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治低調能否避開爭議?

政事

政治低調能否避開爭議?
政事

政事

政治低調能否避開爭議?

2017年10月12日 19:19 最後更新:20:32

特首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比較著重民生和社會政策,從提出300元的交通津貼到增加3%的公務員,都是一些小灑金錢的措施。

她在政治上比較低調,雖然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對衝擊國家主權和安全的行為說不,但卻避談「港獨」兩字。另外,她又提到政府有憲制責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但此議題容易引起社會爭議,本屆政府需謹慎行事。

她在《施政報告》中沒有講及重啟政改的時間表,認為不能夠罔顧現實,貿然重啟政改。她其後面對傳媒時,被記者追問第23條立法和政改的問題時說:「有朝一日立法會議員能以基本尊重迎接她進人議事廳,就是重啟政改及23條立法的時候。」

林鄭月娥提出一個很難達到要求,顯見她迴避這些政治敏感事情的態度。就「港獨」而言,她似乎不會自動去批評攻擊,以免被人說她刺激獨港情緒。早前多家大學校內大掛港獨橫額的風波,林鄭月娥在事隔一、兩星期之後才表態。

就政改的問題,林鄭月娥在上屆政府是政改三人組的負責人,深明反對派要求「真普選」,而中央卻以人大831框架來回應的情況下,雙方「大纜扯唔埋」,結果因為推政改而搞出一場佔中。若今屆政府又提政改的話,究竟是反對派會放鬆所謂真普選的要求,還是中央會放寬831的框架呢?看來雙方皆沒有鬆動的可能性,所以也看不到有重啟政改的條件,現實上林鄭就只能夠施展拖字訣了。

至於23條立法問題,按《基本法》第23條,香港要自行立法防止叛國和分裂國家等行為,這是香港的憲制責任。回歸已經20年,香港還未立法,其實已有點說不過去。不過,現實上有不少港人擔心23條立法會收窄自由,政府在2003年就23條立法跌了一跤之後,特區政府視23條立法為畏途。不過,即使今屆政府想拖,現實環境卻未必能讓政府拖得下去。

林鄭月娥政府擺出了一副和反對派大和解的態度,但激進的港獨行為卻未有止息,特別早前在大學校園爆出港獨風潮,聞說中央相當在意,覺得任由情況惡化下去,香港年青一代將會全面支持港獨,必須加以制止。

全球的政治反對運動,都有民粹化和激進化傾向,並非香港獨有。而民粹化和激進化就在部分地區演化成為爭取獨立的運動,一發不可收拾。香港正值政制逐步開放,反對運動更易激化。

香港政府過去回應激進反對運動時,有兩種不同風格:懷柔與高壓。在「煲呔曾」當特首的年代,是採取懷柔態度,要與泛民保持良好關係,甚至與激進派友善一下,對激進行為極之容忍,採取「我睇你唔到」的態度,期望香港一團和氣。不知道是否因為泛民不爭氣,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激進派卻在「懷柔時代」的選舉中大放異彩,搶奪了泛民不少議席。政府的懷柔政策,並沒有制止到政治激進化,還眼巴巴看著港獨思潮開始萌發壯大。

去到梁振英當特首年代,政府採取高壓手段,與激進思潮對著幹,他的高壓行為,就被指為激發港獨的根源。時光流轉,現屆特首林鄭月娥,又想回到「煲呔曾」所採取的懷柔政策。但是,港獨思潮似乎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政治是一個互動的遊戲,反對派和中央出現一個你激我就硬的惡性互動狀況。林鄭月娥的懷柔政策試行得一年半載之後,如果港獨思潮不減反增的話,恐怕中央已沒有耐性,將會採取越來越強硬的態度,去應對香港的港獨運動。而林鄭月娥在處理政治問題方面,也不會有很大的空間,低調能否避過政治爭議, 再試一試就知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