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想做小碟 結果就變成一隻豉油碟了

政事

想做小碟 結果就變成一隻豉油碟了
政事

政事

想做小碟 結果就變成一隻豉油碟了

2017年07月27日 18:40 最後更新:07月28日 01:08

打工仔做事成功與否,很多時都有個「時也命也」的因素。早前在一個公開場合遇到一個公營機構的CEO,講起他打工上位之道,感嘆現在50幾歲的人比較幸運,因為香港打工的黃金歲月在80、90年代出現,正值這批人當打之年。

香港經濟在70年代開始起飛,但踏入80年代卻出現中英香港前途談判問題,加上1989年六四事件,令到當時企業很多中高層人材移民他國。經濟向好,本來挖角潮已經犀利,再加上大量主管流走,企業更加要高價留人,這個公營機構的CEO就話,當時試過老細無端端加自己30%人工,升他當一個主管位置,只因老闆怕無人做事。

在這個年代打工仔無端端變成打工皇帝,年紀輕輕就坐上主管職位,部份人到如今亦只是不過50、60歲,並未退休。

當時打工還有另外一個好機會就是北上,無論是中層管理的白領抑或是工廠的管工,願意返大陸做事,人工職位都三級跳,工廠管工隨時變成經理,寫字樓主任變老細。

我有個朋友在一間美資公司打工,他說見盡當年北上的風光日子,香港公司的中層願意返大陸打工就變成高層,首先有大筆的「艱苦條件津貼」(hardship allowance),而且在國內還住最高檔的豪宅;當時一個經理去到廣州已經住二沙島的house,因為當年內地嚴重缺乏管理人才,要移植香港的管理經驗,所以企業願意付出很高昂的代價,請這些香港主管回去工作。當時好多香港人在星期一至五上大陸返工,星期五晚就坐直通車甚至飛機返來香港,星期一早上就再北上。

這些是辛苦的歲月,亦是光輝的歲月,但情況慢慢起了轉變。香港管理人北上先由有艱苦條件津貼變成待遇本地化,同當地的主管看齊,到後來內地新一代的主管逐步晉升上來,取代香港人的位置,再到後來內地主管成為整個亞太區的老細,管番香港區。

在不知不覺的變化中,既見證香港打工的光輝歲月結束,亦顯示香港價值的消退。當年香港擁有各種類型先進做生意及管理經驗,如今我們倒過頭來向內地學習。試想一下,全球最大市值的十大公司裡面,騰訊與阿里巴巴已佔其二,它們做生意的規模,營商技術的先進,香港公司難望其項背。

我經常與年青朋友分享的是,未來做事要全球化,如果不抗拒大陸的,返大陸的機會可能比在香港多,並不是因為香港人在內地有優勢,只是因為若你是比較叻的香港人,在大陸的急速發展經濟上,永遠需要世界各地的人材。如果不喜歡大陸的,亦可以看看外國有沒有好的機會,只要有能力,在人材緊缺的行業,全球都在請人。

中國經濟崛興,如今已是全第二大經濟體,已有美國三分之二的經濟體積,就成了一個很大的重力,慢慢就將所有東西都吸進去,昨天講到的國際貨幣基金會未來可能要搬總部去北京,就是其中一個主要例子。

有些人心裡面會講,「我唔鍾意大陸,偏唔想俾它吸進去」。個人可以有自由選擇,但要明白在香港本地的機會不會如過去的多。

從香港整體角度而言,唔搭上中國經濟快車,實際上亦都看不到有甚麼車好搭,台灣就是一個的例子。猶記得蔡英文在一年多前競選總統的時候大講「小碟經濟」,甚至話台灣可以發展軍事工業,一年多過去,蔡英文的民望急速下滑,台灣經濟停滯不前,去年經濟增長只得1.5%,今年估計亦只得2%,你想搞一隻小碟,結果就變成一隻豉油碟。上車或不上車,也是香港人的選擇。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盧偉國:面對龐大財赤政府應進一步開源節流 加強外資與人才來港信心

2024年04月24日 12:14 最後更新:13:44

立法會二讀辯論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撥款條例草案》。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只是「財神」,亦是「廚神」,面對千億財赤,在「限米煮限飯」下,一方面樓市「撤辣」,一方面「減甜」,同時推出振興經濟措施,設法令菜色既健康又受歡迎,並不容易。

盧偉國認為,面對龐大財赤下,政府應進一步開源節流,包括大力發展國際電子商貿、重建盛事之都地位等,多管齊下拼經濟、謀發展,加強外資與人才來港的信心,以實際行動及優異成績,對外部勢力指「香港玩完」等抹黑言論給予最有力駁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讚揚今年預算案推動香港經濟全方位發展,提振市場、支持中小企及旅遊業發展等,亦回應民建聯包括撤辣等多項建議,政府又在財政較緊張情況下,適當地支援市民及企業。

陳克勤認為,香港需要全面審視自己的優勢及大灣區各城市的特點,做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而香港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可以輕裝上路拼經濟、惠民生,但國安解說工作仍要持之以恆,希望官員多向外國商界、外地金融機構及投資者解說,進一步加強他們對香港投資的信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