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回落0.2年至3.5年。
房委會
當中今年第三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700宗,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佔約49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入住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10宗。
房委會表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今年第三季維持在5.5年,主要由於上半年獲編配入住大埔富蝶邨的新界區一般申請者的相對較短輪候時間,仍然在今季公布的平均輪候時間中反映。
另外,由於連續數季有不少單位可供編配予長者一人申請者,故獲編配入住公屋單位的長者一人申請數目有所提升,加上獲安排入住公屋的長者一人申請者當中,較多為輪候時間較短的新界區申請者,令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下降0.2年至3.5年。
「舉報濫用公屋獎」本月15日起實施,成功舉報者最高可獲3000元獎金及感謝狀。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雖然當局估算可透過計劃收到2千多宗舉報,並收回1千多個單位,但公屋作為珍貴房屋資源,如被濫用和收回單位越少,應該是最開心及最好。
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 (資料圖片)
梁文廣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說,有關計劃的重點是起警惕和警示作用,讓公屋居民和將會入住公屋的市民知道,除了當局有各種打擊濫用的方法,亦可能有鄰居或其他16歲或以上人士舉報。
施麗珊。社協FB圖片
梁文廣認為,實際能收回多少單位視乎舉報人提供線索的質量,最重要不是弄虛作假或「整蠱」別人,機制以實名舉報,相信當局有跡可循,不會造成胡亂或濫用舉報。而即使收回過千個單位,亦只佔80多萬公屋戶的很少比例,居民只要正常生活、奉公守法,並不會受影響。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表示,新制度鼓勵更多人舉報,由於實名進行,會令居民更加警惕,但要留意人與人之間多了互相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