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航母未來也能「長臂管轄」 全憑這種新能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航母未來也能「長臂管轄」 全憑這種新能力

2024年11月10日 13:10 最後更新:13:21

珠海航展開幕在即,攜多型裝備首度亮相航展的中國海軍引起廣泛關注。

《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微信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注意到,中國海軍9日在現場演練了殲-15戰鬥機三機編隊的伙伴加油和掛彈飛行等課目,其中一架為首次公開亮相的殲-15D電子戰飛機。殲-15D是一型雙座艦載電子戰飛機,集電子干擾及打擊等能力於一體,可在未來航母編隊奪取制空權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軍號」圖片

「中國軍號」圖片

更讓人感興趣的是,這次殲-15戰鬥機編隊所展示的伙伴加油能力,對於延伸未來航母艦載戰鬥機作戰半徑將起到重要作用。

所謂伙伴加油就是由戰鬥機攜帶加油套裝,為同類型戰鬥機提供空中加油。這種能力對於航母艦載機而言尤其重要——由於大型加油機無法從航母上起飛,因此航母艦載機想要實現空中加油,基本就只能指望同樣從航母上起飛的其他艦載機。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執行高風險任務,特徵明顯的大型加油機容易暴露目標,而使用戰鬥機執行伙伴加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暴露的風險,從而提升行動的成功率。總體而言,伙伴加油在遠海訓練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支援作用,可以延長受油戰機在空中停留時間,是艦載機部隊必須掌握的作戰技能。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公開報道顯示,中國海軍早在2019年就透露,殲-15具備了伙伴加油能力。當時報道稱,「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組織艦載戰鬥機和艦載直升機,在渤海灣畔展開空中加受油、近距離空戰、跨晝夜飛行等實戰化課目訓練。」其中「空中加受油」就是指伙伴加油能力。

據了解,伙伴加油能力的重要性,首先直接體現在提升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上。按照美國海軍設想,必要時(比如需要攜帶超重型對地攻擊彈藥時),甚至可以讓戰鬥機滿彈但不滿油起飛,然後通過伙伴加油在空中補足燃料,再實施遠程打擊。

其次,伙伴加油能力還可以挽救戰損戰鬥機的命運。例如在越戰戰場上,就出現過美軍戰鬥機被越軍地面炮火擊穿油箱、導致不斷漏油的情況,其他美軍戰鬥機利用伙伴加油,以不斷空中加油的方式將其帶回基地,讓受損戰機免於墜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除了有人駕駛戰鬥機之間的伙伴加油能力外,如今美國航母上開始配備專門的「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本質上也是利用伙伴加油的模式,為美軍艦載戰鬥機提供空中加油。美軍此前還測試過兩架「全球鷹」無人機之間的伙伴加油。西方媒體認為,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取得快速進步,艦載無人機已經處於全球領先水準。因此未來中國是否也會出現艦載版的無人加油機,通過伙伴加油技術,讓航母艦載機聯隊的有人戰鬥機或無人攻擊機獲得更遠的作戰半徑,非常值得期待。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媒設想最大核彈在北京爆炸 利用「核地圖」預估殺傷範圍

2024年12月03日 18:11 最後更新:18:31

核武器是人類社會公認的「潘朵拉魔盒」,自從二戰結束以來,儘管全球數次進入核戰爆發前的危機時刻,但核大國領導人最終都理智地選擇了「向後退一步」。但最近美國《新聞周刊》竟然瘋狂地渲染五角大樓使用威力最大的B-83核彈頭(最高爆炸當量120萬噸)對莫斯科、北京和平壤進行核打擊的後果。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稱,《新聞周刊》探討的是空中核爆炸的結果,這種襲擊主要用於摧毀城市目標,而非摧毀地面加固目標。「空中核爆炸的具體毀傷效果與爆炸高度密切相關,該模型假設爆炸高度為3319米,以達到最大化的殺傷效果」。

《新聞周刊》使用了美國物理學會核技術歷史學家亞歷克斯•維爾萊斯廷教授的程序,評估美國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B-83核彈頭對中國、俄羅斯和朝鮮首都的打擊效果。

內地軍事博主「憤怒熊貓」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維爾萊斯廷就發布了這個「核地圖」程序,用於展示核武器可能造成的破壞程度。它基於Google地圖,允許用戶自由選擇任何一個指定地點投下核彈,並估算可能的後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平壤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平壤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幾張地圖顯示了核爆炸殺傷效果與距離的關係。其中核爆炸核心火球的半徑(內黃色圓圈)將達到1.59平方英里,在這個範圍內,所有東西都將被高達上百萬度的高溫蒸發。較為溫和的爆炸破壞半徑(內灰圈),覆蓋67.7平方英里的爆炸區域,將摧毀住宅樓,並可能引發大範圍火灾。在爆炸211平方英里的熱輻射殺傷範圍(更寬的橙色圓圈)內的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整個皮膚的三度燒傷,可能導致嚴重的疤痕、殘疾和截肢。在爆炸地點周圍535平方英里的輕度爆炸破壞半徑(更寬的灰色圓圈)內,窗戶可能會破碎,從而造成傷害。

根據《新聞周刊》的說法,「核地圖」程序顯示如果B-83核彈頭投放在莫斯科,平均有10222930人處於爆炸殺傷範圍內,將造成約1374840人死亡,3747220人受傷——更直白地說,137萬人死亡、374萬人受傷;如果在平壤引爆,將造成132萬人死亡、110萬人受傷。至於說北京的傷亡情况也同樣慘重。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莫斯科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莫斯科爆炸的評估效果

令人憤慨和警惕的是,《新聞周刊》宣稱相關核爆炸模擬的結果是針對可能的未來末日戰爭。報道提到,俄羅斯不久前剛剛修改了該國的核威懾學說,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警告說,「與中國或俄羅斯的戰爭並非不可能發生,它隨時都可能發生。」《新聞周刊》甚至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了美國和俄羅斯國防部以及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請其置評」,其惡意和挑釁意圖實在是明顯。

事實上,「核地圖」程序從發布之初就充滿爭議。維爾萊斯廷原先的設想是利用該程序讓沒有經歷過冷戰恐怖的新一代年輕人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他承認,由於穀歌地圖的局限性,該程序並不能準確計算出死亡人數,但通過估算核彈毀壞地區的人口數去計算死亡人數並不困難。維爾萊斯廷說:「核地圖程序的計算結果和歷史事件基本相符,它顯示了廣島市的傷亡情况,雖然只是近似值。我們談論的是核彈給不同地形造成的毀壞,不管木制還是混凝土建築物,都將毀於一旦。但核地圖能讓你充分認識核彈造成的主要影響。」

然而「核地圖」程序的使用情况令維爾萊斯廷感到震驚。他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說,該程序上綫的頭3天就共有700人在全球投下1500枚核彈,批評者嚴厲譴責「核地圖」程序助長了某些人的暴力傾向——從《新聞周刊》的瘋狂行為看,這樣的批評非常有道理。

衆所周知,美國在冷戰期間曾謀劃過針對中國的大規模核打擊行動。冷戰後的解密文件顯示,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計劃對中國30個主要城市發動核攻擊,將「摧毀人口作為衡量摧毀敵國社會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旨在讓中國社會徹底被摧毀」。五角大樓1961年所作的評估認為,這種「一次性整體行動會抹去53%的中國城市人口」。

一直到中國成功試爆了核武器並成功驗證了核彈頭與彈道導彈的結合後,美國才最終放弃了這種喪心病狂的想法。但《新聞周刊》的種種舉動顯示,最近美國又有相當一部分人試圖再次拿出核大棒威脅中國。

當然,美國媒體的想像是一回事,美國社會能不能承受相應後果,能不能正確理解核戰爭的真實威脅,又是另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之前向南太平洋發射的東風-31AG洲際導彈,實在是射的次數少了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