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無論從「學蘇聯」、軍隊建設正規化,還是對開國將領的「論功行賞」,都需要實行軍銜制。但從最初的紅軍到後來的八路軍、解放軍,我軍一直強調「官兵平等」,這回帥、將、校、尉一級級評起來,不僅在服裝上直接顯示銜級,和工資收入掛鉤,更關係到「對革命的貢獻」等要緊軟體。這件事實在很棘手,既要實行軍銜制,又要平穩推進,很考驗中央的領導水平。

1955年1月,中央軍委發佈《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向軍界發出「評銜」信息。中央軍委幹部部召開全軍「軍銜獎勵工作會議」,交代評銜中的掌握標準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等具體事宜。2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向全國宣佈即將「評銜」。中央軍委要求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

更多相片

1955年,無論從「學蘇聯」、軍隊建設正規化,還是對開國將領的「論功行賞」,都需要實行軍銜制。但從最初的紅軍到後來的八路軍、解放軍,我軍一直強調「官兵平等」,這回帥、將、校、尉一級級評起來,不僅在服裝上直接顯示銜級,和工資收入掛鉤,更關係到「對革命的貢獻」等要緊軟體。這件事實在很棘手,既要實行軍銜制,又要平穩推進,很考驗中央的領導水平。

1955年的受銜儀式

許世友在天安門城樓上

許世友在視察部隊

許世友和毛主席

許世友和陳雲

許世友和鄧小平

許世友和老首長徐向前

1955年的受銜儀式

中央軍委規定,各軍兵種只評少將以下的校尉級軍銜,少將以上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握。程序規定先由個人自報銜級,然後由中央軍委平衡審定。

評銜工作開始後,果然引起全軍上下關注。

最後,綜合平衡,評出十大元帥、十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802名少將。過程中有一些波瀾,總體還平穩,未鬧出太大動靜。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將級以上軍官授銜典禮,10月1日起正式實行軍銜制。

許世友在天安門城樓上

原來,軍銜評定工作最初設計時就根據整體情況,先制定幾條硬性規定,以便參加評銜的軍官們人人「參照自定」,先在心裏打打「譜」,不要心理預期與最後的定銜相差太大。元帥乃最高級別,全黨全軍公認,牽涉人數不多,爭議不大。麻煩的是大將以下,誰上誰下,人數多,牽涉面大。因此,中央軍委規定較細,防患未然。具體杠杠如下:大將必須紅軍時期擔任軍級以上職務、上將必須紅軍時期擔任師級以上職務、中將必須紅軍時期擔任團級以上職務、少將必須紅軍時期擔任營級以上職務。

許世友在視察部隊

但也不絕對按上述杠杠來,有一定的靈活性。許世友曾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軍長,戰功不小,自報大將亦合「規格」,但經“綜合平衡”降為上將。粟裕紅軍時期最高職務為中央蘇區紅四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可上可下的“紅軍時期軍級”,但因在解放戰爭中戰功卓著——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按絕對戰功,粟裕應列元帥,但粟裕入黨時間較晚(1927年6月),軍內資歷相對較淺,只好委屈他為第一大將。張愛萍紅軍時期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最終被授予上將軍銜。

許世友和毛主席

36歲的皮定均評銜時自報少將,毛澤東擢其為中將;許光達自報上將,擢其升大將。不少「紅小鬼」出身的將軍還不到40歲,如今營團幹部的年齡。如39歲肖華上將,40歲劉震、陳錫聯均為上將。

許世友和陳雲

許世友和鄧小平

許世友和老首長徐向前

徐向前、羅榮桓、徐海東、許光達、徐立清、孫毅,這6位謙虛讓銜,但最後,中央軍委只降了徐立清一人,由上將降至中將。徐立清曾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解放軍第一兵團政委,無論按紅軍時期職級還是現任正兵團級,他都夠評上將的資格。但他時任中央軍委總幹部部副部長,負責這次軍銜評定工作。周恩來做他的工作,要他接受「組織決定」,接受上將軍銜。徐立清反過來做周恩來的工作:有些人“鬧銜”,兩眼只盯著幹部部,我授低了,有利於做這些人的工作。所以周恩來同意了徐立清的降銜請求。

1979年許世友指揮對越自衛反擊戰,王震代表中央看望前線指戰員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