,將先進的智能水雷布設到台灣海峽」。
相比於傳統的水面或潛艇佈雷,美軍規劃利用戰略轟炸機進行大範圍佈雷的計劃效率更高。但這種戰術也有局限性,那就是面對解放軍的攔截時,非隱形戰機的生存能力堪憂。所以美空軍才寄希望於新的B-21隱身戰略轟炸機。不過,雖然美軍一直聲稱B-21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續航能力、隱形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能夠突破強大的防禦系統,實現全球打擊,但B-21這並不是無法探測的。中國正在發展的反隱身雷達以及在台島進行戰備巡航的預警機,都具備發現B-21行蹤的能力。
解放軍首次出動獵掃雷艦前往新加坡參加聯合演習。
據中國國防部介紹,解放軍艦艇編隊將前往新加坡,參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聯合演習。這次聯演是解放軍年度國際軍事合作框架內的計劃之一,也是時隔2年後,新加坡與中方的首次聯合演習,將於本月底到下月初舉行。軍演結束後,解放軍海軍還將派出代表團,前往樟宜展覽中心觀摩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並參加國際海上安全研討會。
目前,新加坡方面還沒有透露具體的演習內容,但從解放軍海軍出動的艦艇來看,這次演習將包括一個此前未曾演練的科目。首先是玉林艦,作為054A型護衛艦,這次演習並不是該艦首次參演。在8年前舉行「中新合作-2015」海上聯合演習,就出現了玉林艦的身影,當時除了與新加坡海軍組成編隊航行、直升機互降對方艦艇的演練外,還進行了聯合防空、海上對抗、對海上目標進行實彈射擊等科目的聯合行動。
今年2月海軍掃雷艦編隊在南海開展訓練。央視截圖
相比於玉林艦,比它噸位更小的獵掃雷艦赤壁艦則是首次參加中新聯合軍演。解放軍這次部署專門對付水雷的掃雷艦,開到美基地門外,恐怕更受外界關注。因為在此之前,美國軍方曾經放出「豪言」,聲稱可以派出隱形戰略轟炸機,在台海及周邊海域進行攻勢佈雷,以阻止大陸的「武統」。
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曾提出攻勢佈雷計劃。AP圖片
眾所周知,美軍各兵種一直在研究介入台海衝突的戰術,但隨著解放軍作戰能力的快速提升,想要在台島周邊部署海空兵力已經行不通。為此,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又提出了利用B-21佈雷的作戰計劃。去年底首次亮相的B-21被美軍稱為第六代隱身戰略轟炸機,五角大樓頻繁炒作B-21能對中國進行「戰略威懾」。肯德爾的佈雷計劃,是打算在台海衝突剛爆發之際,迅速出動B-21轟炸機,利用其隱身能力,突破解放軍S-400防空系統的探測,搶在登陸部隊之前,「在解放軍眼皮底下,將先進的智能水雷布設到台灣海峽」。
現在看來,對於美軍種種不懷好意的計劃,中國都是看在眼裡的。赤壁艦這樣排水量數百噸的小型艦艇,一般是比較少赴遠海執行任務,這次解放軍特意派它到有美軍基地的新加坡參加聯合演習,背後的信號,相當值得美方細味。
首先,赤壁艦隸屬於南部戰區,該艦從本土基地出發,途徑整個南海的過程,是對解放軍艦艇途徑南海主要航道的實地勘察,對於未來戰時排除水雷,確保我方近海和南海通道安全都有實際意義。
其次,解放軍獵掃雷艦開到美軍位於新加坡的基地門口,也是不多見的。據了解,今年是中新兩國第7次舉行代號「合作」的聯合軍演,也是首次出動獵掃雷艦。實際上這也是向美軍近距離展示解放軍海上掃雷能力的一個機會,通過這種展示,能讓對手更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獵掃雷能力達到了怎樣的高度,這既是自信的表現。通過這次掃雷的相關科目演練,告訴對手想要在中國周邊布設水雷,是無法阻擋解放軍展開軍事行動的。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一種無形的威懾。
美軍近年來一直在炒作「攻勢佈雷」,試圖從中國周邊海域布設水雷。相比於大型水面艦艇,美軍的智能水雷的成本就低得多了,是具有極高效費比的一種策略。這種戰術的核心是在台島周邊或者南海等潛在衝突區域,進行海上或空中佈雷,以此來限制解放軍的渡海登島投送兵力或海上行動的能力。
美空軍想利用B-21在中國周邊布設水雷。
相比於傳統的水面或潛艇佈雷,美軍規劃利用戰略轟炸機進行大範圍佈雷的計劃效率更高。但這種戰術也有局限性,那就是面對解放軍的攔截時,非隱形戰機的生存能力堪憂。所以美空軍才寄希望於新的B-21隱身戰略轟炸機。不過,雖然美軍一直聲稱B-21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續航能力、隱形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能夠突破強大的防禦系統,實現全球打擊,但B-21這並不是無法探測的。中國正在發展的反隱身雷達以及在台島進行戰備巡航的預警機,都具備發現B-21行蹤的能力。
赤壁艦能夠對水面和水下發現的水雷進行獵除。央視截圖
即便B-21能夠完成佈雷任務,解放軍具備先進反水雷能力的獵掃雷艦可以在作戰艦艇編隊之前,對雷區進行滅雷作業。如今解放軍的獵掃雷艦具有「獵」的能力,可以主動探測發現水雷,除了利用雷達發現水面浮雷外,還可以通過聲吶探測水下的沉底雷,然後通過射擊或投放滅雷裝具的方式,對發現的水雷進行獵除。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提出超級全能艦艇概念,裝備電磁軌道炮的核動力航母,這意味著什麼?
這種用新時代武器武裝起來的超級艦艇,具備強悍的防空、反潛、反艦、對陸、反導能力,而且還有相當可信的真實作戰能力。
網絡流傳的中國未來航母概念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在業內專業期刊提出了一種未來戰艦概念設計,可以將海軍艦隊改造成星球大戰風格的超級艦艇。傳統超級航母可以搭載大量戰機,但自身防衛能力非常有限,而中國這種新概念艦艇依靠先進的綜合電力系統,可以有效地將艦上核反應堆提供的充沛能量轉化為高功率武器所需的電磁能,因此它可以裝備大量電磁武器,如電磁軌道炮、線圈炮、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等,從而能夠準確地執行防空、反潛和反導攔截任務,並對海上和陸地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例如艦載電磁軌道炮可以用高達7倍音速的制導彈藥打擊臨近空間目標。
《亞洲時報》認為,這種未來戰艦可以看成是對蘇聯時代航空巡洋艦概念的現代演繹。蘇聯海軍最初提出航空巡洋艦(載機巡洋艦)時,是希望它能結合航母和巡洋艦的特點,這類艦艇包括著名的「基輔」級航母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與傳統航母完全依靠艦上的艦載機聯隊來獲得攻擊力不同,蘇聯航空巡洋艦可以用強大的艦載武器應對水面、空中和水下的威脅。但受當時技術條件的影響,航空巡洋艦的實際表現並不理想——由於大量武器佔據了約一半的艦艇空間,導致飛行甲板和機庫很小,能搭載的飛機太少,而且適航能力很差,最終表現為艦載機和武器都想要,結果兩頭不討好。外界普遍認為,「基輔」級航母實際是一款相當不成功的設計。
然而,新技術的發展,讓中國設計的這款超級戰艦能夠克服之前蘇聯海軍面臨的困難。
電磁武器的體積很小,佔用的艦上空間非常有限,而且更為安全,因此不需要額外過多擠佔航母上艦載機的空間。例如電磁軌道炮發射炮彈時的速度遠高於傳統火炮,而且它不需要危險的發射藥,因此它不但發射的炮彈速度更快、威力更大,而且佔用的艦上空間更少,這也意味著未來可以不對核動力航母進行大規模改進,就可以使其具備相當可觀的攻擊能力。
不過,雖然馬偉明院士提出的這種全能型戰艦聽上去很理想,但它的研製難度非常大。可以說,只有中國在電磁技術領域實現創新性突破之後,這種充滿科幻色彩的未來戰艦才有實現的可能。
首先,就是中國在綜合電力系統方面的獨步天下。儘管英美率先在該領域實現突破,但無論是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還是美國的「福特」級航母,它們使用的綜合電力系統技術並不成熟,存在設備體積和重量大、系統效率低、供電連續性差等問題。外界認為,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採用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技術先進程度比英美最新航母領先一代。這也是為何常規動力的福建艦能夠與核動力的「福特」級同樣採用高耗能的電磁彈射系統的關鍵因素。
其次,中國在電磁武器領域也已經全球領先。
不同於美國研製電磁軌道炮時的半途而廢,中國研究人員正在努力解決軌道炮的開發問題。美國認為,電磁軌道炮在炮管設計、使用壽命和能承受發射炮彈時的功率脈衝、熱量和壓力的材料方面存在不可逾越的難題。而中國科學家卻已經突破這些技術障礙。
《亞洲時報》稱,「中國正在加強電磁軌道炮的武器試驗,並試驗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導軌上塗抹液態金屬以減少射擊磨損,以及使用特殊塗層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射擊造成的傷害。」同時,中國還在開發其他類型的電磁武器,包括高能微波武器以及發射重量全球第一的線圈炮等。
此外,採用常規動力的福建艦雖然能夠使用電磁彈射裝置,但可能還無法同時滿足電磁彈射與電磁武器的龐大能源需求。而中國第四艘航母很可能是核動力設計,這將為電磁軌道炮和電磁彈射裝置等能源密集型裝備提供充沛的動力來源。
報道猜測,中國這種全能戰艦未來還將部署到南海,與陸基飛機、導彈、海軍艦隊和島嶼守軍共同保護中國戰略核潛艇在該海域的活動自由。再加上中國在先進反潛技術方面的突破,如極低頻和太赫茲信號檢測,結合衛星圖像、合成孔徑雷達等技術,可能會導致美國的戰略核潛艇比以前更容易受到攻擊,「將對美國的核威懾和美國向其盟友提供的核保護傘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