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亞洲知多點 (一) --香港與新加坡大比併

博客文章

亞洲知多點 (一) --香港與新加坡大比併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亞洲知多點 (一) --香港與新加坡大比併

2025年02月12日 11:42 最後更新:02月19日 12:05

近年,有輿論單憑個別週期性的金融和經濟現象,妄稱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廢墟」或「遺址」,惟若仔細從經濟及金融表現、民生情況、教育、物流及環保事項方面分析,不難發現新加坡的「亞洲領頭羊」姿態,僅是曇花一現,而香港亦在多個領域,比新加坡優勝。如此一算,若果香港是金融「廢墟」,新加坡豈不是以巨額鈔票堆砌的經濟沙漠?

新加坡「債台高築」式發展

據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數字,預計2025年新加坡及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分別為5617億美元及4221億美元,表面上新加坡的經濟表現看似跑贏香港,但仔細分析新加坡及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共債務情況,就得出驚人數字。原來,在公共債務方面,香港只向外舉債245億美元(不計金管局吸納銀行體系多餘港元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等),佔香港全年GDP 11.3%,反觀新加坡政府已經向外發債超過8,800億美元,相等於香港債務規模的36倍,而此8,800億美元發債亦等於新加坡全年GDP的175.8%。

以香港750萬人口作推算,每人需為特區政府負債3200美元,但是新加坡國民平均每人就要為政府負擔15萬美元的公共債項。

值得留意的是,新加坡在2023年的一年內,已向外發債超過1000多億美元去支持基建投資,相等於香港特區政府全年赤字的8倍。新加坡此等借錢以擴容增量的做法,無疑為了投資未來,但所投資的項目未來是否賺錢,卻存在很大未知數;而新加坡借巨債渡日之際,香港截至2024年12月的外匯儲備額約4,200億美元,比新加坡的3700億美元多出約500億美元。

巨款投資未來之後,新加坡的經濟環境跑贏香港嗎?

綜觀香港及新加坡的股市發展情況,不難發現香港的股票市場明顯比新加坡發展得更健全。2024年,香港的股市總市值達4.52萬億美元,而新加坡僅有6,405億美元,即香港股市總市值為新加坡7倍;而在債市方面,香港債市規模約2.3萬億美元,同樣跑贏約1.8萬億美元的新加坡。而在股市總成交額方面,香港全年總成交額達32萬億港元,更是新加坡的18倍(新加坡股市全年成交額僅有1.77萬億港元)。

有些一知半解的市場評論員說,香港已變成金融遺址,但就2024年香港總共完成了71宗IPO新股上市,集資共112億美元,反觀新加坡全年只錄得4宗IPO,創20年新低,合計集資額僅有3100萬美元,只是香港的零頭。此外,新加坡交易所現時有620間上市公司,而香港交易所現有超過2600百多間上市公司,等如新加坡的4倍。

比較這兩個亞洲龍頭城市,新加坡以「債台高築」方式發展的同時,香港依然穩守多個全球金融第一,包括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投資管理」行業領域排名全球第一、保險滲透率全球第一、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亞洲第一、對沖基金基地排名第一,足見香港穩健發展,奠定堅實經濟基礎。

再細看香港及新加坡兩地的商業及貿易競爭力,香港及新加坡更是「高下立見」。香港為2024年全球第一最自由經濟體,亦於「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兩個分項最為突出,排名全球第一。

糖衣背後,新加坡人過得好嗎?

可以比較新加坡人和香港人的生活。在稅務方面,香港日常消費購物不設銷售稅,但新加坡早已徵收7%銷售稅,而針對對較高收入(1百萬新加坡元以上)人士,新加坡政府徵收的所得稅率高達24%,大幅拋離香港的個人入息15%標準稅率。在這個稅務繁重的國家,新加坡過得幸福輕鬆嗎?

日前,就已有新加坡朋友跟我訴苦,表示新加坡雖有祖屋制度保障普遍市民的住屋權利,但私樓市場的租金不斷膨脹,2024年新加坡成為亞洲一房一廳月租中位數最高的地區(4590美元),遠遠拋離第二的香港(2173美元),而新加坡亦為全亞洲城市生活成本指數最高的地區。

可是,於昂貴居住成本下,新加坡生活質素未見比香港好。香港於聯合國《2023/2024年人類發展報告》在預期壽命、接受教育情況及生活水平位列全球第四及亞洲第一;反觀新加坡雖投資大量金錢,於公共醫療方面卻未見改善,預期壽命、接受教育情況及生活水平僅全球排名第九。

另外,於教育水平,香港雖為「彈丸之地」,卻是全球高水平大學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與其向獅城取鏡「債台高築」式發展,不如集中發揮香港已有優勢,吸納更多專才來港發展?

背靠祖國 盡享經貿司法完善制度

由於香港沒有外匯管制,所有個人資產受到一套全世界信賴的普通法保護,司法系統完善,資產可以自由進出,亦有利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2024年調查公布指出,香港有多達2703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比新加坡現時的1400間多出一倍;而非本港居民在香港的資產多達2萬多億美元,反觀新加坡則少5千億美元(1.5萬億美元);2024年居住在香港的「超高淨值人士」數量,香港更被評為亞洲第一。

有賴「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於國際性金融及經濟挑戰下仍穩守多個世界及亞洲第一。2024年三中全會有關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時提及,須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香港雖不能「固步自封」,亦不宜借鏡「債台高築」式發展,而應穩守祖國強勁後盾,充分發展大灣區的發展潛力,讓香港充分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匯聚資金,促進投資。

鍾賢




維觀者言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港股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移民經濟政面睇--加拿大

 

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近日於自由黨的黨魁選舉中勝出,接替杜魯多登上加拿大總理「過渡性」寶座,成為加拿大首名未曾任職民選職位、第6名不是現任國會議員的「素人」總理。

卡尼具備多年財經金融界經驗,疫情期間為杜魯多政府出謀獻策,以助加拿大復甦經濟。加國民眾都對卡尼寄予厚望,但他能否扭轉加拿大國際劣勢,暫屬言之過早;首項難關除有加拿大反對派計劃3月24日國會復會後發動不信任投票之外,接踵而來亦面對加拿大的經濟內憂外患。

被美方貶為一洲 美加貿易戰正式展開

移民加國的港人,最近因為加拿大不斷受美國欺壓,顯得憤憤不平。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戲稱加拿大為美國其中一個州份,更以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向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進口貨品徵收25%額外關稅。美加隨即上演關稅乒乓球賽,加方一度計劃將輸往美國的電力徵收25%附加費,惟畏於美方計劃將加拿大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由25%提高至50%,而一度暫緩反制措施,美方亦隨即刹停有關決定;直至美方於3月12日起如期徵收25%關稅,加拿大始針對涉及體育器材、電腦和鑄鐵產品等美國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

卡尼選舉時曾揚言,加拿大不會向欺凌者低頭,但剛上任即面對美方步步進逼,他過往所向披靡的金融戰績,能否為他穩住新任總理蜜月期,令人懷疑。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加拿大對美貿易依賴太深,反抗乏力。

內憂外患 加拿大經濟被美國牽鼻子走

2024年加拿大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為1.6%,稍遜香港的2.5%增長率。雖然香港及加拿大有相近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惟加拿大債務佔GDP近50%,遠超香港的9.3%,而加拿大失業率亦高企於6.6%,遠超香港的3.1%。

加拿大除了失業率高企問題,生活成本均比香港高,而論治安方面亦遠遜香港。當中加拿大每10萬人口約有5843宗罪案,香港則僅有1258宗罪案。而根據Numero調查所顯示,香港於安全系數方面全球排名第7,遠勝排名第75的加拿大。

加拿大面對美國關稅戰處處進逼,長期處於捱打階段,皆因美國主宰加拿大貿易生死大權。美國乃加拿大貨品主要出口國家,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總額約75.9%,同時美國亦是加拿大進口貨品主要來源地,佔總額62.2%。加拿大過往天真靠攏美方軍事同盟,貿易對象單一化,導致如今被美方壟斷貿易命脈。美國一下子變天,玩弄政治手段,便輕易拖垮加拿大經濟。

港加數據大比拼。

港加數據大比拼。

美方霸權「用完即棄」 香港應如何自處?

香港進出口主要地為內地,貨品出口率為55.5%,進口率為42.6%。而除了內地外,香港進出口貨品來源地光譜亦五光十色,未有一個地區的比率逾10%,而美國是繼內地後香港第二大進出口國家,不過香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香港出口總額7.5%,而美國進口至香港的貨品僅佔總額3.7%,故香港市場仍然由內地主導,但未如加拿大般被美方壟斷。

美國東征西討,實施科技和經濟霸凌,協助美國礦業公司搶奪烏克蘭礦權;亦欺壓科技龍頭台積電,威逼台積電駐美投資設廠。特朗普更誇下海口,要求台積電將在美投資額由近日承諾的1000億美元再加碼至2000億美元,不但利用台積電增大一己GDP,同時借此移植台積電高端晶片技術。更甚之,美國不再修飾其人權偽君子臭皮囊,先後決定凍結美式統戰喉舌《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和《自由歐洲電台》(RFE)的資助,直接乾脆了結這個針對中俄的親美國民主黨的傀儡機構,令人嘖嘖稱奇。

事實再一次說明,美國「用完即棄」的真性情。而加拿大聽從美國擺布後,落得「第51州」的落魄田地,相信也是始料不及。香港企業面對美方圍堵中國的新冷戰,以及四面出擊的外交模式,必須發揮好內聯外通的橋樑角色,協助國家聯通世界,發掘美西方以外東盟、中東或中亞新興市場,並採取多元化貿易態度,應對一切圍堵孤立的反華戲碼,切忌墮入美方的貿易圈套。

鍾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