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如何在巨量的雜訊中 看到恐襲臨近的訊息

博客文章

如何在巨量的雜訊中 看到恐襲臨近的訊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如何在巨量的雜訊中 看到恐襲臨近的訊息

2019年12月11日 18:15 最後更新:23:30

香港的暴力示威持續了半年,群眾熱情略為降溫,但有跡象顯示,運動正朝向恐怖主義的方向發展。可惜事態得不到香港社會的足夠重視。

在華仁書院附近發現的土製炸彈有巨大殺傷力。警方收到情報,在香港華仁書院斜坡的一個隱蔽處,檢獲兩個放滿鐵釘的土製炸彈裝置,警方檢查之後發現炸彈組裝完備,可以引爆。兩枚土製炸彈與挪威2011年的恐怖襲擊中所使用的炸彈類似,同樣存有硝胺成份,加上鐵釘的殺傷力,挪威恐襲事件造成8死30人傷。

能夠製造類似2011年挪威恐襲的炸彈,恐怕不是一般香港的激進學生可以達到的水平。香港社會對示威向著恐襲的方向發展,關注度嚴重不足。我和不同人談起此事,支持暴力示威的市民,會很簡單地把警方檢獲的炸彈,說成是警察自導自演的好戲,用以嫁禍示威者。這種每逢見到重大負面新聞便指控警察栽贓的邏輯,成為繼續支持暴力示威的最佳思維方式。

我也與一些溫和的建制精英談過,他們則採取一個顧左右而言他的態度,潛意識想避開這些暴恐事件,因為害怕過於突出這些事件,等同支持要對示威者強力鎮壓,甚至等如支持「派解放軍入香港」。他們屬議和派,經常想著與反對派或示威者和解。示威朝著恐怖主義方向發展,在他們思維框架中,沒有合理位置,只能忽略。

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前,沒有人能想像在光天化日之下,美國紐約鬧市中的一座大廈,會在恐襲中倒塌。即使世貿雙子塔第一座遇襲倒下之後,仍然沒有相信另一座大廈會受攻擊。

奈特.席佛(Nate Silver)在《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The Signal and the Noise)一書中,談到這個問題,根據貝氏定理的公式計算,第一架飛機撞向雙子塔前,美國高樓被恐怖攻擊的可能性根據歷史紀錄是兩萬分之一,或者說0.005%,因為過去未發生過,所以接近零。但第一架飛機事故發生後,美國國內被恐怖攻擊的機率當下被改寫,提高到了38%。這時,再預估第二架飛機撞上高樓發生的機率時,運用貝氏定理的公式計算之後,整體機率陡增到99.99%,即是機率超高。然而,一般人「憑感覺」的預測卻是:在艷陽高照的紐約,發生一次襲擊已經夠不可能了,第二次幾乎是真的完全不可能!但使用貝氏定理,卻能輕鬆預測第二起事故的發生。結論是我們不能憑「感覺」行事。

奈特.席佛(Nate Silver)的《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奈特.席佛(Nate Silver)的《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現今世界有太多雜訊,掩蓋真相。我們又有太多預存立場,進一步阻礙我們去發掘真相。

奈特.席佛是「美國預測鬼才」。他在美國政情不穩的2012年,正確預測了50州,35席參議員的當選人,命中率達100%,從此聲名鵲起。

《精準預測》一書的核心要旨,是過去不能預測現在,美國本土過去未發生過大規模恐襲,不代表現在不會發生。唯有「現在」發生的事情,能夠量測現在。然而,「現在」總是充滿雜訊的,這些未經時間沉澱、篩選的雜訊,再加上我們偏見,成為Nowcasting的主要障礙。

奈特.席佛在書中不斷提醒預測者:

* 預設立場或過度自信,對預測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

* 預測不是在追求是與非,而是估算事情發展的「機率」。

* 有精準的機率,才能做出有利的決策。

* 當大家不免被雜訊迷惑時,不要跟著群眾走。

* 有新的重大資訊進來時,能保持客觀,隨時更新的預測,才有可能是精準的預測。

當我們看到警方追查到兩枚與挪威2011年的恐怖襲擊類似的炸彈時,就應該知道香港受到炸彈襲擊的機率大大大提升了。不要因為過去52年沒有發生過炸彈恐襲,就以為不會發生。至於對眼前看到的事情完全不信,只信「這是黑警栽贓」,就近乎宗教了,已超越了討論理性預測的範疇。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要敢於講香港食麵無犯國安法

2024年03月28日 20:30 最後更新:21:02

這裡先講兩個故事。

早前和一個G7大國的領事館官員食飯,其中一位商務參贊最近剛調來香港,他說他的家人問他「香港安不安全,是不是還有人在掟汽油彈示威? 」他感到有點無奈。後來總領事講到這個話題亦說,他的朋友也問他,「現在香港訂立了國安法之後,是否還可以上網? 」G7大國對香港的政治本來並不友善,但這些外交官都笑言,這些比較離譜的想法,恐怕是當地媒體散播的偏見,讓他們的國人根本不知道香港是怎樣的一回事。

美國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早前一個基金會安排了一班美國的中學生來香港交流,他們過去從來未踏足過香港,來香港十多天玩得很開心,他們一個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原來香港可以自由上網」,香港的城市生活亦熱鬧多彩,和他們在美國的時候以為香港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美西方國家的人民對香港充滿偏見,固然和他們的政客和傳媒有很大的關係。當地的媒體大量散發反華反香港的言論,例如英國《衛報》3月24日就有評論文章,標題是《謊言、意識形態與鎮壓:中國決定了香港失敗者的命運》,內容列出一大堆對中國的批評,指中國不樂見香港在殖民統治下蓬勃發展….過度鎮壓正加速香港的衰落,外國投資來港枯竭,香港這個城市經濟萎靡不振。《衛報》文章更聲稱,香港23條立法之後,「現在如果麵條與外國有秘密聯繫,食麵條就是一種煽動行為。」

很難想像西方一張大報,竟然可以作出這樣低智的評論,而他們口中香港的23條立法和國安法,對香港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其實香港的國安法律和美英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例如外號「第二代美國隊長」的囚犯馬俊文,因為違反《港區國安法》的煽動分裂國家罪被定罪,判囚5年。英國廣播公司就發表題為《香港23條與國安法:新條例下馬浚文遭拒減刑》的誤導性報道。其實是否批准囚犯假釋,從來都是懲教機關的酌情權,而英國自己有關恐怖主義的法律《2020年恐怖主義罪犯(限制提前釋放)法》,亦收緊恐怖主義案件被定罪被告人獲得假釋的門檻,與香港的23條立法性質相似。英國媒體批評香港的法律和處理嚴重罪行罪犯的假釋准則,其實他們自己有完全一樣的法律。

香港有部分的商界人士,經常跌入對方的邏輯之中,認為香港要改善和七大工業國(G7)的關係,對他們的批評就是少回應為妙,否則就會被指為戰狼,其實這樣正正跌入對方的圈套,變成「有佢講冇你講」。

英國的《衛報》可以低智到指「香港吃麵都可以觸犯國安法」,香港當然應該講「英國飲酒都會觸犯國安法」。其實這是真人實事,在2011年英國22歲青年基南,他飲醉酒後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個名為「沃靈頓暴動」的頁面,叫人去騷亂,雖然他們最後因為酒醉並無出席,暴動並無發生,當他第2天從宿醉中醒來時,馬上移除了該頁面並作出道歉,聲稱他只是開了一個玩笑,但最後仍判監4年。

在西方世界政客和媒體亂講之下,香港變成了一個黑暗地獄,香港人和特別是香港商界人士,要將香港的真相向外傳播,要多邀請外國朋友到香港實地體驗,就會知道香港除了極少數暴恐分子之外,絕大多數人生活如常,特別在國安法例訂立了之後,免除了像2019年那類暴動的威脅,令到香港的經濟發展更加有一個穩定的基礎,試想2019年香港汽油彈橫飛的時候,有幾多外國人夠膽來香港旅遊或做生意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