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印度國粹,印度海軍每年亦要組織艦員及家屬上艦做瑜伽,並將相關照片發佈到社交平台上大肆宣傳。沒想到這練瑜伽的照片,卻暴露了印度海基核導彈的關鍵動向。
早先印度海軍還沒有攻克水下發射彈道導彈的技術難關時,取巧採用了水面發射的模式,在兩艘2000噸級巡邏艦「蘇巴德拉」號和「蘇瓦爾納」號的後部飛行甲板上,加裝了用於發射「丹努什」近程彈道導彈的裝置。該導彈其實是印軍「大地」彈道導彈的海軍版本,射程約350公里,能攜帶500公斤的常規彈頭或核彈頭。這種從水面艦艇上發射的彈道導彈,成為印度海基核威懾的獨特標誌。
網上圖片
《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微信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注意到,2009年以來,印度海軍多次從這兩艘巡邏艦上發射「丹努什」導彈,以展示印度的核威懾能力。印度海軍每次試射後都要專門提一句說,「印度海軍成功發射了核導彈」,得意之情可見一斑。
網上圖片
對於西方情報分析人士來說,印度核力量向來是關注熱點。美國科學家聯盟的核安全研究人員發現,最近幾年印度海軍似乎不再進行類似演練了——是否意味印度海軍的海基核力量發生重大變化?要搞明白這個問題,也不太容易。雖然有模糊的衛星照片顯示,這兩艘巡邏艦的樣子似乎有所變動,但到底改動了什麼,有沒有對這種艦載彈道導彈進行改進或取消,依然不得而知。
最終還是印度海軍自己揭開了答案——雖然是通過洩密的方式。美國核安全研究人員通過印度海軍發佈的照片發現,2022年10月,「蘇瓦爾納」號巡邏艦在訪問塞舌爾時,就組織了全艦艦員搞瑜伽鍛煉,照片表明它的後甲板已經拆除「丹努什」導彈發射裝置,作為佐證的是,此後該艦再也沒有發射「丹努什」導彈的消息。
今年2月,「蘇巴德拉」號訪問塞舌爾期間,也發佈了艦員進行瑜伽鍛煉的照片。這次照片更清晰了,展示了該艦後甲板已經完全清空,並改裝為飛行甲板,從而證實了西方研究人員的猜測,即該艦已經放棄發射「丹努什」核導彈的能力。
網上圖片
其實對於印度海軍放棄「丹努什」導彈,外界並不意外。從性能上看,它本身就是一種應急產品。該導彈採用液體燃料發動機,每次發射前都需要很長時間加注燃料。應該說,海基導彈採用液體燃料的彈道導彈並不少見,但它們都屬於潛射導彈,平時跟隨潛艇藏身水下,隱蔽性很好,可以在海面以下相對安全、不易被對手發現的情況下,完成燃料加注後,再點火發射。而「丹努什」導彈搭載在2000噸級巡邏艦上,目標實在是太明顯,而且該導彈射程偏近,意味它必須駛到對手的海岸附近才能發射,就更不要說這種2000噸級巡邏艦自身防禦能力非常有限——缺乏自衛能力的印度巡邏艦搭載著核導彈,大搖大擺地在對手海岸附近花費幾小時完成燃料加注再發射,想想這個場景就知道,印度這種所謂「核威懾」是如何不靠譜。
對此,印度海軍也心知肚明,因此在獲得新的海基核力量後,就即刻放棄「丹努什」導彈。印度海軍宣稱,第二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阿里格特」號在經過全面試驗和升級後,已準備加入印度海軍。它與印度首艘核潛艇「殲敵者」號一樣,都裝備有射程750公里的K-15潛射彈道導彈,但「阿里格特」號攜帶的導彈數量更多。按照印度海軍後續計劃,正在建造的第三和第四艘戰略核潛艇還將攜帶射程3500公里的新一代K-4潛射彈道導彈——最終印度還是跟上了全球海軍發展的主流。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把台灣當成「過時裝備處理場」,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美國最近向台灣提供的「軍援」中充斥著各種變質發霉裝備和過期彈藥,令島內網民直言「這就是垃圾!」。
中時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防部監察長辦公室12日宣佈,通過對美國「總統提取權」交付台灣的軍備進行評估後發現,美國防部運交的這些裝備中包括大批潮濕發霉的防彈衣、過期的彈藥,就連美軍自己都建議「不要使用」。美方報告批評稱,「這種情況可能會削弱台灣對美國作為可靠援助來源的信心。」
所謂「總統提取權」是一種快速軍援授權,美方可以由此快速從美軍現有庫存調撥武器或輔助裝備運往台灣。報道稱,2023年7月,白宮首度宣佈動用「總統提取權」,提供台灣價值3.45億美元(約新台幣111億元)軍援。
但美國防部監察長辦公室的報告顯示,美國防部依據「總統提取權」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交付台灣的項目,未有效地實施問責制和質量管控。其中超過340個貨運托盤的軍事物資在隸屬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滯留了3個月,在等待向台灣運輸期間經歷了日曬雨淋還泡了水。
2023年12月,台灣收到的120個美國軍援貨運托盤中,含有3000組受潮且發霉的防彈裝甲板和500件潮濕發霉的戰術背心。台灣當局花數周時間,才將潮濕發霉的裝備拆裝、風乾和盤點。但美國陸軍坦克車輛和武器部門官員直言「不要穿戴這些裝備」。
此外,台「國防部」還致信「美國在台協會」,抱怨收到大量過期彈藥且包裝混亂——其中包括1983年生產的270萬發子彈,早已經過期。
美國防部監察長的報告警告稱:「運送無法執行任務的物品會削弱美國達成安全合作目標的能力,並可能導致夥伴對美國的信任下降。」對於這樣的大實話,「美國在台協會」官員也承認,這確實讓台灣方面感到美軍像是在「清理不需要的庫存」。
其實美軍此舉不是「像是在清理不需要的庫存」,而根本就是在「清理不需要的庫存」。例如台軍擁有完整的子彈生產能力,並不需要從美國進口子彈——相反的是,21世紀初,美國還在大規模從台灣進口5.56、7.62和12.7毫米等三種口徑的子彈。因此美軍如今反過來向台灣提供1983年生產的過期子彈,這難道不就是在清理不要的庫存嗎?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美方援助的個人裝備,台軍方也認為「有些狀況」,因此通常都是先存在庫房,列為動員裝備,沒有發給野戰部隊。「如今美國援助的裝備變成換個地方繼續囤,坦白講也沒有太大意義。」
諷刺的是,從民進黨當局再到綠營專家和媒體,之前對美方通過「總統提取權」援助台灣的這些物資表示「歡迎」和「感謝」,高調宣稱這是「重大突破」,甚至誇大解讀以「現有庫存提取」方式對台提供軍援的所謂「政治意義」。但真相卻是,拜登政府同意使用「總統提用權」向處於非緊急狀態的台灣提供軍援,是為了緩解國會議員對美國收了錢卻遲遲未按時向台交付高達190億美元軍火的責難。
例如原先美國為台灣全新生產的首架F-16V擬於本月底抵台,但台空軍司令部13日承認,「因國際局勢劇烈變動,造成部分供貨商交貨延遲、美方組裝進度調整等復合影響」,推遲到今年第四季度才能交付。
有島內網民嘲諷稱,「台灣原先被迫接收滯銷品,如今連垃圾都來了。」 「身處戰亂中、全球到處請求援助的烏克蘭,在收到不合用的軍援時都會在國際上公開抱怨,而台灣當局接收美國垃圾後,連說的勇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