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空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前夕,國防部發布一則視頻,信息量很大。
「01目標要過線了」「紅外警告,把他逼走」,這段對話來自10日上午國防部發布的一則視頻《期望》。視頻呈現人民空軍攔截、外逼外軍軍機的流程,展示出人民空軍的自信從容和專業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則視頻中,殲-20實彈射擊近照首次曝光,視頻還有運-20大型運輸機與空降兵展開訓練等震撼場面。
這則視頻發布在11月11日人民空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前一天,視頻由三個小故事組成,分別是西部戰區空軍的飛播造林、南部戰區空軍的戰鬥起飛以及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長春航空展的飛行表演。三個故事貫穿著一條情感主線,即群眾尤其是青少年與人民空軍官兵的互動。視頻結尾採用一系列歷史畫面,點明「人民的期望是我們的航向」主題,殲-20身披金甲戰衣迎著朝陽海上出征等畫面很美,寓意很深。
此外,視頻中一系列空軍部隊訓練畫面,也從側面折射出人民空軍建設發展成果和能力提升。最驚心動魄一幕發生在第二個故事,外軍機意圖接近中方演習空域。指揮員迅即發令,殲-16戰機立即升空處置,無線電播報、動作警告、紅外警告,在中方戰機強大威懾下,外軍機不得不離開。
內地軍事專家張學峰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視頻完整呈現人民空軍攔截、外逼外軍軍機的流程。「從視頻中不難看出我處置流程:首先對意圖接近我方空域的外軍軍機進行無線電語音警告,飛行員在表明己方身份的同時,要求其離開。同時,在目視距離內,進行動作警告,即搖擺機翼,展示翼下武器。這是一種相對有限的、克制的展示武力的方式,也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專業方式。」
張學峰進一步介紹,在外軍機執意抵近騷擾,甚至主動挑釁、即將越線情況下,中方戰機進行「紅外警告」,在目視距離內發射紅外干擾彈,以這種更醒目方式對外機進行警告。「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下發射紅外干擾彈,不具有殺傷性,但警示效果很明顯,最終外軍機溜走。整個過程,空軍飛行員動作潑辣,處置果斷,技術精湛細膩,體現出非常高的專業素養和高度的自信。」
影片截圖
這場景也是空軍日常空防戰備任務的真實寫照,視頻中有一段文字讓觀眾記憶深刻,「空軍常年擔負戰備值班、空中巡邏等任務,每年戰鬥起飛上萬架次,隨時準備戰鬥,守衛祖國領空。」張學峰分析說,這體現出空軍「養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點,表明人民空軍始終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同時也側面反映出空中鬥爭的複雜程度。
作為中國空軍生日的祝福片,「雙20」也毫不意外出現在視頻。「殲-20發射實彈的近照,是整個短片中最吸引我的一幕!」張學峰分析說,「從視頻看,殲-20通過側彈艙發射了一枚空空導彈,導彈拖著尾焰迅速飛離視野。殲-20的彈艙設計獨具匠心,簡單可靠。」殲-20是中國現役最先進戰機,殲-20發射導彈的畫面雖然短,寓意劍鞘合一,體現人民空軍裝備建設成果。
影片截圖
此外,視頻還顯示7架運-20大型運輸機依次排開,穿著星空迷彩服的空降兵官兵身背傘包列隊登機。張學峰表示,運-20大型運輸機「七機同框」與空降兵組織訓練,表明中國空軍戰略投送能力不斷提升。「運-20裝備部隊以來,多次執行各類重大任務,向多個國家運送救援物資,遠至南太平洋,彰顯中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範,成為展示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形象的一張閃亮名片。」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關於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動態,一直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海外媒體和分析人士近日注意到,衛星圖片顯示,去年下水以來一直在碼頭舾裝、進行繫泊試驗的福建艦已經在拖船輔助下離開碼頭。相關分析認為,這艘「史上最強大常規動力航母」的海試即將展開。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短暫離開碼頭。西方海軍情報分析專家薩頓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離開碼頭,可能是執行傾斜試驗或清理之前船底的淤泥,而且外側航道的上海吳淞口零號錨地船隻也被清空大半。報道由此猜測,福建艦距離正式海試已經不遠了。
台灣《聯合報》稱,對照一周前衛星照片,福建艦周圍有多艘拖船,福建艦與碼頭間距離拉大,顯示福建艦是被多艘拖船拖曳離開碼頭。照片還顯示,甲板上的紅色方塊,推測是重物小車,可能在執行小車重物彈射試驗。中時新聞網稱,從衛星圖片上看來,有不少於6艘大型拖輪正在將福建艦拖離碼頭,「國外媒體與軍事觀察人士注意到,福建艦已緩慢地偏離碼頭,顯見已經啟動首次海試作業」。
網上圖片
據介紹,電磁彈射系統是攸關航母整體戰鬥力、作戰靈活性的最核心部件之一。但在電磁彈射器軌道正式完工後,並不意味艦載機的彈射時刻馬上到來。為了穩妥慎重起見,在彈射艦載機之前,會用與艦載機等重的彈射車進行大量測試。重達幾十噸的試驗車,被電磁彈射的巨大動能彈出後,快速飛出甲板落入海面,而後會由拖船打撈送返航母,再次進行彈射測試。
此舉是為了充分檢驗彈射軌道性能,確保萬無一失。譬如,彈射器的穩定性和靈敏度就需要反覆驗證。因為海上飄浮環境條件下,電磁彈射軌道的性能與陸地試驗時會有所差異。
香港軍事評論員梁國樑認為,福建艦進行的重物小車電磁彈射試驗,是在第三號電磁彈射器進行,這項試驗是模擬飛機在甲板的彈射起飛過程,在海試前和海試後都會進行多次,但他認為,福建艦應該很快進行海試,「不會推到明年」。
《聯合早報》的分析稱,通過對福建艦彈射器與航母的長度數據對比,發現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長度達110米,與美國最新福特級航母的彈射器長度相近,而美國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彈射器長度只有99米。也就是說,福建艦在噸位不及尼米茲級航母的情況下,彈射器長度卻比尼米茲級航母長了11米。福特級航母最大彈射重量是45噸,以此估計,福建艦航母電磁彈射器彈射重量應該會在40噸以上,大於尼米茲級航母蒸汽彈射器的34噸。
報道還引用軍事裝備專家王雲飛的分析稱,航母的彈射載荷當然越大越好:一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燃油,增大航程或作戰半徑;二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彈藥,增強對海、對地或空中打擊能力;三來可以讓艦載預警機、運輸機等有更多載荷執行保障任務。
8萬噸級的福建艦去年6月下水,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母,也是繼美軍福特號航母後全球第二艘電彈航母,同時還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借助電磁彈射系統,福建艦可以搭載殲-15T彈射型戰機、殲-15D電子戰機、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攻擊-11艦載無人機等多種機型。艦載機的數量、種類、作戰體系較之前的遼寧艦、山東艦有重大飛躍。
台灣媒體還猜測稱,福建艦未來最重要的幾個海試項目包括動力與操控系統有效性試驗、電力系統滿負荷試驗、高速轉彎試驗、作戰系統測試評估、電子設備運行試驗、艦載機指揮控制系統試驗、電磁彈射器運行試驗、艦體抗衝擊試驗等。但福建艦首次海試應該不會測試電磁彈射器,在第3次海試時再進行的可能性比較大。根據前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經驗,福建艦大約需要進行9次海試。但也有分析認為,由於福建艦採用的新技術遠比山東艦多,因此海試過程可能更長。
台媒稱,預計將上艦的空警-600預警機與殲-35戰鬥機正加緊試飛,它們將首次與福建艦在海上進行電磁彈射試驗,直至該艦完成所有海試任務。考慮到全部測試大約要16個月時間,屆時應該會有12架殲-35完成電磁彈射起飛訓練。此外,首次登艦的空警-600也將首次進行海上彈射起飛訓練。
報道稱,美軍首次裝備電磁彈射器的福特號航母在相關技術上持續遭遇挫折,導致推遲多年才得以服役。按此估算,中國航母的電磁彈射時代僅與美國海軍相差8年。未來福建艦「不但要直追美國新型航母,還要有力壓日本與南韓輕型航母搭載F-35B的能力」,福建艦將成為航母王牌,解放軍海軍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3艘航母或以上的強大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