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博客文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2024年10月02日 20:20 最後更新:20:21

中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在此之前國家發了兩炮,第一炮在9月24日連放多個經濟金融大招,刺激內地經濟;第二炮是在一日之後的9月25日,解放軍向太平洋試射遠程洲際導彈。這兩個大招都有重大意義。

1862年9月,德國鐵血首相卑斯麥一次下議院演講時提出,「失敗是堅忍的最後考驗,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其中「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這句名言,點出軍事實力在國際政治上的重要性。誰軍力強,誰掌握真理。現代社會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樣重要,中國在國慶前釋放這兩個大招,就是和這兩種實力有關。

第一,經濟放大招。9月24日中國政府出招,包括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降低7日逆回購利息0.2%,降低現有房貸利率至新做房貸的水平,將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期比例統一,以及人民銀行首次用貨幣政策互換工具支援資本市場。當時市場對中國出招的反應是遠超於預期,所以無論是內地的A股和香港的股巿都有很大的反應,港股由9月23日內地出招前一日恆指的18247點,到今天累計升了4200點。

據熟悉內地情況人士分析,這次阿爺出招很多地方外界並不注意,但都是重大招數。例如其中首次出現的互換資產工具,表面上是政府和符合條件的公司,將公司擁有但不太流通的資產,換成為國債或是央行票據這些高流動資產,公司可以透過沽出這些資產,獲取大量用於內地的人民幣流動資金。但外界沒有注意到的,這個互換的工具是可以讓在海外持有資產的中國公司,透過互換渠道將他們的海外資產套現,調回國內變成人民幣使用。有一說中國公司擁有海外資產高達2萬億美元,估計會透過這個機制調回大約1萬億美元的資產,換作人民幣投入內地市場。當然另一個備受觸目的措施,是北、上、廣、深一線超大城巿,都不同程度放開限購令,對內地樓市有重大支持。

內地和香港股巿有這麼大的反應,一定程度和內地救巿招數出乎意外地大規模有關。其實阿爺一直等待出招撐經濟的時機,但美國一日未減息,中國出招放水,會令人民幣暴露給美國狙擊的風險中。等到美國聯儲局在9月宣佈減息0.5厘之後,美元強勢的方向逆轉,中國推出政策撐巿的機會之窗,就打開了。中國要麼不出招,一出招就是採取雷霆萬鈞、有餘不盡的方式出招,出乎市場預料之外。而中港兩地股市,特別是港股,外資早前跟美國政府指示,將手上的港股大量沽出。但如今見到中國這樣出招,如果不急急補貨,就會錯失這個中國股票上升的良機,所以唯有硬著頭皮入市場搶貨,結果就造成恆指超買再超買,這個和之前外資持有的港股貨底太少有關。

第二,導彈放大招。中國是44年以來未在國土以外試射洲際導彈,之前的試驗都是在國內從南向西北方的靶場試射,基本都是在中國國土之內。上一次中國試射洲際導彈,已可追溯至1980年,當時是試射「東風-5」洲際導彈。今次估計是試射了「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射程12000公里,打在太平洋的預定目標。中國沒有試射最先進的「東風-41」洲際導彈,已經是對美國留有餘地,但即使是「東風-31AG」射程已經達12000公里,已經覆蓋美國全境。

洲際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中國是唯一一個承諾不會作首次核攻擊的國家,核武器主要是用作反擊性質,所以中國的核武器要有強大的還擊能力,在對方進行核攻擊的時候,可以進行有力的核反擊,借強大的核反擊能力,去阻止敵國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中國的遠程洲際導彈可以說既是最先進亦是最穩定的導彈。美國的「民兵-3」長程洲際導彈,即使已有60年的歷史,是一種老導彈,但是發射仍然不穩定,去年11月美國試射「民兵-3」 的時候,就因出現意外要引爆導彈。而且中國的「東風31AG」改進型導彈,是可以用移動發射車來發射,而美國的「民兵-3」只是在固定的發射井發射,中國的導彈機動性更強,在戰爭中的存活率更高,領先美國的陸基長程洲際導彈。

中國44年都沒有越境試射遠程洲際導彈,可知這種試射方式有多敏感。中國試射之後外界一度啞言,台灣陸委會一日後發表聲明,指大陸此舉等於是擴將軍武的挑釁威脅。不過美國國防部一日之後的聲明,就和台灣調子完全不同,竟然稱讚中國向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之前保持透明度,美國事前收到中國的通知,表明中美之間的軍事溝通正在改善云云。這就出現一個奇怪局面,中國在美國碼頭的起重機影響了美國國家安全,但中國試射洲際導美國反而無意見。

從美國的反應進一步說明,中國只能夠展示強大實力,才會贏得國際間的話語權。無論是中國的撐巿措施,還是試射洲際導彈,都可以說是對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國慶的獻禮,皆獲取罕見成功。這兩招都證明了卑斯麥的名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用中國人的語言,國家弱就只能捱打。國家只有軍事強經濟強,才會有話語權。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自殘 香港有機

2024年10月14日 20:22 最後更新:23:08

現在全世界都在尋求經濟發展機遇,但英國有一個自殘政策,為全球各地的理財中心帶來商機。

英國首都倫敦曾經是全球富豪熱衷的定居地,但現在情況變了。英國脫歐、沒收俄羅斯富豪資產、政治充滿不確定性,加上稅制改革,正在推動外國富豪加速逃離倫敦,當中稅制改革影響最大。

今年3月,上屆保守黨政府任內,時任英國財政大臣侯俊偉宣布,從2025年4月起,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以前在這個非居民稅收制度允許在英國常住的外國富豪,不必為他們在海外賺取的收入或資本增值交稅,除非他們將錢匯入英國。這是一個對海外富豪離岸收益的免稅優惠,但侯俊偉提出的新稅收政策規定,在英國居住超過4年的個人,無論是否非居民,都要就他的海外收入繳納稅款。

這個政策是上屆保守黨政府制定,但是工黨政府上台之後無意改變,表示將繼續支持落實這個改革。這個對外國富豪海外收益徵稅的政策,既政治正確,有劫富濟貧的味道,亦有實際需要,因為脫歐之後英國的財政黑洞太深。工黨首相施紀賢抱怨上屆政府為他遺留一個財政爛攤子,自然很難取消這些增收稅款的建議。

不過,新稅收政策加速富豪外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多國的理財顧問都收到大量來自英國富豪的居留諮詢,這些外國富豪都想逃離倫敦。

據《2024年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顯示,英國今年將預計會失去9500個富翁,2023年只是流失4200個,今年將會創下紀錄。而瑞銀發表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更預測,到2028年英國可能會失去六分之一的富翁,成為失去最多富翁的國家。英國媒體報道,從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2000年代,大批頂級富豪從非洲、亞洲、中東和歐洲大陸遷移至倫敦,然而近日這個趨勢開始逆轉,越來越多富翁逃離英國。

英國媒體訪問了印度億萬富翁普納瓦拉,他認為英國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對英國非常不利,或許有少部分人會願意支付這筆稅款,但大部分人都不願意,他們會選擇逃離。

尼日利亞籍的富豪巴西姆更加表示,定居倫敦的體驗是奢侈和愉快的,但如今他要搬家了。對於超級富豪而言,保護家族財富以造福子孫後代的願望,遠遠超過了移居另一個國家的麻煩。如果繼續居留在英國,他將要繳付數百萬鎊的稅款。

英國這個自殘行動,為香港帶來機遇。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日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之中,香港總排名近日上升1位至第3位,在亞太區居首。其中在投資管理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一。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蓬勃,2023年年底管理的資產規模較之前一年增長約2%至逾31萬億元,淨資金流入接近3900億元,按年大增逾3.4倍。大量富翁因為英國改稅制而逃離倫敦,香港要抓緊這個機遇,努力做好宣傳拉客。香港並無資產增值稅,亦無遺產稅,利得稅率16.5%,稅制簡單透明,本來已經較倫敦優勝。加上香港不會對並非源自香港的收入徵稅,這個正好解決了富翁逃離倫敦的問題。

英國新一屆工黨施紀賢政府改弦更張,聚焦經濟,英國外相林德偉本周將會訪華,尋求和中國重修舊好,改善經貿關係。但英國政府礙於財政黑洞太大,難以扭轉加稅的建議,這就等如在國際理財中心業務上讓競爭對手半臂,香港就不要客氣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