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AUKUS計劃生變? 莫里森急護航 揚言澳洲核潛艇可在台灣附近隱秘航行「威懾中國」

博客文章

AUKUS計劃生變? 莫里森急護航  揚言澳洲核潛艇可在台灣附近隱秘航行「威懾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AUKUS計劃生變? 莫里森急護航 揚言澳洲核潛艇可在台灣附近隱秘航行「威懾中國」

2025年03月31日 11:44 最後更新:11:51

2021年成立美英澳成立了「奧庫斯」(AUKUS)聯盟,增強軍事力量,並由美英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技術,但預計澳洲未來30年內要花費3680億美元用於AUKUS潛艇協議。惟澳洲國內出現是否有必要延續AUKUS核潛艦計劃的質疑聲音。當初一手促成此聯盟的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日前接受訪問時宣稱,未來澳洲的核潛艇可隱秘地在中國附近活動,包括在台灣及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以起到所謂「威懾中國」的效果。

日本《共同社》3月30日報道,莫里森接受訪問時表示,向這些特定地點派遣潛艇並不一定是澳洲推動部署核動力潛艇的原因,但考慮到澳洲自身的利益,「台灣海峽和東海的釣魚島存在潛在的爆發點和衝突,很可能將澳洲捲入其中」。

日本《共同社》3月30日報道,莫里森接受訪問時表示, 澳洲核潛艇可在台灣海峽和釣魚台附近活動。

日本《共同社》3月30日報道,莫里森接受訪問時表示, 澳洲核潛艇可在台灣海峽和釣魚台附近活動。

莫里森說:「核動力潛艦的特點是它們可以去任何地方,可以前往任何你需要它們去的地方,而且可以秘密進行。」

莫里森表示,作為美國重要安全盟友的日本也將受益於與AUKUS的合作,並指「將有更多核動力潛艇可供部署,特別是在印度-太平洋戰區」。他說,這有助於確保威懾力,「為該地區帶來穩定,使各國能夠相處、貿易,建立正常關係,順便說一下,其中也包括與中國的關係。」

談到由美、日、印組成四方安全對話,莫里森對該組織「偏離正軌」表示擔憂,認為各國領導人缺乏舉行會晤和實質性討論以深化合作的動力。

據AUKUS協議,澳洲計劃從 2030 年代初開始從美國購買核動力潛艇,美需向澳洲交付首批兩艘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艇。而澳洲政府支付了第一筆5億美元的款項,這是澳洲向美國提供的總計30億美元的一部分,用於協助提升潛艇製造能力,開發和製造核潛艇,以所謂「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海軍擴張」。

2021年成立美英澳成立了「奧庫斯」(AUKUS)聯盟。AP圖片

2021年成立美英澳成立了「奧庫斯」(AUKUS)聯盟。AP圖片

上月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與澳洲國防部長馬利士(Richard Marles)會面, 之後海特朗普在五角大樓表示,特朗普非常了解並支持AUKUS以及澳洲願意進行的投資。

惟《環球時報》旗下「樞密院十號」官方帳號分析認為,美國對AUKUS計劃已缺乏興趣,因問題在於美國海軍當前正面臨核潛艇更新換代的巨大壓力,「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產能未必跟得上。五角大樓高層最近也表示,因美國無法生產足夠多的攻擊核潛艇,故向澳洲出售這類潛艇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澳洲也有分析指,特朗普不會願意削弱美國實力來支持澳洲,他更可能將澳洲視為「戰略上的附庸國」,而不會推進 AUKUS核潛艇計劃;更有澳媒發現,莫里森當年簽署的AUKUS協議中,當美國或英國認為根據該協議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會削弱其本身的國防,就可露活地終止協議並退出,只要提前一年進行書面通知就可以。

美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艇。

美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艇。

「樞密院十號」指,AUKUS的出現,是由於當時澳洲完全沒任何核潛艇的建造、維護、使用經驗及配套設施,甚至連人才都缺乏,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惟AUKUS由啟動之初就遭到諸多批評,被指責是「賭上澳洲的國運」,但莫里森政府不顧一切堅決推行,並以所謂「中國威脅」為由,主動向的美國「印太戰略」充當馬前卒,維護以美國為中心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但莫里森沒想到,特朗普再上台後,與傳統盟友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的措施3月12日正式生效後,曾獲得過關稅豁免的澳洲,今次沒有得到特殊待遇。澳洲綠黨領袖亞當班特 (Adam Bandt )更表示,美國對所有鋼鋁加收關稅並拒絕給予澳洲豁免後,認為坎培拉應退出AUKUS計畫。

特朗普與莫里森。(莫里林X圖片)

特朗普與莫里森。(莫里林X圖片)

前澳國防部戰略與情報副部長懷特(Hugh White)也表示,對澳洲而言,AUKUS本身就不是一個好主意,「此計劃將澳洲與美國拜登政府不成熟的對華遏制戰略綁在了一起,這戰略根本不可能奏效,卻增加了災難性戰爭的風險」,他認為澳洲愈早減少損失並退出計劃愈好。

另外,莫里森受訪時的說法亦相當可笑,近年澳洲派軍艦或軍機到中國周邊活動的次數不少 ,其實都沒看到「威懾中國」的效果,反而鬧出的烏龍事不少,如澳媒曾指,早年澳洲潛水艇試圖到上海附近收集情報,結果被漁網纏着;又或澳洲P-8巡邏機在「巡邏南海」時遭遇中國戰鬥機的攔截,令「機組人員大受刺激」,需要做心理諮詢,如此訓練質素,如何還能指望「威懾中國」?

簡單而言,早已退出政壇的莫里森,突然跳出來高談闊論,只因面對反對聲浪,AUKUS計劃告吹風險很高,不過莫里森此舉能夠「力挽狂瀾」還是得啖笑,就另講了。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短短9個月內,中國空軍再次遠赴埃及,展開代號「文明之鷹-2025」的聯合訓練。國防部將今次的聯合訓練定性為有「重要意義」,寥寥數語,信息量卻頗為豐富。

根據國防部發布的消息,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應邀派遣分隊前往埃及,與埃及空軍開展代號為「文明之鷹-2025」的聯合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中國空軍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第二次訪問埃及。

中國空軍殲-10C與埃及米格-29戰機協同訓練。

中國空軍殲-10C與埃及米格-29戰機協同訓練。

去年8月底至9月初,中國空軍曾應埃及空軍邀請,派出八一飛行表演隊攜7架殲-10表演機和1架運-20運輸機參加首屆埃及航展,並完成了飛越金字塔的壯舉,為兩國友誼留下珍貴的歷史印記。

此次再赴埃及具有里程碑意義,國防部強調:「中埃兩國空軍首次開展聯合訓練,旨在提高雙方參訓部隊技戰術水平,對推動兩軍務實合作、增進兩軍友誼互信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分析指出,軍事聯演聯訓作為國際關係中的高級合作形式,能達成這樣的合作表明兩國已建立起高度戰略互信。

中國空軍殲-10C與埃及米格-29戰機協同訓練。

中國空軍殲-10C與埃及米格-29戰機協同訓練。

回顧中埃建交69年的歷程,雙方關係一直發展順利。2014年12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20年1月,更決定共同構建中埃命運共同體。中國空軍兩赴埃及,正是這一關係不斷走實、走深的生動寫照。

軍事專家傅前哨回顧說,1979年中國首次出口戰機就是向埃及提供的一批殲-6。埃及空軍作為中東北非地區頂級空中力量之一,不僅擁有東西方融合的先進裝備,還積累了豐富的訓練和實戰經驗。

對中國空軍而言,與埃方交流切磋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埃及特殊的熱帶沙漠環境下,中國軍機性能也將接受全方位檢驗,這有助於提高中國空軍的戰訓保障能力。

中埃部分參演官兵合影留念。

中埃部分參演官兵合影留念。

軍事專家張學鋒認為,在兩國戰略互信基礎上,雙方可能會相互參觀戰機,甚至安排飛行員體驗對方戰機性能。

聯訓代號「文明之鷹」本身就寓意深遠。去年底,外交部長王毅曾表示,中埃同為文明古國,都為人類進步發展做出過傑出貢獻。再加上人們經常將戰機與雄鷹相比擬,聯訓「文明之鷹」的美譽恰如其分、實至名歸。

參加中埃聯合訓練的飛行員進行技術交流。

參加中埃聯合訓練的飛行員進行技術交流。

不同於去年的表演性質,此次中方派出的是一支實戰化編組的空中力量,包括殲-10C單座版、殲-10S雙座版、運油-20加油機、空警-500預警機和多型直升機。這支分隊編組專業、體系完整,既有空戰主力,又有後勤保障,特別是被稱為「空中帥府」的空警-500的加入,顯著提升了整個分隊的實戰能力。

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空中分隊不僅展示了中國空軍裝備發展的最新成果,也彰顯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與實力。

土耳其《新黎明報》評論認為,「長距離機動」是此次聯訓的重要亮點。據「中國軍號」,為確保高效投送,中方採用「空轉+空運」混合模式,途經多個國家,航程近6000公里,於4月15日完成全員全裝抵達。這意味著往返總航程約1.2萬公里,跨越6個時區。

而官方報道中透露的另一細節,也值得關注。據「中國軍號」,中方分隊15日抵達後迅速完成裝備卸載和飛行準備,16日即開始技術交流,19日上午就展開首個訓練日,中國殲-10C與埃及米格-29並肩飛翔於埃及上空。

參演中國空軍運油-20起飛。

參演中國空軍運油-20起飛。

能否具備跨洲際的快速反應和遠程投送能力,被視為衡量戰略空軍水平的關鍵指標。從這次聯訓來看,中國空軍已具備戰略空軍的基本條件,正以開放自信的姿態,向世界一流空軍目標穩步邁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