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虧損逾11億美元 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陷困境 未來要靠中國完善產業鏈?  

博客文章

虧損逾11億美元  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陷困境   未來要靠中國完善產業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虧損逾11億美元 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陷困境 未來要靠中國完善產業鏈?  

2024年09月18日 15:58 最後更新:16:19

最近,歐洲本土電池企業Northvolt計畫裁員,並延後產能建設以渡過虧損困境。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表示,政府不會入股,該公司的未來必須由民間決定。

長期以來,歐洲想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將Northvolt視為「全村的希望」。惟現時Northvolt經營陷困境,對歐洲來說是不小的挫折。

歐洲想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Northvolt的出現被視為全歐的希望。惟現時該公司經營卻陷入困境。

歐洲想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Northvolt的出現被視為全歐的希望。惟現時該公司經營卻陷入困境。

Northvolt成立於2016年10月,隨即備受全歐關注,一方面歐洲冀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另方面,Northvolt創辦人均是Tesla的高層主管,創業團隊堪稱「夢幻隊」。而歐洲希望透過扶持Northvolt,實現動力電池「自給自足」。因此, Northvolt受到資本追捧,ABB、西門子、雷諾、大眾、寶馬、歐洲投資銀行等企業巨頭與投資機構紛紛跟投。據統計,成立不到8年,Northvolt融資數量超過10宗,總額高達150億美元。

之後,更受各國政府「偏愛」。2017年,歐盟成立了電池產業聯盟工作小組,為歐洲電池製造商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2022年,Northvolt就獲得了來自歐盟的1.55億歐元建設資金;2024年1月,德國政府又拿出9.02億歐元,支持其在德國北部興建電動車電池生產工廠。

下游的車企亦紛紛遞出訂單。Northvolt工廠還沒建好,寶馬率先交出一份價值20億歐元的合約,大眾、Volvo 、Scania等歐洲車企緊隨其後,加起來高達550億美元。短短7年間,Northvolt至少拿了150億元融資、10億歐元的補助和550億美元的訂單。

瑞典謝萊夫特奧動力電池工廠。

瑞典謝萊夫特奧動力電池工廠。

Northvolt迅速在歐洲設廠。2019年,Northvolt在瑞典北部的謝萊夫特奧市開設歐洲首個鋰離子電池工廠;2022年3月宣布將在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建一座超級電池工廠;2024年3月,Northvolt投資45億歐元的德國「超級工廠」動工。 此外,Northvolt亦計劃在加拿大、美國建造工廠或研發中心,理想是在2030年達成150GWh的生產力,在歐洲拿下25%的市場佔有率。

不過,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Northvolt,卻陷入困境。今年7月,Northvolt公佈2023財年的表現,營收從去年的1.07億美元增至1.28億美元,虧損卻從2.84億美元擴大至11.67億美元(約91億港元) 。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Northvolt的產能遠未達預期。2021年底,Northvolt位於瑞典謝萊夫特奧的首座工廠正式投產。按計劃,工廠要在2023年達到16GWh設計產能,為30萬輛電動車供應動力電池。然而,目前每年出貨電池不到1GWh,要達到產能目標要延後到2026年。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品質出現問題。陰極活性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部分,但Northvolt發現自己生產的材料品質不夠好,遂暫停生產,轉而向外採購。因而耽誤了時間,因此推遲了另外幾家工廠的建設計畫。寶馬先前與Northvolt簽訂價值20億美元的電芯採購合約,惟Northvolt要延遲交貨兩年,寶馬立即終止合同,將訂單交給了韓國三星SDI。

為削減成本,Northvolt開始裁員,上月將部分研發從美國加州轉移到瑞典的研發中心,裁撤200名美國員工。另邊廂,今年賓士、寶馬、沃爾沃、保時捷等歐洲車企紛紛放緩電動車步伐,令Northvolt市場前景蒙上陰影。面對如此困境,Northvolt現時最重要是活下來。

動力電池的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礦產材料及電池材料。其中,礦產材料包括鋰礦、鈷礦、鎳礦、磷礦、鐵礦、石墨礦等。以鋰礦為例,歐洲儲存量不大且分散。歐洲最大鋰礦位於塞爾維亞的Jadar項目,惟2022年因大規模環保人士抗議被叫停開發。至於電池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歐洲本土供應商幾乎一片空白。

中國電池產業在匈牙利的投資。

中國電池產業在匈牙利的投資。

有人認為,中國企業在匈牙利投資建廠,豈不是可幫歐洲完善動力電池產業鏈?惟在歐洲設廠的,不只中國企業,韓國三星SDI已​在匈牙利建造了兩家電池工廠,目前正投資300多億元擴建第二家,並新建第三家;LG化學在2018年追加投資5.71億美元,將波蘭工廠產能提升至70GWH;SK亦拿到了2.09億歐元資助,計畫在匈牙利興建年產能30GWh的工廠。

目前,在全球動力電池格局中,基本上是中韓企業的天下,歐洲現在入局,只是在分一杯羹,規模上無法與中國媲美。若中國鈉離子電池能搶先大規模商業化,拿下絕大多數專利,那麼就能主導鈉離子電池產業鏈,不用畏懼競爭對手。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國安局竊聽全球近20年 海底光纜真實圖像曝光

2024年10月15日 15:34 最後更新:16:00

中國網絡安全機構發布報告顯示,美國對全球海底光纜實施全時段、大規模的竊聽活動已近20年。

這些被美國監聽長達20年之久的海底光纜是什麽樣子?央視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發布了一段視頻,曝光了這些在全球範圍內被用於監聽的光纜設施。

10月14日,據中國網絡安全機構最新發布的專題報告揭露,美國已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實施長達近二十年的全時段、大規模竊聽活動。報告特別指出,美國在全球海底光纜上部署的監聽系統,已成為其收集情報的重要手段之一。

報告指出,全球95%以上的國際數據通過海底光纜進行傳輸,美國將監控設備安裝到光纜上後,會通過一特殊裝置攔截信息,並將信息回傳至美國。

關島美國基地就是美國竊取數據後的回傳中心之一,並且是針對中國的大量網絡攻擊發起地。

當前,全球範圍內僅有四家公司具備製造並鋪設海底光纜的能力,它們分別是美國的SubCom公司、日本的NEC公司、法國的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以及中國的HMN Tech公司。其中,SubCom公司作為美國在該領域的主要執行者,其業務範圍近年來發生了顯著變化。

據報告顯示,SubCom公司已從過去承接多國項目,逐步轉向專門為美國國防部門及本土科技企業提供服務。此變化不僅反映了該公司業務重心的轉移,也暗示了美國政府意圖通過掌控海底光纜來維持其在網絡空間的優勢地位。

美國通過SubCom公司不僅强化了海軍的海底通信網絡,還借助其技術實現了對其他國家潜艇及軍艦動向的嚴密監控。同時,美國正致力於通過SubCom鋪設更多由本國控制的商業海底互聯網電纜,以確保在未來互聯網基礎設施中的主導權。

針對美方集中炒作名為「伏特颱風」的組織,通過嫁禍他國掩蓋自身網絡攻擊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指,所謂「伏特颱風」實際上是一個國際勒索軟件組織,美國情報機構、網絡安全企業為了獲取國會預算撥款、政府合同,合謀散布虛假信息、栽贓中國。

毛寧指,此次發布的報告進一步披露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實:

第一,美國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偽造他國實施網絡攻擊。通過插入中文等其他語種字符串,刻意誤導溯源分析,嫁禍他國。值得注意的是,關島這個美方所謂「伏特颱風」網絡攻擊的受害者,恰恰是大量針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網絡攻擊的指揮部。

第二,美國正在利用海底光纜的優勢地位,對全球實施大規模、系統性網絡監聽和竊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今年聯合國大會期間,美國還糾集部分盟友發表聯合聲明,宣稱要維護海底光纜的安全可靠。

第三,美國對德國等盟友的網絡竊密活動從未停歇。2022年,美國和歐洲達成新的跨大西洋數據傳輸框架,承諾將對歐洲的網絡竊密活動進行更多監督,騙取歐洲同意將數據向美國流動。美國通過《涉外情報監視法案》强制從美國各大互聯網企業的服務器上獲取用戶數據,對德國等全球互聯網用戶實施了無差別監聽和數據竊取。

第四,部分美國大科技公司逐漸淪為美國政府幫凶。美方一邊污衊他國為網絡攻擊做「預置」,一邊在大型互聯網企業或設備供應商的配合下,在網絡設備産品中預置後門,對全球供應鏈實施攻擊。一些科技公司為了獲取更多利益,還主動配合散布所謂「中國黑客攻擊」的虛假叙事。

報告中揭露的事實再次表明,到底誰才是全球網絡空間安全的最大威脅。迄今為止,美國政府不僅對報告裝聾作啞,還繼續散布「伏特颱風」等虛假信息。

中方譴責美方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在全球範圍內搞網絡攻擊,停止利用網絡安全問題污衊抹黑中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