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經濟澟冬將至

博客文章

美國經濟澟冬將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經濟澟冬將至

2025年03月12日 19:36 最後更新:21:31

3月4日,在中國全國政協開幕當天,美國第二次對華加徵10%關稅;3月10日,全國政協閉幕當天,中國對原產美國的部分農產品啟動最高達15%的報復性關稅,這是對美國加關稅的反制。

美股同日大跌,標準普爾指數跌2.7%,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逹克指數跌4%,創兩年半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中美貿易惡化,加劇了美股的危機感。曾幾何時,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之後,美股曾經炒過一波「特朗普效應」,當時市場估計,特朗普上台之後將會減稅,削減政府開支,使政府財政更加健康,公司收入更高,有利股市,特別是將會加入特朗普政府內閣出任效率促進部部長的馬斯克,他旗下的汽車巨企特斯拉更被炒高,在去年12月中升上歷史高位。

不過,特朗普上台後,執政一個多月以來,四面開刀,大加關稅,特別是對中國兩次增加合共20%的關稅,已經令市場開始擔心,避險情緒高漲,股市急促回吐,特斯拉股價首當其衝,在本周一單日下跌15%至222.15美元,較去年12月的高位488.54美元,大跌逾54%,市值蒸發8,000億美元,認真驚人。

馬斯克頭頭碰著黑,在美國大幅裁撤聯邦政府部門人員,觸發大量的示威,很多人到特斯拉的銷售點請願,叫人不要買特斯拉的汽車。而歐洲的消費者亦對馬斯克支持歐洲的極右政客深感不滿,特斯拉在歐洲的銷售跌得更加厲害,特斯拉的股價從天堂跌落地獄。而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7隻新興經濟巨股,也大幅下滑,不單影響市場信心,也讓過去幾年持續炒作這7隻美股的散戶,即時損手。

美股雖然暫未成災,但是市場反映出來的憂慮的確嚴重,其中一個是對美國今年第一季的GDP預測大幅向下修訂,阿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GDPNow模型對美國經濟的預測,近日出現斷崖式下滑,其對美國今年第一季的GDP增長預測,由2月28日的跌1.5%,到3月8日再調低到跌2.8%,但在不足一個月前,這個模型在2月19日還預測美國經濟第一季會增長2.3%。

如果跌2.8%的預測成真,這將會在2022年第一季度之後,美國首次再出現經濟萎縮,雖然這種模型的預測會不斷調整,但是預估下跌那麽多,仍是為市場帶來驚嚇。美國大行都紛紛調低美國全年經濟預測,例如高盛在3月10日就將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長預測,由年初預計的增長2.4%,下調到1.7%, 理由是對貿易政策的假設變得相當不利。

一向喜歡吹水的特朗普,在美股大跌當天就潛了水,平時天天公布他的活動,但3月10日就無公布任何活動,只是有白宮發言人回應股市大跌,說「我們看到股市的動物本能,與我們實際從企業和商界領袖身上看到的表現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對中長期經濟前景而言,商界領袖顯然較股市本能更有意義」。

在特朗普就職以來,美股越來越疲軟,或者好像在煤礦中突然死了的金絲雀一樣,已經是煤氣泄漏的預警。當然有人會說,3月中聯儲局議息,本來美國的通脹向上,聯儲局並無機會減息,但如果美股不斷下挫,露出危機的苗頭,會增加了聯儲局減息的空間,所以華爾街大戶樂觀其跌。

無論如何,經濟和美股本來已經有位高勢危之嫌,特朗普上任之後,揮舞關稅大棒,表面上可以透過加稅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實際上會推高美國通脹,可能帶來滯脹的危機。要小心特朗普搞砸了美國經濟,將災難輸出到全世界。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式新聞自由的最佳示範

 

《美國之音》天天將民主自由掛在口邊,天天諷刺中國是極權政體,結果就被他們的總統,以極權手法宣布停運,1300個員工上周六起不用再上班,可以說是極大的諷刺。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14日發布行政命令,將負責監管《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自由歐洲電台》的政府機構「美國國際媒體署」列為「聯邦官僚機構中無用的一部分」,勒令美國國際媒體署及其他6個聯邦機構,要馬上將營運降至法定限定的最低水平,並將行動形容為「縮減官僚架構的必要之舉」。白宮嚴厲批評美國國際媒體署,指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將確保美國納稅人的金錢,不再資助激進宣傳,並指控《美國之音》有左傾行為。

特朗普痛恨《美國之音》等官媒反對共和黨保守派人士,在特朗普1.0時代,已經聲言要關閉《美國之音》。今次特朗普捲土重來,坐言起行,本來想委任他的忠實擁躉、前媒體人卡利萊克出任《美國之音》台長,在被阻撓之後,於2月就任命萊克做《美國之音》的監管機構、美國國際媒體署的高級顧問,實質上就是掌管這個機構。當特朗普3月14日發布該命令之後,萊克隨即向《美國之音》員工發出電郵,要求他們3月15日開始全部帶薪休假,不用再上班。另外,《自由亞洲電台》等官媒雖然繼續開工,但也面臨大幅削減預算的厄運。

特朗普出招之後,《美國之音》等官媒發出哀鳴,《美國之音》台長阿布拉莫維茨在社交媒體發文,直指創立83年的《美國之音》遭到「靜音」,揚言該組織在全球為自由及民主抗爭扮演重要角色,而《自由亞洲電台》台長方貝亦發表聲明,表示將會挑戰政府的決定,指終止對《自由亞洲電台》的資助,是對獨裁和專制政權的一大獎賞。

另一邊廂,萊克也同時發功,指控美國國際媒體署及屬下機構,嚴重誇張浪費,並且被間諜及親恐怖主義人士滲透。例如用2.5億美元,租賃賓夕凡利亞大道的一座高層建築,該建築裝修豪華,但是就沒有廣播設施可以滿足機構需要,機構高層向自己有關係的地產經紀人支付900萬美元的介紹佣金。她已經下令取消這棟大廈的15年租約。

另外,萊克亦取消向3大新聞機構、即美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每年5300萬美元的新聞訂閱合同,聲言美國國際媒體署是一家由美國納稅人資助的新聞機構,已經有83年歷史,每年有近10億美元的預算,應該自己製作新聞,不應該付錢向外部新聞機構買新聞。

美國國際媒體署是美國的反共宣傳機器,而《美國之音》就在1942年成立,成立之初是要反對納粹德國,但是二戰結束之後,就變成為主要反對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後,就將矛頭對焦中國,在很多美國針對中國的宣傳上肆意攻擊,例如無中生有的新疆種族滅絕,就說得煞有介事。想不到「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最後遭到一夜關門的厄運。

而美國政府效率部部長馬斯克就說,在減少美國全球公營宣傳機構的浪潮下,美國國際媒體署將會改名為「無處不在宣傳部」(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Everywhere) ,簡稱「DOPE」,和他率領的政府效率部英文名字縮寫「DOGE」接近。

今次《美國之音》關門有幾大啟示。

第一,美國黨派政治橫行。《美國之音》經常把中國稱為中共,扭曲中國政府的政策只是執行一黨的意願。中國不是這樣,但美國自己的確是這樣。如今特朗普關閉《美國之音》,表面上是想節省開支,實際上是清洗政敵,因為他覺得《美國之音》等官媒裡面充斥著反對他的「白左」人士,如今一次過把1300個「白左」掃地出門,讓他們丟掉飯碗,對他的支持者來說是大快人心。美國天天在誇大中國的黨爭,其實黨爭最厲害的,就是美國。

第二,寒蟬效應馬上出現。特朗普的確是想打壓言論自由,所以就嚴厲懲罰所有和他政見相左的新聞機構,例如美聯社不肯按他指示將墨西哥灣改稱美國灣,他就禁止美聯社的記者進白宮和上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採訪。今次向《美國之音》落下屠刀,也是要警告所有的美國聯邦人員及媒體,不要發出異聲,否則下場悲慘。

美國的新聞自由,也不過如是了,試問未來還如何對全球的新聞自由指指點點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