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揭大灣區規劃總體思路

博客文章

揭大灣區規劃總體思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揭大灣區規劃總體思路

2019年02月19日 19:44 最後更新:20:00

國家公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厚厚的綱要涵蓋了眾多方面。 香港人看不慣國內的文件,看到頭痛也不知道重點在哪。 可能要避開規劃綱要的細節, 集中了解中央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思路。

第一, 戰略定位。內地講「一分規劃,九分落實」。中央不但重視規劃, 還非常重視規劃如何落實,會定出具體指標和執行方法。以1978 年鄧小平提出中國改革開放為例,便定出10年經濟翻一翻、20年 翻兩番(即一變四)的目標,之後按這個目標定出落實的政策。 今次大灣區的規劃也是定好明確的戰略定位, 再加一個兩步走的規劃。

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成為世界新興產業、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新興、現代、 先進,核心是要將整個大灣區發展成一個世界級創新產業中心。 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轉型,未來要再上一個台階, 就是要發展高增值的創新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是一個創科灣區, 目的是要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所謂「增長極」, 就是增長點的變奏,增長點是一點,而「增長極」則是整片的地區, 目的是要大灣區拉動中國經濟發展。

第二,兩步走目標。第一步是由現在到2022年, 要令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群框架成型。 搭建框架其中一個關鍵是先搞好基建,例如「一小時生活圈」 的目標,(即區內所有地方在一小時之內可以到達), 將進一步興建軌道交通網絡。深圳已搶在前頭,率先公布已起動31 個基建項目。

而第二步是到2035年,到時要「 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關鍵是「國際一流」。這與40年前中國搞改革開放,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要借鑒香港的狀況,已經有本質上的不同, 當年香港遠未到國際一流,但深圳非常落後,就對標香港來發展。 未來的標的主要不是香港,例如搞科技發展, 是要針對美國矽谷及日本灣區等最先進的創科企業。 如果中央這兩步走的目標可以達到,到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將可以媲美美國矽谷或日本東京灣區的龐大新經濟體。

香港的無論是建制派或者反對派,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 都有誤判。計劃一出,反對派就質疑香港是否「被規劃」, 而特區政府亦忙於回應說香港參與了規劃,所以不是「被規劃」。 所謂「被規劃」,其實是一個政治議題。 反對派認為香港要自主發展,不應該放在中央規劃裡面, 否則就代表中央干預了香港。然而,在內地官員眼中, 這個質疑相當幼稚可笑,特別是廣東省灣區9個城市的官員, 他們巴不得香港不在規劃之內。我們要接受一個現實, 在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規劃內,香港並不是處於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 講難聽一點,中央不是要大灣區模仿香港, 所以也沒有強逼香港貢獻大灣區的意圖。相反地, 如果大灣區發展成功,這就是最後的一艘蘇州艇,香港不上船, 就真的應了「蘇州過後無艇搭」這句俗諺了。

至於建制派,則停留像在40年前改革開放的思維, 是想向中央拿政策。但既然香港地位不再那麼特殊, 中央有多少特殊政策可以給香港呢?甚至以香港最強的金融業為例, 雖然現時的定位是「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 但上海的創科板已經如箭在弦, 如果未來上海創科板融資成本及便利性都比香港好的話, 香港連這方面的優勢也將失去。

比較合理的思路是,在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中, 香港的思考方向應該是和內地互利共贏, 既然大灣區的發展目標是對準世界一流水平的水平, 究竟香港如何可參與其中, 如何令大灣區的發展走上到另一個新台階? 中央很難再給予香港優惠政策,香港不能再希望中央能夠給予什麼, 而是要在大灣區這艘大船的航道中,迎頭趕上,尋找機遇。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要敢於講香港食麵無犯國安法

2024年03月28日 20:30 最後更新:21:02

這裡先講兩個故事。

早前和一個G7大國的領事館官員食飯,其中一位商務參贊最近剛調來香港,他說他的家人問他「香港安不安全,是不是還有人在掟汽油彈示威? 」他感到有點無奈。後來總領事講到這個話題亦說,他的朋友也問他,「現在香港訂立了國安法之後,是否還可以上網? 」G7大國對香港的政治本來並不友善,但這些外交官都笑言,這些比較離譜的想法,恐怕是當地媒體散播的偏見,讓他們的國人根本不知道香港是怎樣的一回事。

美國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早前一個基金會安排了一班美國的中學生來香港交流,他們過去從來未踏足過香港,來香港十多天玩得很開心,他們一個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原來香港可以自由上網」,香港的城市生活亦熱鬧多彩,和他們在美國的時候以為香港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美西方國家的人民對香港充滿偏見,固然和他們的政客和傳媒有很大的關係。當地的媒體大量散發反華反香港的言論,例如英國《衛報》3月24日就有評論文章,標題是《謊言、意識形態與鎮壓:中國決定了香港失敗者的命運》,內容列出一大堆對中國的批評,指中國不樂見香港在殖民統治下蓬勃發展….過度鎮壓正加速香港的衰落,外國投資來港枯竭,香港這個城市經濟萎靡不振。《衛報》文章更聲稱,香港23條立法之後,「現在如果麵條與外國有秘密聯繫,食麵條就是一種煽動行為。」

很難想像西方一張大報,竟然可以作出這樣低智的評論,而他們口中香港的23條立法和國安法,對香港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其實香港的國安法律和美英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例如外號「第二代美國隊長」的囚犯馬俊文,因為違反《港區國安法》的煽動分裂國家罪被定罪,判囚5年。英國廣播公司就發表題為《香港23條與國安法:新條例下馬浚文遭拒減刑》的誤導性報道。其實是否批准囚犯假釋,從來都是懲教機關的酌情權,而英國自己有關恐怖主義的法律《2020年恐怖主義罪犯(限制提前釋放)法》,亦收緊恐怖主義案件被定罪被告人獲得假釋的門檻,與香港的23條立法性質相似。英國媒體批評香港的法律和處理嚴重罪行罪犯的假釋准則,其實他們自己有完全一樣的法律。

香港有部分的商界人士,經常跌入對方的邏輯之中,認為香港要改善和七大工業國(G7)的關係,對他們的批評就是少回應為妙,否則就會被指為戰狼,其實這樣正正跌入對方的圈套,變成「有佢講冇你講」。

英國的《衛報》可以低智到指「香港吃麵都可以觸犯國安法」,香港當然應該講「英國飲酒都會觸犯國安法」。其實這是真人實事,在2011年英國22歲青年基南,他飲醉酒後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個名為「沃靈頓暴動」的頁面,叫人去騷亂,雖然他們最後因為酒醉並無出席,暴動並無發生,當他第2天從宿醉中醒來時,馬上移除了該頁面並作出道歉,聲稱他只是開了一個玩笑,但最後仍判監4年。

在西方世界政客和媒體亂講之下,香港變成了一個黑暗地獄,香港人和特別是香港商界人士,要將香港的真相向外傳播,要多邀請外國朋友到香港實地體驗,就會知道香港除了極少數暴恐分子之外,絕大多數人生活如常,特別在國安法例訂立了之後,免除了像2019年那類暴動的威脅,令到香港的經濟發展更加有一個穩定的基礎,試想2019年香港汽油彈橫飛的時候,有幾多外國人夠膽來香港旅遊或做生意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