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計劃未來18至24個月內,在多個區域部署數千架小型無人機等「自主武器系統」,以便「同中國競爭」。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上月底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防工業協會新興技術會議上,宣布了這個名為「複製者」的項目。她說,「複製者」將利用小型、智能、廉價和眾多的平台,推動美國軍事創新進展。美國目標是「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在多個領域大規模部署數千個可歸屬的自主(無人)系統」。
報道截圖
希克斯說,「在所有領域部署的自主系統」都將更便宜,並且「讓更少的人處於火線上」。
她表示,中國核心優勢是「數量」,比如「更多艦艇,更多導彈,更多的人」。所以美國跟中國競爭不能靠硬拼,最好回應是「創新」。
希克斯又說,五角大樓過去專注於「核心系統」,即大型、精致、昂貴和數量少的平台,以後還將受益於這些平台,但今後五角大樓要兩條腿走路了:「複製者」將特別專注於加速國防部最近在無人系統方面的投資,也就是她所說的小型、智能、廉價和眾多的平台。
五角大樓在2024財年申請了18億美元人工智能資金,希克斯說,「複製者」計劃將這些投資整合在一起,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美國《防務新聞》介紹說,「複製者」目標是在短時間內大量部署小型無人機,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將在2025財年國防開支法案中支持這想法。法案計劃撥款10億美元,建立一個對沖投資組合,由低成本無人機、敏捷通信系統及計算模式以及人工智能能力組成。
關於「複製者」,美國「動力」網站的解讀比較簡潔:
第一,「複製者」就是美國國防部要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製造數千件「無人武器」。
第二,「複製者」可能會顯著改變美軍作戰方式,直接目的是「對標中國軍隊的數量優勢」。
第三,「複製者」計劃應該是這樣一種平台:它足夠便宜,能夠承受在高風險任務中失敗,同時又足夠有能力完成這些任務。
「動力」網站提醒,美國空軍最近開始使用「負擔得起的」一詞。很明顯,可負擔性、快速迭代開發周期和大規模生產的可能性,都是「複製者」計劃考慮的優先因素。
希克斯坦言,這個計劃是受到烏克蘭戰事啟發。在這場戰爭中,廉價商用無人機證明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有效應用於偵察、瞄準和攻擊。
接著,希克斯開始誇解放軍「厲害」,說中國與美國在冷戰時期面臨的「那些相對緩慢和笨拙」的競爭對手截然不同。她警告說,當美國軍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了20年仗時,「中國以專注和決心建設著一支現代化軍隊,精心打造這支軍隊,以削弱我們享受了幾十年的作戰優勢」。
在解釋「複製者」計劃實施的重要性時,她說:「我們將用自己的軍隊來對抗解放軍,但我們的軍隊需要更難被估計,更難被打擊,更難被擊敗。」
為什麼把時間定在「兩年」?「動力」網站分析說,多次軍演表明,大規模無人機系統將是贏得台海戰鬥的決定性因素,而美方預測未來兩年台海戰爭的爆發風險會升高,因此從現在起兩年,美軍會將自己的資產部署圍繞這個時間框架來進行。「複製者」可能會成為一種「威懾遊戲」。
有專家形容,眼看著廉價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屢建奇功,五角大樓心動不已,世界第一的軍隊難道不配擁有世界第一的無人機隊?但是現在軍費已經那麼高,從納稅人手中掏點預算真不容易……既然中國這個假想敵屢試不爽,那就不妨再用一次。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關於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動態,一直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海外媒體和分析人士近日注意到,衛星圖片顯示,去年下水以來一直在碼頭舾裝、進行繫泊試驗的福建艦已經在拖船輔助下離開碼頭。相關分析認為,這艘「史上最強大常規動力航母」的海試即將展開。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短暫離開碼頭。西方海軍情報分析專家薩頓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離開碼頭,可能是執行傾斜試驗或清理之前船底的淤泥,而且外側航道的上海吳淞口零號錨地船隻也被清空大半。報道由此猜測,福建艦距離正式海試已經不遠了。
台灣《聯合報》稱,對照一周前衛星照片,福建艦周圍有多艘拖船,福建艦與碼頭間距離拉大,顯示福建艦是被多艘拖船拖曳離開碼頭。照片還顯示,甲板上的紅色方塊,推測是重物小車,可能在執行小車重物彈射試驗。中時新聞網稱,從衛星圖片上看來,有不少於6艘大型拖輪正在將福建艦拖離碼頭,「國外媒體與軍事觀察人士注意到,福建艦已緩慢地偏離碼頭,顯見已經啟動首次海試作業」。
網上圖片
據介紹,電磁彈射系統是攸關航母整體戰鬥力、作戰靈活性的最核心部件之一。但在電磁彈射器軌道正式完工後,並不意味艦載機的彈射時刻馬上到來。為了穩妥慎重起見,在彈射艦載機之前,會用與艦載機等重的彈射車進行大量測試。重達幾十噸的試驗車,被電磁彈射的巨大動能彈出後,快速飛出甲板落入海面,而後會由拖船打撈送返航母,再次進行彈射測試。
此舉是為了充分檢驗彈射軌道性能,確保萬無一失。譬如,彈射器的穩定性和靈敏度就需要反覆驗證。因為海上飄浮環境條件下,電磁彈射軌道的性能與陸地試驗時會有所差異。
香港軍事評論員梁國樑認為,福建艦進行的重物小車電磁彈射試驗,是在第三號電磁彈射器進行,這項試驗是模擬飛機在甲板的彈射起飛過程,在海試前和海試後都會進行多次,但他認為,福建艦應該很快進行海試,「不會推到明年」。
《聯合早報》的分析稱,通過對福建艦彈射器與航母的長度數據對比,發現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長度達110米,與美國最新福特級航母的彈射器長度相近,而美國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彈射器長度只有99米。也就是說,福建艦在噸位不及尼米茲級航母的情況下,彈射器長度卻比尼米茲級航母長了11米。福特級航母最大彈射重量是45噸,以此估計,福建艦航母電磁彈射器彈射重量應該會在40噸以上,大於尼米茲級航母蒸汽彈射器的34噸。
報道還引用軍事裝備專家王雲飛的分析稱,航母的彈射載荷當然越大越好:一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燃油,增大航程或作戰半徑;二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彈藥,增強對海、對地或空中打擊能力;三來可以讓艦載預警機、運輸機等有更多載荷執行保障任務。
8萬噸級的福建艦去年6月下水,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母,也是繼美軍福特號航母後全球第二艘電彈航母,同時還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借助電磁彈射系統,福建艦可以搭載殲-15T彈射型戰機、殲-15D電子戰機、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攻擊-11艦載無人機等多種機型。艦載機的數量、種類、作戰體系較之前的遼寧艦、山東艦有重大飛躍。
台灣媒體還猜測稱,福建艦未來最重要的幾個海試項目包括動力與操控系統有效性試驗、電力系統滿負荷試驗、高速轉彎試驗、作戰系統測試評估、電子設備運行試驗、艦載機指揮控制系統試驗、電磁彈射器運行試驗、艦體抗衝擊試驗等。但福建艦首次海試應該不會測試電磁彈射器,在第3次海試時再進行的可能性比較大。根據前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經驗,福建艦大約需要進行9次海試。但也有分析認為,由於福建艦採用的新技術遠比山東艦多,因此海試過程可能更長。
台媒稱,預計將上艦的空警-600預警機與殲-35戰鬥機正加緊試飛,它們將首次與福建艦在海上進行電磁彈射試驗,直至該艦完成所有海試任務。考慮到全部測試大約要16個月時間,屆時應該會有12架殲-35完成電磁彈射起飛訓練。此外,首次登艦的空警-600也將首次進行海上彈射起飛訓練。
報道稱,美軍首次裝備電磁彈射器的福特號航母在相關技術上持續遭遇挫折,導致推遲多年才得以服役。按此估算,中國航母的電磁彈射時代僅與美國海軍相差8年。未來福建艦「不但要直追美國新型航母,還要有力壓日本與南韓輕型航母搭載F-35B的能力」,福建艦將成為航母王牌,解放軍海軍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3艘航母或以上的強大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