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博客文章

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2025年02月11日 19:40 最後更新:20:18

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當數量增加至某一個水平時,質變開始出現,而人們認識到質變出現,可能不是一個漸進過程,而是突然驚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斯普特尼克」時刻。

這是指一個蘇聯的人造衛星發射事件,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轉眼就陷入一個美蘇爭霸的國際大格局,兩國在科技、軍事和太空等每一個領域,都激烈比拼。

美國一直認為自己在飛彈和航太領域佔領導地位,在1957年前,美國曾經兩次試射人造衛星,但均告失敗。到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結果令舉世震驚。美國突然發現自己被蘇聯超越,陷入一段恐懼和焦慮時期,「斯普特尼克」時刻出現,被視為美蘇冷戰的重大事件。

美國傳統精英迷信中國即將崩潰,例如新任財長貝桑就認為,中國經濟嚴重衰退和失衡,是世界歷史上最失衡的經濟體。不過財經界近日有不同的看法,德意志銀行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更被認為是西方投資界對中國經濟估算的一個轉軚之作。

德意志銀行在2月5日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標題為:《中國吞噬世界》(China eats the World)。這個標題是借用了風投公司a16z創始人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s)名言: 「電腦軟件吞噬世界」。德銀研報第一部分題目是:「這是中國的、而非AI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同樣是借用了安德里森最近對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評論的句式,安德里森的原話是: 「深度求索是AI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德銀預計2025年是中國超越其他國家的一年。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即將消失,內地A股和港股將出現牛市,超越之前的高點。

德銀亦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佔據全球領導地位,而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的出現,更像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不止是AI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德銀指中國在服裝、紡織品、玩具、基礎電子、鋼鐵、造船等領域,以及電訊設備、核能、國防和高速鐵路等複雜行業中,都在全球佔據領導地位。而在2025年,中國在第一個星期內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戰鬥機和其低成本的人工智能系統深度求索。在這個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到來時,中國的知識產權得到認可,中國在高附加值產業表現出色,主導供應鏈的領域列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

德銀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來幾方面:

第一,製造業優勢。中國幾乎在所有行業都擁有世界領先的公司,並且不斷搶佔市場份額。

第二,「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打開了中亞、西亞、中東和北非等地區,擴大了中國的潛在市場。

第三,自動化領先。全球約70%的工業機械人安裝在中國,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優勢。

第四,內需潛力。中國家庭存款增長放緩至名義GDP增長率的兩倍,但是自2020年以來,存儲增加了十萬億美元,預計這些儲蓄將在中期內流入消費和股票市場。

所以德銀認為中國不像90年代開始衰落的日本,而更像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中國還可以有更大的增長。由於過去外資睇差中國,所以中國股票出現估值折價。德銀認為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會消失。

大家可能不太懂得什麼叫估值折價,股票價格高低是股票市價相對於盈利的倍數(市盈率)來比較,全球中國互聯網公司整體的市盈率是28倍,遠低於美國納斯達克100指數的36.4倍市盈率。市盈率低就是所謂估值折價,亦等於投資者看淡中國的股票。

這背後有兩個原因,第一是2018年以來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之後,美國大力唱衰中國,美國政府甚至指令美國基金不要投資中國的股票。第二次美國連年放水低息和政府大開水喉的環境造就美股水漲船高。不過美國放水的趨勢已經走到盡頭,而中國正在剛剛開始扭大水喉,放水支持經濟和股市。

總的而言,過去外資受政府指揮棒的影響,不斷唱淡中國經濟和股市,如今這個形勢開始逆轉。中美貿易戰開打觸發美國對中國的卡壓愈多,中國就越要自立自強,技術創新大爆發,造就這個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來臨。

盧永雄

Tags:

港股

往下看更多文章

低空經濟 大有「錢」途

 

內地發展低空經濟走在世界前列,香港也在加快發展步伐,在這個全新產業裡尋找商機。

 特首李家超本周四早上到科技大學出席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表示低空經濟潛力巨大,能夠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亦能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新體驗,成為未來本地經濟的新增長引擎。

 發展一些創新產業的時候,經常提到「監管沙盒」(Sand box),意思是指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安全空間之內,政府和企業可以測試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各行各業都受不同法例規管,不過在低空經濟這種全新領域,連監管的法律都未有。如果等草擬好相關法律才可以進行試驗的話,相信都不知道要等到何時何日,產品才可以推出市場。所以監管沙盒就等於一個特許的受控試驗場景,可以在法律法規還未完善之前,先行進行試驗。正如特首所言,這是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代,大家要登高望遠,才會有看到天際的機遇。

 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領導的「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早前審議了72個想試驗低空經濟項目的申請者,政府周四公布審批結果,並在科大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上,安排了15個不同的展示區,展示不同的試點項目,包括無人機配送、建築保養、航拍、搜救等等,例如順豐速遞就介紹他們自行研發的無人機,可以用於城市間的貨物配送,也可以運送醫療用品到偏遠的離島,相比於傳統的貨車運輸效率更高。中電就介紹監察電纜狀況的超視距無人機,可以取代傳統的監察電纜健康狀況的方式,大大提升效率。

 中國在多個新行業的發展極度超前,低空經濟就是其中一個領域。當外界以為低空經濟只是說無人飛天的士,其實相關產業有廣闊的空間,國家要全力進軍這個全新的領域。2021年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國家規劃,標誌著低空經濟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把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以來,全國有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多個城市計劃在今年打造涵蓋低空飛行路線、低空應用示範區等多個領域上百個示範項目,一些地方政府還專門成立產業及發展基金,為低空經濟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現在擁有超過440條無人機航線,通訊業的5G-A、衛星通訊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亦都應用到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面。估計今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10年之後即是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這將是一個全新的龐大產業,各行各業都可以想象如何用好低空這個空間,去發展新的產業。大量的無人機配送,各行各業利用這個空間的賦能,應用場景將會是非常多樣化。

我在上海就參觀過美團一個示範點,就是一種半夜的送藥服務。美團在不同屋邨設置了美收發亭,即使到了半夜,藥房已經關門,也可以網上訂藥,然後由小型無人機送到你所住屋邨的收發亭,你就可以到那裡領取藥物。這是過去完全沒有想像到的一種新服務,亦是在低空經濟環境裡可以發展的新服務。

香港的法律法規比較嚴謹,好處是事事有法可依,壞處是速度很慢,特別在新行業發展上,更加被動。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國家即使是貼鄰的深圳,5年、10年後低空經濟已經非常蓬勃發展起來,香港如果不急起直追,對接內地的發展,就會錯失很多商機。目前特區政府開始全方位動起來,加快推動低空經濟。

 香港的人可能不會留意,我們在創科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在研發方面。我們有5所大學是世界100強大學,很多外國的科研人員也喜歡到香港的大學做研究。我們不單可以發展低空經濟的各種類型產業,還可以吸納世界各地的人才,做這方面的研發。香港已經行出了第一步,未來要加快腳步,各個部門也應該要全力配合,打破思維框框,為發展這個新產業,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