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撐民營新經濟 打美國貿易戰

博客文章

撐民營新經濟 打美國貿易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撐民營新經濟 打美國貿易戰

2025年02月18日 20:25 最後更新:02月19日 01:30

國家發展去到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就要親自出馬來推一把。

習近平主席周一(2月17日)在北京出席民營經濟座談會。習主席在聽取企業家發言後發表講話。習主席話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他亦提到,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民營企業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神。

中央搞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深受各方關注。外國觀察家就要研究中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舉行這個座談會,股票投資者就留意有哪些企業家出席。在這場座談會,可以看出中央的一些基本思路。

第一,    撐民企。2018年中央已舉辦過民企座談會,當時海外經常傳出謠言,指中國要搞「國進民退」,民營企業將不會再有發展空間。那次民企坐談會是從肯定民營企業地位、給企業家吃「定心丸」的角度,主要對象是對內。今次搞民企座談會的背景是內地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階段,國際上面對特朗普再開打貿易戰,搞民企座談會既對內亦對外。央視網有關新聞的標題是:「習近平: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展身手正當其時」。央視點出習主席講話的要點,既為民企打氣,亦號召民營企業家要胸懷報國志、愛拼才會贏,做大做強,為中國應對美國打壓,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作更大貢獻。

第二,    撐新經濟。美國面對中國的競爭,要用盡一切方法打壓中國,而中國的回應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要發展高增值的創新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回看這次與會的民營企業家數量很多,但央媒只公布了14個企業家的名字,當中來自傳統產業的只有兩個,包括做農業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以及做乳業的飛鶴集團董事長冷友斌,其餘的基本是來自各種各樣的新興行業。

2018年參會企業主要集中在高端製造領域,2025年參會企業在中國大力推動的新興行業,包括中國領先世界的新能源(寧德時代、正泰)、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小米)、最近出了位的人工智能(深度求索)、搶佔世界第一的機器人(宇樹科技)、獨樹一幟的消費電子(華為、小米)、全力追趕的半導體(韋爾半導體)、雄霸一方的互聯網(阿里、騰訊)等領域。

中央力推新經濟的態度相當明顯,但亦加入部分傳統產業的代表,以表示對傳統產業特別是農業和影響民生的食品製造業的重視,以免有不平衡的感覺。

第三,撐股市。過去十年,美國透過央行印鈔以及政府大量支出,撐起經濟,搞活股市。而中國就埋頭苦幹,發展大量新興產業,例如走上世界第一位的新三樣即太陽能、電動車以及鋰電池等,這創新行業做出很好的成績,但中國股市由於資金供應偏緊而比較呆滯。

特朗普上台,中美貿易戰開打,金融戰也是其中一個領域,內地與香港股市太弱,既暴露了被敵人狙擊的空間,亦挫傷了國民的信心。所以從去年9月底,特朗普上台的形勢明朗化後,中央就接連推出撐經濟、挺股市的措施。

外國投資者過去認為中國科技落後於美國,認為中央不支持民企,所以認為中國科技股對美國要有折讓。

中央台播影的領導人片段要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審批,鏡頭所見習主席多人握手鏡頭,其中一個是與DeepSeek的年輕創辦人梁文鋒握手的畫面。DeepSeek一雷天下響,帶動西方投資界重新評估中國科技股的發展潛力,認為過去中國科技股對特別是美股的大幅折價並不合理。習主席挺DeepSeek,就是為中國一眾人工智能股打氣。

中央對出席座談會的發言者亦是精挑細選,包括老中青三代新產業的領軍人物,年長的包括華為任正非,中年的有比亞迪王傳福、小米雷軍、上海韋爾的虞仁榮,青年的就有做機械人的宇樹科技王興興。這些發言者都是中國創新產業主軍,部分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央突出了他們在相關行業的領軍地位。

另外有出席座談會的如阿里巴巴的馬雲,一度傳聞他的公司受打壓,但如今見到他出席座談會,大家都會再重新評估阿里巴巴的價值。

中央撐股市亦是撐經濟,是對美國這場博弈中的重要一環。

總的來說,在如今中美短兵相接的敏感時刻,習主席開這個座談會力撐民營經濟,可以說是適得其時。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羅局長「咁㷫」有原因

 

一場娛樂盛事,被一個失敗的購票系統搞成一團糟,的確是將好事變成壞事。

英國樂隊Coldplay將於4月在啟德體育園舉行4場演唱會,售票平台購票通(Cityline)將部分1399元的演唱會門票,誤印標示VIP-Floris的字樣,與2799元的貴賓票混淆,Cityline要重印門票,並要求購票者親身換票。

事件迅即鬧大,因為部分購票者來自內地及海外,要求他們來香港換票,Cityline的確是將自己的問題轉嫁到客戶身上了。後來大批內地訂票者湧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的小紅書上申訴,Cityline才在廣州及深圳增設換票點,並聲稱計劃推出快遞換票服務。Cityline 並表示會退還150元的購票手續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Cityline發布的中英雙語AI生成數字人道歉影片,宣布有關安排,片中女數字人被當作Cityline的客戶服務人員,語調甚生硬,聲畫不同步,機械味很濃。本來應用人工智能是先進的表現,但Cityline這樣用人工智能數字人出來見人,連一個真人總經理都不出來。很多人看完影片怒氣更盛,在網上留言問Cityline是不是在搞笑。

Cityline把事件越搞越糟。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周二出席體育委員會會議後見記者,指具體為何出錯,必須由Cityline自己去解釋,「他們負責收到指示,怎樣去印票,印什麼票,全部由他們去處理。」羅屬佩更指Cityline  應該向公眾道歉。

印錯票事件暴露香港這些購票平台出現的多重問題。首先收150元手續費已經是非常高。第二,收這麼高手續費還會印錯票,而印錯票之後更加要顧客自己去處理,要親自來香港換票,認真誇張,為何不一早研究郵寄換票的方式呢?第三,爆出這麼大件事,上至總經理下至推廣及公關部門的主管,沒有一個人出來解釋,然後推一個AI數字人出來拍條片就算數,的確是腦洞大開的危機處理安排。

羅局長狠批Cityline,叫他們自己出來解釋道歉,固然因為這件事實在搞得太差,將Coldplay來香港表演一件好事變成壞事。尤有甚者,未來香港還有多個大型演唱會將會推出,如果購票系統未來再出事,又會將香港的娛樂盛事變成壞事。

看一看Cityline的問題,似乎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文署屬下的城市售票網,本來由Cityline營運,但在2021年再次競投的時候,Cityline競投失敗,被騰訊屬下的「貓眼」取得營運合約,當時Cityline的總經理林永存接受訪問的時候,聲稱「貓眼的標價非常之低,可能是因為系統會在中國大陸內運作,並非單純以商業角度考慮」。這個說法的確誤導,令人覺得內地的公司不知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原因,去競投運營香港的購票系統。

不過看看之後貓眼的運作,其實是一個高效的商業營運,貓眼當日以9170萬元投得城市售票網的運營權,較購票通上一個標期,即是2012年的中標價1. 2億元為低。貓眼隨即籌備全新的流動購票應用程式,但是後來貓眼的新系統開發受阻,未能如期與購票通交接,處方須要另斥866萬元公帑,續用購票通的舊系統一段時間。而購票通向會員發出電郵,表明會將進行系統升級,將遷移至新平台,主動詢問會員轉移個人資料的意願。

結果幾番周折,貓眼終於在2022年12月推出新的城市售票網購票系統,新系統大幅改善,包括引入雲端技術平台,增大系統容量及彈性,在處理受歡迎節目開售當日,同一個時間可以容納的購票人數,由之前的2000個大增10倍至2萬個,並可以更加有效處理用量激增的需求。新系統也支援更多的電子支付方式,明顯較舊系統優勝。

從政府轉換城市售票網的營運商,可見政府對Cityline的評價,或許不單是標價問題。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說,在20、30年前香港推出一個電子購票平台,在當時相當先進,但是幾十年過去,香港系統升級緩慢,管理落後,就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追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不過,香港的電子購票系統依然是一個半壟斷的狀況,在啟德體育園開幕之後,這些系統若不能盡快轉型升級,將會是香港娛樂事業發展的一大絆腳石。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