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自製潛艇「海鯤號」正處於泊港測試階段,更一度盛傳該潛艇進展順利,最快9月就可開始海試。惟據台灣中時新聞網8日引用最新爆料稱,「海鯤號」的泊港測試有超過70個項目未通過,需進行校正再補檢測,「全部通過之後才能出海,恐怕要延後到明年4月」。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更質疑,這形同暗示「海鯤號」已失敗。
台灣自製潛艇「海鯤號」,恐怕要延後到明年首季才能出海。
報道稱,對於「海鯤號」為何延遲海試,外界眾說紛紜。有人質疑是黃曙光卸下潛艇召集人一職後,台海軍司令唐華因非潛艇軍官出身,無法精準全程掌握進度」;但也有傳聞稱,負責建造的台船與台灣海軍之間的溝通不良,對許多測試技術細節仍未整合,導致測試進度受到阻礙。
對於外界質疑,台海軍並沒否認相關說法,只強調「一切測試要按部就班、嚴格執行流程,確保該潛艇符合台海軍的作戰需求,至於交艦期,台船在明年11月交艦的目標並未改變,一切依約執行。
台灣當局在「海鯤號」測試尚未完成、後續交付日程未定的情況下,就宣布將耗費2,840億元新台幣建造7艘同型潛艦。台海軍原規劃採用「3+2+2」的方式分三批建造。但根據台海軍的最新預算,已經調整為「2+3+2」模式。
「海鯤號」是台灣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常規潛艇,被台當局視為「自主國防」的「威懾武器」。不過,由於台灣方面的技術能力有限,該潛艇雖然名為「自製」,其實採用了大量進口設備,台灣方面有沒有能力將這些來源不同的設備進行有效整合也備受質疑。 「海鯤號」於2021年11月動工,2023年9月舉行命名下水儀式。
今年7月15日,該潛艦被拖往高雄港91號碼頭進行繫泊試驗。台灣《自由時報》稱,目前該潛艇已完成魚雷裝載,原本外界預期將在9月出港海試,前台灣海軍顧問郭璽之前甚至明確宣稱,將在9月15日之前海試,但他最近改口稱「今年底前能出海已是奇蹟」。
郭璽透露,原先負責總領該項目的黃曙光請辭後,台船「群龍無首」,且內部有「麻煩製造者」扯後腿、等著看笑話,因此該潛艇「今年年底能出去,都已經是奇蹟了」。郭璽也爆料稱,台船為了省錢,最近解僱了該潛艇的所有海外技術顧問,導致同型號潛艇的後續建造恐怕難以銜接。
「海鯤號」的泊港測試有超過70個項目未通過。
馬文君指,「海鯤號」從設計到採購上,一開始就出現問題,如今傳出測試有70項未通過也不意外。由於為趕時間「下水」,該潛艇很多設備不是原廠,導致出現專業團隊進行測試時,海軍卻拿不出保證書的問題。
馬文君稱,當初的潛艇班底全部換掉,結案延後4年,給人推倒重來的感覺,只是台軍方不願意承認已經從頭再來。她亦懷疑,後續艦明年就編列第一筆20億預算,根本是拿來修補原型艦的不足,台灣海軍應說清楚預算的運用。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向南太平洋海域發射東風-31AG型洲際戰略導彈成功後,最近一個星期以來,在不少社交平台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言。
官方公佈的東風-31AG發射畫面
有些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使用的是「錢學森彈道」,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根本無法攔截;有些說東風-31AG型洲際彈道導彈相比美國的「民兵-3」和俄羅斯的「薩爾馬特」,是機動式的洲際彈道導彈,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處地方都可以作為發射場,生存能力遠遠強過美俄兩國的洲際導彈;還有些連東風-51這種子虛烏有的型號都拿出來了……
這些言論的出現,證明了對於洲際導彈這種「國之重器」,坊間誤解和各種刻板印象著實是太多。因此,內地軍事博主「大伊萬」對以上問題解答了一番。
錢學森彈道與導彈突防
首先是所謂的東風-31AG型洲際彈道導彈採用了所謂「錢學森彈道」,很明顯是把典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性能拿到東風-31AG的身上張冠李戴了。
事實上,一款戰略導彈是否具備高超音速滑翔性能,看兩個特徵:
其一,是看戰略導彈的外形設計是否具備典型高超音速滑翔器所必須具備的高昇力體氣動外形設計,也就是使用頭部雙錐體或者複雜多曲面乘波體彈頭設計,這兩種氣動外形設計升阻比性能好,才能確保在臨近空間起滑;
其二,看戰略導彈的飛行彈道,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軌跡,相比普通戰略導彈典型的彈道式軌跡差別還是非常大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下壓起滑、縱向震蕩和橫向側滑軌跡特徵,在飛行末段還可以進行複雜的變距桶滾等機動;
符合這兩個性能特點的才是典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
而從此次東風-31AG型洲際戰略導彈的試射情況看,導彈出筒之後火箭軍拍攝了清晰照片發佈,高清照片上一清二楚,東風-31AG型戰略導彈外形就是個再典型不過的錐形體。相比東風-26型戰略導彈或者東風-17型戰術導彈都明顯不同,根本就不是高超音速飛行器所具備的雙錐體或者複雜多曲面乘波體外形。
而從東風-31AG打出去之後的彈道來分析,國際民航組織划定的禁飛區也一清二楚,導彈發射出去之後飛的就是一個典型的拋物線彈道,沒有高超音速飛行器所具備的典型的高空下壓、起滑和機動變軌的彈道特徵。
外媒推測的此次中國試射任務的導彈軌跡
因此,東風-31AG型洲際彈道導彈,它使用的不是錢學森彈道,它從本質上講也不是高超音速飛行器。既然東風-31AG型洲際戰略導彈並不是高超音速飛行器,那麼它的突防性能呢?
其實,洲際彈道導彈的突防是一個極端複雜的問題,不僅僅要依託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機動變軌等方式來進行突防,還要進行消極/積極干擾方式來實施突防:
所謂的積極干擾方式,是在導彈載荷艙段上安裝電子干擾發射機。可以使用噪音干擾或者欺騙干擾的方式,來阻塞陸基火控雷達的火力通道,或在火控雷達上顯示出多個假目標,以此來掩護彈道導彈的突防。
所謂的消極干擾方式,則是在導彈的載荷艙段安裝多個誘餌彈頭。當然,這些誘餌彈頭有些是輕質誘餌,有些是重質心誘餌彈頭,前者主要是塗覆了金屬粉末的氣球,只能在無氣動阻力的外層空間模擬導彈彈頭,後者則是具備一定的重量的角反射器,在彈頭再入階段可以模擬彈頭雷達和氣動特徵。
一枚彈道導彈要確保其突防效果的話,往往需要同時具備多種突防措施,如安裝彈上雷達干擾機,安裝輕質/重質心誘餌等。總的來說,彈道導彈突防是彈道導彈系統工程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錢學森彈道就可以形容的。
彈道導彈與機動發射
那麼,如何理解東風-31AG在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可以發射、相比美俄兩國的固定式洲際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更強呢?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誤解。火箭軍戰略導彈的儲備、部署和運用是有一套完備的條令規定的,從彈道導彈的彈體整備、出庫檢測、裝車出動的程序來看,一枚彈道導彈需要經過從儲備庫提取,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測,然後才能允許出庫。
出動之後,也要根據導彈部隊火力計劃的規定,佔領基本陣地,如果基本陣地遭到敵核突擊覆蓋,則需要啓動導彈預備陣地,重新佔領陣地之後,才能開始導彈發射的作業程序。
而機動式導彈發射的作業程序,也不是那麼容易實施的,佔領陣地之後,導彈部隊要立刻展開導彈諸元準備作業,對導彈的發射控制參數進行計算。這項工作包括測定導彈大地基礎諸元、導彈射擊諸元、導彈瞄准諸元、導彈引爆參數等,前置性的條件是要進行測地調平作業。
如果導彈是在預設陣地上發射的,那麼大地諸元往往是提前測量好的,直接輸入火控計算機即可。如果導彈是在陌生地域發射的,那麼在導彈諸元準備作業上,還要加入導彈大地諸元測定,相應的就延長了導彈的發射準備時間。
因此,在彈道導彈發射保障上,導彈部隊往往會傾向於預先設立多個已經進行了測地作業、設立了測地基準點的預設發射陣地,以確保在彈道導彈火力突擊時,可以迅速佔領已經測定了大地諸元的發射陣地,確保導彈可以快速發射出去,縮短實施核反擊的時間。
這也就決定了,即使是具備了無依託發射能力的東風-31AG,也不是隨便在哪兒都可以發射的。效率最高、準備時間最短、最能適應核反擊作戰客觀要求的發射方式,當然還是利用預設陣地發射戰略導彈。
同時,對於機動式發射和固定式發射,其實也沒有所謂的機動式發射方式生存能力就一定高,固定式發射方式生存能力就一定低的說法,關鍵看如何進行博弈。
以機動式發射方式來看,機動式發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脫離基地,在全國各地拖著導彈發射車到處跑,導彈發射車總要進行維修,人也總要休息,導彈拖在發射車上一路顛簸之後也要進行檢測才能確保打出去的導彈不失效。
更何況,你拖著發射車到處跑,被人拍到了,被泥頭車撞上了,或者遭到敵方特種部隊破襲,這都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因此,所謂的機動式導彈發射車,很多情況下的部署方式是有很大限制的。
以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情況看,很大情況下機動式的洲際導彈發射車,採用的都是平時部署在固定陣地裡,在戰備等級轉進的情況下開始按照預定的巡邏路線跑位,根據彈道導彈兵力計劃在多個預定陣地之間轉移。
而最核心的當然還是導彈技術陣地,為的是確保導彈可以隨時得到檢測檢修,確保核打擊的有效性,那種認為可以一枚導彈「在全國的土地上隨處跑」的觀點是典型的誤解。
同時,固定式的導彈發射井,也沒有所謂的戰場生存能力一定比機動式發射車要差的說法。很簡單,我們前面提到,導彈機動式發射車,並不是總處於機動狀態下的,它採用的部署方式,更應該類似於平時固定、戰備等級轉進時機動跑位。如果遭遇到了緊急核突擊,更可能採用衝刺式發射方式,在核彈頭落地之前實施核迎擊……
那麼,這種情況下,機動式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車,是不是又顯得相對脆弱一些呢?而與之相反的是,使用固定式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往往會採用強固地下井設計。
比如最典型的,美軍MX洲際彈道導彈,就使用了抗壓能力達到5000psi的強固地下井,此類發射井的抗毀能力設計包括但不限於使用高標號混凝土來澆築發射井筒體,使用高強度的合金鋼作為骨架和製造發射井井蓋,使用主動/被動抗震和抗損設計等。
此類地下井在面對蘇聯55萬噸彈頭的地爆模式攻擊時,只要彈頭落在發射井200米外左右的距離上,就可以基本確保發射井無虞,而以現有洲際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來看,能夠做到200米精度的洲際彈道導彈少之又少。
因此,即使敵方使用洲際導彈來直接打擊發射井,要做到可以直接摧毀發射井的難度也非常高。而如果敵方將大量的彈頭都用於摧毀發射井,則用於摧毀機動式導彈發射車、摧毀社會財富的彈頭就會減少很多,在核博弈上,顯然會陷入不利的地位。
因此,這樣一來,相信大家就很明確——東風-31AG洲際戰略導彈,到底有沒有用上錢學森彈道,洲際戰略導彈的機動式發射和地下井發射,到底各有什麼優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