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我們手中和平的籌碼更多了

博客文章

我們手中和平的籌碼更多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我們手中和平的籌碼更多了

2024年11月18日 14:47 最後更新:14:58

作者:李達詩,資深政經評論人。

這兩個月,內地各種大型展覽紛紛登場,廣州貿易進出口交易會、上海進口博覽會,而最熱鬧的當數在珠海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

前兩個展覽會,展品大同小異,而珠海航展則是中國唯一的國際性專業航空航太展覽,今屆已發展成為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為一體,並躋身於世界五大航展之列,的確很有看頭。

這次航展規模盛大,吸引了來自 47 個國家和地區的超 890 家企業參展,展品覆蓋 “陸、海、空、天、電、網” 全領域,展示了航空航太及國防領域的全方位成果,已躋身世界頂級航展之列。

由於各方參展熱烈,今屆的由以往10 萬平方米提升至 45 萬平方米,為更多的展品展示和活動開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最特別的是,這屆航展有眾多首秀。

之一是歷史性地集齊了三款隱形戰鬥機。

其中殲35A,作為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首次亮相,其隱身性能出色,可與殲20 高低搭配、協同作戰,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雙隱形戰機時代。

中國的殲20S雙座五代戰機首款正式亮相,在態勢感知、電子干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方面更加突出,具備有人、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

俄羅斯蘇 57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也是首次境外展出。航展中大家追星的是,該機由62歲飛行員柏格丹天空“炫酷”,幾乎達到人機極限,引起所有軍迷們的驚呼和歡呼。

這款飛機首秀即獲得首份訂單合同,不枉俄國飛行大叔單人駕機往返4千多公里的“寂寞”,也為珠海航展開拓了軍事交易市場。

之二是新型導彈系統加入航展。

國產紅旗19地空導彈首次亮相,該導彈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代表著我國在防空反導領域的先進水平。

“昊龍” 貨運航天飛機模型首次亮相,這是一款帶翼可重複使用商業航太飛行器,用於開展低成本的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之三是我軍自用的 qbz191 系列槍族首次獲批用於外貿。

在完整的輕武器裝備體系中,20e 槍族十分亮眼。

之四是首次開設無人機、無人船展示。

通過 “室內 + 室外”“動態 + 靜態”“水上 + 空中” 的形式,進行無人機、無人船全景化展演,呈現了未來無人作戰的發展趨勢。

之五是前沿技術首亮相。

如將一套融合通信對抗、雷達對抗、光電對抗等打擊干擾手段的電子對抗沙盤,搬上本屆航展,類比還原地對空電子對抗作戰場景,實在吸睛。

“機器狼”的表演雖然行動仍慢,遠未能成為戰鬥力,但放在本屆航展上首次亮相,實現“人、車、狼”互聯互通、資訊共用和動態自主協同,從而執行複雜清剿任務。

這個亮相,宣示中國軍隊運用集群作戰的概念,未來是中國軍隊無人作戰的重要裝備之一。

觀看完珠海航展,有兩點特別的感受,一是珠海航展由展示航空技術轉變為軍事裝備貿易會,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突顯了中國的軍事裝備的飛躍,正走向現代化、先進化、實戰化,從過去靠引進裝備轉向變為模仿生產,由模仿生產轉向自主創新,說明中國軍隊正伴隨著國家強大,在軍事裝備上日益進步,讓所有參觀者都感受到中國製造、中國力量的強大。

同時,中國軍事裝備也增加了透明度,願意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公開展示,並與友好國家進行貿易,提供捍衛主權必要的軍事裝備。

二是沒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就沒有遏制戰爭的能力。

在和平時期,軍事裝備可能只是一種“身價”的象徵,一旦戰爭爆發,裝備都將成為不可缺少的消費品,需要不斷產出輸送到戰場。

因此,沒有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的能力,是完全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與烏克蘭打了近三年仗,俄羅斯沒有輸掉戰爭,仍緊握這場戰事的主導權,原因就是他們有設計、生產能力,並在戰爭中靈活主動地根據戰事不斷更新武器裝備,減少戰損。

而烏克蘭每天都在向歐美國家求援,靠別人施捨武器來應對,以雜牌武器、雜牌軍隊來應付戰爭,即使有再強的意志,也難以贏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這是歷史的教訓,也是現實的警示。

珠海航展給了我們以強大的軍事保障,戰爭可能不遠,但戰爭是可以遏止的,就看誰的手中有“硬核”。

正如毛澤東的浪漫詩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最近香港一些老字號的餐廳酒樓又倒閉了。

前一輪的倒閉,是熬不過三年的疫情,這一輪的倒閉是熬不過業主搭進去的老本錢。

幾十年的餐廳酒樓關門結業,往往都上了新聞頭條,市民對此無不唏噓,不知政府有何良策?

疫情後,政府推出“盛事經濟”,“夜繽紛”甚至日夜繽紛,日市、夜景齊出動,之後又押寶啟德體育園的開張。

特首在這一盛事中表示,“由啟航天際,到製造全新體育文化藝術世界舞臺。香港又一次沖上雲霄,再創高峰!”他隨後又以普通話及英語致辭,指啟德從鬧市中的機場,到世界級體育園,“體現香港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有限空間創造無限天地。”現場市民熱烈歡呼,大家又鼓起對香港經濟“再創高峰”的期待。

啟德體育園開張了,確實舉辦一些演唱會和賽事,但對於拉動香港整體消費,似乎並不樂觀。

對此,我想分享一下江蘇、浙江如何將體育與消費結合起來,打造出新的產業鏈模式。

江蘇搞了持續數月的省內足球比賽,簡稱為“蘇超”。這邊還未消停,浙江又搞省內籃球聯賽,簡稱“浙BA”,都是火熱地迅速推開。

光看熱鬧不行,還要看看有啥門道。“蘇超”、“浙BA”的火熱,主辦機構採取了三個動作:

一是以低票價吸人。

“蘇超”的門票10元,“浙BA”也就是29元,極低廉的票價,將願意看比賽的人拉回線下,迅速聚攏了本地或周邊的客流。

二是以城市標誌觸動“情感”。

各行政區自行組隊,將友誼賽一下變成了城市的榮譽賽,激發大家為家鄉隊助陣的參與感。

三是以各大電商平臺作依託。

這些賽事雖由地方政府主導,但有了閃購、淘寶、京東等大平臺的合作,花式“繽紛”收效甚佳。

有意思的是,地方政府不召喚國家級運動員回鄉助陣比賽,而是由本土運動員為主體搞“草根賽事”,意外地為“體育產業”釋放出巨大的爆發力。

這裏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即抓住體育的吸引力,放大了體育經濟的乘數,將一場球賽賦加“美食、文旅、電商”,從而推高為全民消費的狂歡。

有消費專家分析,蘇、浙兩地政府做了精密的盤算,其訣竅是:

第一道“廉價”。

用29元的門票,撬動了海量人流。以極低票價啟動大客流,再用大客流來反哺現場經濟。

第二道“優惠”。

用買票自動送補貼或券包,讓消費即刻發生,減少轉換的摩擦成本。

這種設計其實邏輯很簡單,當你剛看完球賽劃一下手機,附近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統統跳到你的面前,“消費動態”太符合人性了。

據剛公佈的統計,“浙BA”連鎖餐飲環比增長了170%,咖啡、甜品的增長超過了150%,夜間消費也增長達150%。

第三道“親民”。

球賽現場也是“集市”,場外有賣冰西瓜的,也有賣周邊城市球衣的,賣文化衍生品的,還有賣城市特色產品等,觀眾不但來觀球,同時也順帶逛市場。

一場球賽時間有限,但觀眾卻在“集市”可逛足一個下午,自然就帶走滿滿的消費。

第四道“聯動”。

江、浙兩省下屬均有10多個城市,區域之間輪流做主場,你支持哪個隊,就跨城去為他們加油。

這種城市聯動,利用了流動的球賽,串成一次次的短客遊,或一群群的深度遊。在跨城的過程中,住酒店、去夜市吃小吃、到不同的地方打卡,憑票可以在景區打折等。

各地方順勢推出了球賽、美食、文旅、酒店的套餐,讓體育經濟實現“乘數”效應。

第五道“賦能”。

在傳統的營商裏,小店是小眾經濟,但是蘇、浙兩地的平臺給活動賦能,把小店納入平臺造成持續爆單,讓小商戶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平臺發券包由數據推出,做到公平、便捷、普惠,咖啡吧、燒烤攤、文創店等,都獲得了借勢漲單的機會。

有專家試著為“浙BA”算一筆賬。據官方公佈,“浙BA”投入了大概是60億,其中包括閃購、淘寶的50億,加上賽事的費用10億。

若參考“蘇超”的經驗,每投一元可以獲5至13元回報,“浙BA”預計可帶來的消費大概在300億至700億之間。

可見,“經濟乘法題”算好算准了,把交通、文旅、媒體、電商聯動起來,“草根賽事”就可構築一個完整的“即時消費”生態。

中央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要求,內地政府迅速行動起來,以“體育經濟”為例,重點是“經濟”兩字,把體育置於整個產業鏈條的上游,再將全鏈條分拆成多個消費的場景,然後通過平臺放大流量,從而打造出產業全鏈條的消費模式。

簡言之,“政策給方向,城市造場景,平臺帶節奏,商家共參與”,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

廣東很快推出“粵超”,大灣區還將於11月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要抓住這些“盛事”機會,複製並創新更多、更具有香港特色的消費模式,才會讓市民看到“再創高峰”!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