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揭蘋果鬥高通事件來龍去脈 iPhone 5G核心零件仍未有著落

博客文章

揭蘋果鬥高通事件來龍去脈 iPhone 5G核心零件仍未有著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揭蘋果鬥高通事件來龍去脈 iPhone 5G核心零件仍未有著落

2019年03月08日 15:30 最後更新:15:38


早春三月,有一個好消息,蘋果公司未來三年增聘大量員工,保證薪高糧準又有挑戰性,但另一個壞消息,iPhone 5G版手機即使到2020年能否上市要打個大問號。

兩項消息緣於一宗科技豪門恩怨。話說大家日夜不離手的智能手機內,有一塊比起CPU、鏡頭、內存記憶體、電池更重要的集成電路,內地稱為「基帶」的基頻處理器(Baseband Processor),它決定手機信號好壞和網速快慢。沒有基帶,你的手機就不能用移動網絡,只可以用WiFi上網。在某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它跟Modem是同一類東西。

美國高通公司是在財富世界500強2018年排133位的大企業。(蘋果排名第11位)

美國高通公司是在財富世界500強2018年排133位的大企業。(蘋果排名第11位)

在2G和3G時代,幾乎所有手機的基帶都由美國公司高通(Qualcomm)生產,雖然4G和5G時代,有不同的廠商加入競爭,不過,高通技術依然著著領先。高通對客戶絕不手軟,在手機領域訂立一個「高通稅」的行規——若要使用高通種種專利,合共要繳付每部手機售價5%的授權費用。據悉,自2011年到2016年,iPhone都使用高通的基帶,為此每年要向高通支付約20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蘋果公司當然不甘心,2016年開始,在一部分iPhone 7、iPhone 8使用英特爾(Intel)的基帶,可是經第三方測試,高通版的iPhone要比英特爾版的iPhone信號表現為佳。蘋果公司對此心中有數,不過,也忍受不了被高通如此強勢壓逼下去,就在2017年在美國聖地牙哥聯邦法院,起訴高通,指「高通稅」之行為違法,要求退回10億美元。蘋果隨後正式停止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用,官司還打到中國,去年12月,高通向福州法院狀告蘋果侵權,要求在中國禁售部分iPhone手機,結果勝訴。

大家可以了解蘋果公司目前陷於三難的困局,一是與英特爾的合作不可靠,尤其是英特爾的5G基帶生產要延期到2019年底;二是與高通徹底鬧翻,人家那會不計前嫌,讓iPhone用上自家的5G基帶。第三個選擇是向直接競爭對手,即是分別擁有5G基帶芯片技術的華為、三星求助。顯然這是難上加難的決定。

蘋果全力搶攻核心基帶技術,以防步中興的「休克」後麈。

蘋果全力搶攻核心基帶技術,以防步中興的「休克」後麈。

餘下的解決方案,就是「自己動手」。蘋果公司上周宣佈為其聖地牙哥辦事處招聘1200名員工,計畫組建一支包括神經網路、AI處理器以及基帶研發的工程團隊,有傳媒披露,蘋果公司叫硬件技術高級副總裁Johny Srouji負責這個項目。這位芯片總設計師來自以色列,50歲出頭,服務蘋果公司超過10年,主要戰績領導蘋果開發第一款芯片A4,此外讓iPad Pro 成功搭配著更快的處理器,加強其功能表現,打入商務用戶市場。

蘋果公司芯片總設計師Johnny Srouji,身負iPhone 5G技術重任。

蘋果公司芯片總設計師Johnny Srouji,身負iPhone 5G技術重任。

iPhone基本上都是使用自己研發的芯片,從A5到A10,性能相當不俗,何以蘋果沒有把基帶集成到本身的芯片內,而要使用外掛的高通、英特爾基帶呢?行內人士指出,蘋果公司的芯片設計強項在於消費電子產品,通訊技術是另一個領域,蘋果不如華為是搞通訊設備出身,華為累積了很多技術和專利,足以跟高通進行交叉授權,同時又加緊本身的研發,所以華為手機不如蘋果那樣受制於高通。

蘋果為基帶研發而努力,儘管還是有點不如人意,我們也不希望蘋果會變成另一家中興。大家可還記得中興手機被美國禁售芯片的事件?芯片等如心片,誰缺誰休克。然而,大家不必為蘋果公司的困境搥胸頓足,蘋果已經「吹雞」,相信假以時日,應有突破,但推出iPhone 5G手機的時機,就難免被拖遲了。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到35歲就炒,「清洗人才泡沫」,並非老闆無義而是科技無情

2019年03月27日 16:33 最後更新:16:50

「清洗人才泡沫」成為內地科技界熱門關鍵詞之一,事緣內地知名互聯網企業陸續傳出裁員消息,被裁對象主要是中高管理層,很大原因他們都已經35歲或以上。

有這樣的一個未經證實的小故事︰「騰訊主席馬化騰去年12月在最高層會議上提問︰『騰訊有一兩千個總監級管理人,30歲以下的有多少?』答案是不到10人。」沒有多久,總部啟動一次「騰訊史上絕無僅有的」裁員潮,主要在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部分副總裁;這個為數約200人的團隊之上,裁員目標是10%。在類似騰訊的大公司,爬得上去上述行列的,應該都是資深人才,拿他們開刀,業界人士稱之為「清洗人才泡沫」。為什麼有這個泡沫?緣於,一、他們已屆中年;二、他們是中高層管理人;結果是一、他們懂得躲在comfort zone;二、他們有礙公司的新陳代謝機能。

騰訊主席馬化騰決定「清洗人才泡沫」,向中高管理層下手。

騰訊主席馬化騰決定「清洗人才泡沫」,向中高管理層下手。

讓年輕人取代表中年人進入管理層是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這話題近日在網上激起熱烈討論,不少落在哀嘆「科技中年」的無奈苦況,然而,現實就是這樣的。兩年多前,美國調查公司PayScale訪問18間大型科企,包括SpaceX 、Tesla、Facebook、Google、蘋果公司等,發現它們的員工年齡中位數是30歲以下,另一間調查公司Visier則指出,年齡20歲至33歲的「千禧世代」是矽谷科企最願意招聘對象。

中國科企在這時候亦開始年輕化行動。2017年,華為傳出勸退34歲以上部分老員工,據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公司認為他們的生產力和貢獻已達樽頸。阿里巴巴近年對員工架構作出多次調整,目前管理層和主要技術人員,80後佔80%,90後則佔5%。綜合而言,內地科技界對於35歲這個年齡關口,早有心理準備,內地網民及外媒炒熱這是中國科企的「寒冬」,其實關係不大,事關目前市場氣氛還不是太差,所以只是大齡人才的「寒冬」。各大科企積極佈置,估計是應對即將來臨的新一輪「淘汰期」——經歷過多次考驗,並建立規模的幾十到一百間科技公司,未來將只有屈指可數的存在。

德魯克(Peter Drucker)和他的名著《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德魯克(Peter Drucker)和他的名著《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這是管理學大師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他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提出的高新科技產業發展模式,例如電腦的發明打開1949年至1955年的「窗口」,讓擁有技術和創新力的公司進入,經過互相競爭淘汰之後,倖存者進入第二個「窗口」——1970年電腦晶片技術突破帶來另一場革新,如是者,隨著技術不斷的顛覆和突破,每十幾廿年有一次「窗口」打開和「淘汰」出場的循環,結果依然留在市場,還是大公司規模的,就如鳳毛麟角。

中國的成功科企皆發跡於二千年前後的互聯網時代,差不多十幾廿年了。2018年是人工智能(AI)元年,2019年是5G元年,與此同時,中國和美國已急不及待的展開6G技術的角逐,可以預期新的「窗口」已經打開,隨即就是進行淘汰賽。目前看來風光的大公司,未必篤定能夠勝出,看看過去電腦時代,便可知沒有「大到不能倒」的事。中國科企明知要面對激烈搏鬥,便需要進行「清洗人才泡沫」,為年輕化鋪路的,正所謂「拳怕少壯」,你懂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