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嘉靖年「打行」猖獗 官府打擊反遭暴動未能根絕

歷史長河

嘉靖年「打行」猖獗 官府打擊反遭暴動未能根絕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嘉靖年「打行」猖獗 官府打擊反遭暴動未能根絕

2020年01月05日 10:00

「打行」都是惡少、地痞無賴,恃強凌弱,敲詐勒索,無視官府。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蘇州展開一場聲勢浩大掃黑除惡行動,對象為當地「打行」,但這一行動卻引發了大暴動。「打行」對於明代來說是新事物,成為明代一大社會治安問題,大臣朱國楨更在《皇明大事記》中,將「打行」與甘州兵變、大同兵變、南京兵變等並列為「大而新」的事件。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據《蘇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五》載:「市井惡少,恃其拳勇,死黨相結,名曰『打行』」。「打行」即是一些惡少及地痞無賴,受僱於人,主要幫僱主擺平仇家。「打行」依仗著人多勢眾還自找財路,以鬥毆尋舋為業,每天浪蕩逞拳腳之勇,恃強凌弱,行搶詐騙,還多番向民眾敲詐勒索,稍有不遂意就鬧大。「打行」還會替人挨打-犯事者,如有錢就找打行,請人代為挨打,據指打一板兩錢,計板收費。

在江南各地,要數蘇州「打行」最為兇殘,無惡不作,成為危害社會一股黑惡勢力。朝廷為了打擊「打行」歪風,調山東布政使翁大立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蘇州諸府。翁大立為浙江餘姚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進士。上任伊始,翁大立就聽到許多江南「打行」如何「威風」的傳言,決意嚴肅整治。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翁大立到任後,立即下文督催各府縣官員速速搜捕,掀起「掃黑除惡大行動」。然而地方上卻不作為,因為地方官員清楚蘇州「打行」作惡已久,勢力強大,不能惹。於是便拖了一些打行爪牙上報,草草了事。地方官目的很明顯,希望翁大立能好交差。等過了風頭後回復「正常」。

翁大立其後見行動收效甚微,就攜家眷由南京前往蘇州巡視,督促地方進一步加強打擊。「打行」認為這樣下去會影響「生計」,於是各「打行」聯合密謀一次針對翁大立的行動-事先派人打探了翁大立行跡,打手埋伏,最終翁大立被賞了兩個耳光後速逃。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打行」公然挑舋官府,翁大立極為憤怒,他趕到衙門召集各地方長官,誓要剿滅這夥兇徒。這次地方長官大既也怕影響仕途,藉機討好巡撫,這次官府動真章,動員幾乎所有力量緝捕,一批批「打行」打手被捕,多縣監獄人滿為患。

面對政府大行動,蘇州各「打行」很快便認為反擊或許還有生路,商定計劃暴動。各「打行」夜間聚集大批打手手持武器劫獄,被放出匪徒隨即也加入了暴動隊伍,「打行」隊伍迅速擴大,直衝縣衙,腳踏牌匾。衙門面對突如其來的混戰,非為兇徒的對手,其中長洲縣縣令柳東伯被親丁家人救出,但夫人卻遭兇徒強暴。接著暴徒又燒掉縣衙。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城防機關和守衛 (網上圖片)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城防機關和守衛 (網上圖片)

同時,暴動蔓延至吳縣、蘇州。更一舉攻破了翁大立的御史行轅。翁大立倉卒帶妻兒跳牆逃走。暴徒闖入行轅,將之付諸一炬。之後蘇州城防營以及蘇州府署也遭打砸破壞,最終火光一片。天光後,「打行」暴徒不再戀戰,按預定計劃逃到太湖,做起湖上強盜。

消息傳到京城,震驚朝廷。一幫烏合之眾燒毀府衙、打殺官吏、姦淫命官家眷。嘉靖皇帝龍顏大怒,即命翁大立戴罪立功,剿滅賊匪,以絕後患。翁大立返回蘇州,又從各地衙門調集精銳衙役兵丁,在附近各地地毯式搜捕,結果只抓了幾十個,大多數暴亂分子早已逃之夭夭。

不久,翁大立因此事被革職。為禍一方的江南「打行」,到了明朝末年,遍布城鄉,官府也無法管束。到了清代,在江南各地,仍可以看到「打行」惡少們的身影。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