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博客文章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2019年04月24日 18:33 最後更新:19:10

佔中案判決,刑罰最高的是組織者戴耀廷和陳健民,判囚16個月;罰得最輕的是張秀賢,被判處200小時社會服務令。地院法官陳仲衡判刑可算輕手。

不過,朋友睇完新聞就有意見,説有被告說自己的腦出了問題,要做手術。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另一名被告說自己糖尿上眼,還刻意對外發布消息。這些議員選舉時龍精虎猛,面臨判刑就百病纏身,相當離奇。

我回應話,被告的健康可以由醫學專家評説,但朋友的批評背後,是指向一眾被告,沒有哪一位有承擔感。我認為香港就是這樣,只有政客,沒有政治家。他們搞政治就如玩「煑飯仔」,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那樣,吃時開開心心,影相放上Facebook,吃完拍拍屁股走人,連埋單也想別人代勞。若然跟他們去搞革命,真是死得人多。

或許有人會駁斥,這些政客搞的只是爭取民主的示威,並不是革命。真的是這樣嗎?本地有合法示威的方法,你先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說明在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散場,在指定的路線遊行示威,這樣就一切合法。但若然強行佔領道路、衝擊警署、包圍政府總部,就不再是合法示威,而是與搞革命無異,因為這些行動骨子裡是想推翻政府,改變制度。

這讓我記起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一文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說話,他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逼,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這就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名句的出處。

香港的問題是,有一大批政客「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發動一些疑似革命的運動,講起來慷慨激昂,實際上既無組織,亦無計劃,估不到對手的反應,自己更沒有打算要承擔後果。站在台上,一時熱血上湧,便呼籲群眾向前衝。他們就在這種糊糊塗塗的心理狀態下,搞了一場他們不知道最後要走到那裡的運動。既然領導質素這樣差,運動失敗也是必然後果,他們爭取不到想要的民主,雖然幸運地沒有人因此喪命,但已對社會造成極大滋擾。

從政者如果不是想搞革命,就只能夠妥協,在妥協中前進。問題是香港的政客,既無能力搞革命,又不願意妥協,只懂帶領群眾,漫無目的地與中央政府對抗,令社會在泛政治化的氛圍下空轉。

我建議這些政客,在監獄中有空的時候,應該找本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自傳,仔細研讀,努力學習。看看新加坡這個豆腐乾那樣細的小國,如何在非殖民地化的過程中,與當地的馬共鬥爭的同時,與馬來西亞聯邦週旋。

圖:李光耀回憶錄。

圖:李光耀回憶錄。

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覺得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威脅太大,便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被逼要在1965年獨立。李光耀便帶領新加坡於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大國的夾縫中生存。

作為政治領袖,在搞革命的時候,不但要預備坐監,更預備了要會有拋頭顱、灑熱血的一天。即便是革命成功,也不等於天下太平。一個細少的國家或地區,要生存、要發展,當中需要歷經艱險過程,要面對無盡的妥協,在困難中前進。像香港的政客,搞革命無膽,作妥協無心,一味去煽動群眾盲目地與中央政府對抗,搞到年青人激情上腦,香港就自困在圍城之中。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樓真是被買爆倉嗎?

2024年03月27日 19:35 最後更新:21:53

自從2月28日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撤銷辣招後,本地樓市回暖,成交增加,內地媒體開始湧現一些「香港樓被買爆倉了」、「香港新樓大幅搶購」的標題。感覺是內地的輿論比香港的真實樓市熱。

毫無疑問,撤辣後香港樓市的確回暖,成交增加。據中原地產的數據,撤辣之後短短4日,香港新樓錄得590宗成交,之前整個2月才只有276宗成交,即是4日成交量就已經是2月總成交的1.1倍。另外近期推出的新盤去貨情況的確有改善,入飛的數字亦比較理想,所以說撤辣後香港樓市活躍起來,並不為過。

有人開始擔心這樣下去,可能樓價又要大升了。甚至開始有人質疑,政府撤辣是否撤得太徹底。

我看這種擔心有點過慮。最近有朋友剛剛沽出她的港島東豪宅,單位七百多呎,全海景單位,最後以1700萬成交。今年年初樓價最低的時候,同一類型的單位成交過1500多萬,兩年前房價最高的時候,同類單位亦曾試過賣2000萬以上。如今1700萬成交價,的確從低位反彈。但朋友說,撤辣後她本來以為會有很多買家問價,結果只有一個買家詢價,是一名內地移居香港人士,雙方議價了一陣子,最後就是這個唯一的買家追價成交。

從最後能夠成交的角度來看,市場氣氛的確變好了。但從出售的過程來看,樓市並無內地媒體說得那麼熾熱。成交數字大幅上升,只因之前的數字太低。過去香港正常巿道時每年會賣出一萬多間新樓,即一個月過千間,所以今年整個2月才只賣出276間,是成交數字少到不正常,而不是撤辣後的數字多得太誇張。

對內地人而言,撤辣之後千多萬的樓,減少26%的稅項開支,可以省下數百萬的稅款,如果一直是想來香港買樓的內地客,就會抓緊機會入市買樓,特別是已經移居香港的人士,更加會覺得機不可失,反正租樓都有支出。另外亦有些內地人想把資金調來香港,借香港撤辣的機會調資來港買樓,亦是另一種需求。

不過有地產發展界商估計,撤辣後釋放出來的購買力,估計可持續3個月至半年,但未必會一直熱落去,主要有幾個因素。

第一,積壓新盤的數量龐大。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的樓市逐步回落,發展商不想減價賣樓,成交大幅減縮,2022年一手住宅成交只有10,261宗,創9年低位,去年一手住宅成交亦只有10,681宗,反彈4.3%,但仍處低位,新盤賣不去就變成倉底貨。估計住宅新盤存貨有4萬多至6萬個,數量極之龐大。假設這一波反彈浪潮能夠消耗一兩萬個單位,發展商今年已經可以交到功課,但除非樓巿有很高的熱度,否則一時三刻亦難消化所有存貨,供過於求的狀況未有改善。

第二,利息高企。現在買樓的按揭利息和最低潮比高了3厘有多,買樓的負擔相當重,買1000萬的單位一年等於要多付30萬元的利息,投資要承受重壓,自住亦是租平過供。現在一直說美國下半年會開始減息,會帶動香港利息向下,問題是香港一日未大幅減息,樓巿整體氣氛亦難全面扭轉。未來走向,要視乎利息幾時開始下降和下降的速度有多快。

第三,內地經濟。有人認為香港的樓市主要看本地經濟,樓巿固然受本地的經濟甚至股巿影響,但更大影響是內地經濟。如果內地經濟復甦良好,甚至比較熾熱,內地資金多,很多資金湧來香港,會帶旺本地樓市。但是內地經濟復甦得較慢,所以內地資金來港有限。

總體而言,宏觀環境未完全改善,減辣後樓市這股反彈浪未必可以長期持續,所以毋需太擔心樓價會大幅上升。換一個角度,樓巿能夠穩定下來,不會進一步拉低經濟,政府已算達成撤辣的目的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