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慎入】放蛆蟲咬壞死組織 糖尿病患傷口痊癒

Plastic

【慎入】放蛆蟲咬壞死組織 糖尿病患傷口痊癒
Plastic

Plastic

【慎入】放蛆蟲咬壞死組織 糖尿病患傷口痊癒

2017年11月18日 13:07 最後更新:13:24

英國林肯郡一名患有糖尿病的男子,睡覺時被暖爐燙傷腳板,傷口受到嚴重感染幾乎要截肢,由於不少治療方法都不適用糖尿病患者,醫生就決定把400條蛆蟲放在其傷口,讓牠們啃淨壞死組織,最終其腳底4吋大傷口已漸漸癒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45歲默里(James Murray)患有二型糖尿病,他6月受傷住院後,醫生本來打算動手術切除壞死組織,但默里對麻醉藥產生不良反應,而且他有糖尿病亦令可用的治療方法受限,隨時有截肢風險。 最後醫生決定對他實行蛆蟲療法,將蛆蟲放入像茶包的袋子內,再放到其傷口上,讓蛆蟲吃掉壞死組織。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英國林肯郡一名患有糖尿病的男子,睡覺時被暖爐燙傷腳板,傷口受到嚴重感染幾乎要截肢,由於不少治療方法都不適用糖尿病患者,醫生就決定把400條蛆蟲放在其傷口,讓牠們啃淨壞死組織,最終其腳底4吋大傷口已漸漸癒合。

網上圖片

45歲默里(James Murray)患有二型糖尿病,他6月受傷住院後,醫生本來打算動手術切除壞死組織,但默里對麻醉藥產生不良反應,而且他有糖尿病亦令可用的治療方法受限,隨時有截肢風險。 最後醫生決定對他實行蛆蟲療法,將蛆蟲放入像茶包的袋子內,再放到其傷口上,讓蛆蟲吃掉壞死組織。

網上圖片

經歷這次恐怖療程後,默里不但不覺得受苦,還幽默形容蛆蟲似乎被餵得很飽:「我感覺不到牠們在咬我,但我只理會牠們是否有好好完成工作。傷口由非常黑變到很乾淨,而那些蛆蟲看來比放進去時肥美得多。」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接受蛆蟲療法的同時,護士在10星期內不斷為他重新包紮,好讓傷口保持衞生,默里直言:「因為糖尿病的關係,傷口通常不會很快癒合,但他們都很滿意我的康復進展。」受傷5個月後,他的傷口終於完全癒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經歷這次恐怖療程後,默里不但不覺得受苦,還幽默形容蛆蟲似乎被餵得很飽:「我感覺不到牠們在咬我,但我只理會牠們是否有好好完成工作。傷口由非常黑變到很乾淨,而那些蛆蟲看來比放進去時肥美得多。」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接受蛆蟲療法的同時,護士在10星期內不斷為他重新包紮,好讓傷口保持衞生,默里直言:「因為糖尿病的關係,傷口通常不會很快癒合,但他們都很滿意我的康復進展。」受傷5個月後,他的傷口終於完全癒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專家指蛆蟲療法相對簡單,有逾20年歷史,但僅用於特定含有壞死組織的傷口,通常會應用在糖尿病患者或患有血管疾病的人身上。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研究識別出2型糖尿病者併發病症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2024年03月11日 15:20 最後更新:17:07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大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利用香港糖尿病生物庫進行代謝組學分析,識別出156種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代謝物,還整合了一個代謝生物標誌物組,可預測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當中的生物分子關聯仍有待拆解。

研究團隊成員:(第一行左起)萊頓大學Leen ‘t Hart副教授、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Alicia Jenkins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Marieke Blom博士;
   (第二行左起)研究第一作者金巧博士,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和陳重娥教授。

研究團隊成員:(第一行左起)萊頓大學Leen ‘t Hart副教授、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Alicia Jenkins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Marieke Blom博士; (第二行左起)研究第一作者金巧博士,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和陳重娥教授。

中大醫學院早前領導一項國際研究,從香港糖尿病生物庫中抽取1,99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物樣本進行前瞻性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譜測量170種代謝物,並隨後進行中位數為期5.2年的追蹤分析。結果顯示,156種代謝物與腎功能下降或蛋白尿相關,而當中的75種同時與心血管事件有關聯。團隊進一步鎖定22種代謝生物標誌物與糖尿病腎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顯著關連,包括含豐富三酸甘油的脂蛋白、小型高密度脂蛋白、亮氨酸(胺基酸的一種)和白蛋白。

示意圖

示意圖

是次合作研究成員包括中大團隊、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Baker Heart and Diabetes Institute),以及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的研究人員。

是次研究結果已在華人及歐洲人研究組別中得到驗證,將有助醫護人更精確地預測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研究結果已於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的官方期刊《Diabetologia》發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