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續作供。控方提到黎曾作供承認就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會晤的新聞及「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對《蘋果》作編採指示。控方提到2019年7月2日立法會衝擊事件後,黎向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提到要報道留守立法會「死士」,「盡量大做特做令年輕人獲得同情,令指責他們的市民反省」,讓抗爭運動得以持續, 控方問黎是否向陳作出編採指示?黎確認。

七一衝擊立法會事件。(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Twitter帖文提及美兩法案指對抗爭運動是好手段 黎辯稱不知道法案內容
控方展示2020年7月17日黎發訊息予李兆富,提到「此舉對抗爭運動來說是很好的手段。感謝各位前總領事,美國前高級代表呼籲華盛頓給予香港人政治庇護,並附上《蘋果》英文版新聞連結。控方問黎當時有閱讀《蘋果》連結?黎指不記得有否閱讀。法官李運騰關注黎當時似乎注意到美國對《國安法》的回應,黎提到「是很好的手段」。控方問黎當時發訊息給李兆富,是想對方在Twitter 發帖文?黎確認。庭上展示相關連結文章,題為「Former US top envoys call for Washington to grant Hongkongers political asylum (美國前高級特使呼籲華盛頓給予香港人政治庇護」。黎指,他一般不會閱讀英文版文章。
控方引述文章提及《香港安全港法案》(Hong Kong Harbor Act) 及《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Hong Kong People’s Freedom and Choice Act)。控方問黎當時有留意此兩法案?黎指他沒詳閱,只看過中文版,亦沒留意兩個法案名稱。控方質疑黎一定知悉兩個法案?黎重申對這名稱不敏感。法官李運騰問黎知悉美國的行政命令?黎指他知道行政命令,但不知道法案。控方質疑黎設英文版是為引起國際支持及關注香港實施《國安法》,黎卻不看英文版內容?黎指他無須閱讀英文版,又再否認知道兩法案的內容。
控方引述黎的Twitter帳戶於2020年7月17日的帖文,提到《香港安全港法案》及《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 對抗爭運動來說是很好的手段,向所有關心我們這個稱之為家的地方的前總領事和國務院人員致敬」。控方問黎有否閱讀帖文?黎指不記得,一般不會跟進。控方再問黎是否同意帖文內容?黎指,他會對帖文內容負責。控方再問黎支持法案?黎指如果帖文這樣寫,他便同意。

從犯證人陳梓華。
控方指黎將名下離岸公司轉予陳梓華作獎勵 黎否認
控方問及黎與陳梓華的關係,指陳供稱黎把名下的「BVI」(英屬處女群島)的離岸公司「LACOCK」轉給他,黎確認。控方指,陳稱這是黎給他的獎勵,黎否認是獎勵,指陳對Mark Simon說無法開設銀行帳戶,想Mark Simon協助他,黎指他名下有一間公司可轉讓予陳。黎重申,陳梓華沒為他做任何事,但他為對方做很多事。控方問銀行帳戶是黎就陳的文宣工作給予獎勵?黎否認,指文宣是他們自己的工作,亦不知道陳有做國際游說。
控方案情指黎在2020年1月至少同意Mark Simon、陳、劉祖廸要求外國對中國和香港實施制裁和敵對行動?黎不同意,指不知道此事情。控方指黎與陳由《國安法》生效後至2021年2月15日協議繼續實施制裁?黎不同意,稱沒與陳有協議。控方又指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間「SWHK」進行國際游說,包括請求對中國和香港實施制裁和敵對行動?黎否認,重申不知道。控方問黎知道李宇軒、劉祖廸是「SWHK」成員?黎稱不知道,只在庭上知道李宇軒是「Andy Li」。
黎否認與Mark Simon、陳梓華及劉祖廸串謀請求制裁中港
控方指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間,IPAC 進行國際游說包括請求對中國和香港實施制裁和敵對行動;黎稱「我都不知 IPAC,我怎樣同意或不同意?」;控方再指黎在2020年6或7月要求陳加入「SWHK」的美國線Telegram群組?黎稱,這是錯的。控方問黎知悉陳成功加入美國線Tg群組?黎稱不知道,是陳捏造的。控方指在黎、陳於2020年6月16 日最後一次見面,黎從未叫陳不要採取對中國和香港的制裁和敵對行動?黎稱,他從沒要求陳對中國和香港作出制裁和敵對行動。控方問,黎沒有著陳不要與Mark Simon、李宇軒或「SWHK」成員合作,進行國際游說?黎指「他們從不一起進行國際游說,所以我沒理由要求他們不要這樣做。」

陳方安生晤彭斯。
黎承認曾就陳方安生見彭斯向員工發編採指示
控方另引述黎供稱他曾就2次事件向《蘋果》給予編採指示?黎同意,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會晤的新聞及「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
控方展示2019年3月23日黎向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轉發美國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與陳方安生見面後的報告,提到陳方安生非常關心引渡條例,「也充分意識到有必要擊敗它」,郭明瀚建議對方到國會山莊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時重點討論此議題;郭明瀚又提到,陳方安生將會與前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和莫乃光將一同出發,陳方安生形容兩人是她的「繼任人」。當時張劍虹回覆黎「老闆,知道」。控方指黎另將郭明瀚的報告轉發給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黎補充還有發給前《蘋果》總編輯羅偉光。
控方展示黎與陳沛敏的對話,黎提到「Big news. Use it to maximum effect」(大新聞,用它做到最大效果)。黎又向陳傳送郭明瀚與陳方安生會面的報告,提陳方安生在會上所說重點是引渡條例,指是郭明瀚告訴他的。控方指黎收到郭明瀚的建議,故他向陳沛敏說「做到最大效果」,這是編採指示?黎指,「你可以稱之為編採指示」。控方再指「一人一信救香港」也是編採指示之一?黎同意。

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確認下達編採指示 要求《蘋果》報道衝擊立法會「死士」讓市民同情 令抗爭持續
控方展示黎與陳沛敏於2019年7月2日、立法會衝突後的訊息。黎向陳轉發他發給《蘋果動新聞》總監張志偉的訊息,提到「年輕人衝立法會事令我心情沉重,你們認為泛民善後工作有什麼該做令運動可以持續?好彩市民對年輕人闖立法院會是多少有些體諒,損害可能不太大。你們認為呢?這年輕父親講得很好,對很多人都會有啓發性。這是四名死守立法會其中一名「死士」的訪問這段片很多人看;陳沛敏回覆指「收到,明天報紙已會有很多衝擊和佔領立會年輕人心聲,包括上述死士。明天會再做」。
控方展示張志偉向黎發送一張現場照片,顯示示威者於立法會外聚集。控方指示威者當時嘗試打破立法會玻璃門進入大樓內,控方指黎知悉現場情況?黎確認。 控方問黎當時關注事件有何後遺症及這場運動如何繼續?黎確認,指當時不希望事件對運動有負面影響。至於「這年輕父親講得很好,對很多人都會有啓發性。這是四名死守立法會其中一名「死士」的訪問」這兩句訊息,黎指由張志偉撰寫,黎發送予陳沛敏。
黎向陳沛敏指「希望事件得以平反」
控方續展示黎同日向陳沛敏發訊息提到「盡量大做特做令年輕人獲得同情,令指責他們的市民反省」、「我們站在年輕人的一邊,令社會大眾明白他們的苦衷和心聲,為他們得以平反,讓這運動得以持續。他們今次事件得以平反,運動便有機會持續。雖然我們希望他們以此為鑑,往後以更和平手法抗爭下去」。
控方問黎認為要平反甚麼?黎指,因認為他們做了可怕的事,故希望為示威者平反;控方追問即使示威者使用暴力,但黎仍希望市民諒解?黎指,希望大眾理解示威者以免破壞這場運動。控方再問黎希望這場運動繼續?黎確認。
至於黎向陳沛敏提到要「盡量大做特做令年輕人獲得同情,令指責他們的市民反省」,控方指黎的說法,與早前著陳沛敏,針對陳方安生與彭斯的會面「做到最大效果」相似,黎是向陳作出編採指示?黎確認。

被告黎智英。(圖片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