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44年11月22日,鄭道濟在文西縣的海軍支隊成立大會上宣讀誓詞。

小說《林海雪原》中描寫的那支英雄部隊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但誰會想到這支部隊曾經是八路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呢!它的來歷還要從1944年發生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的一次汪偽海軍起義談起。

劉公島位於山東威海東部5公里的海面上,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1940年,汪偽海軍部成立的威海要港司令部就設在劉公島,司令為海軍中將鮑一民。該司令部直接指揮華北各地偽海軍。島上共有500餘人。

為了加強對威海衛汪偽海軍的控制,日軍在要港司令部內設立了輔導部,一方面掌握著司令部的軍政大權,另一方面對練兵營的水兵、輪機等科目進行輔導。

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偽軍的投誠、起義事件不斷發生,劉公島上的日軍加緊了對偽海軍的控制。他們把輔導部設在島上一個制高點的一幢豪華的英式別墅內,這幢別墅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它居高臨下,可以俯視要港司令部、練兵營、棧橋、碼頭以及海上艦艇的活動情況,監視著偽海軍的一舉一動。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對偽海軍的行動進行各種各樣的限制。

在日軍的控制和監視下,以鮑一民為首的偽海軍軍官對日軍的旨意唯命是從,而對偽海軍士兵,卻進行嚴酷的壓榨和盤剝。他們從士兵身上搜刮錢財,打罵、侮辱士兵的事情司空見慣。海軍士兵對這些傢伙恨之入骨。

1944年下半年,八路軍在各戰場已開始了局部反攻,膠東軍區從8月到10月,連續發動了夏季和秋季攻勢,攻克日偽據點124個,前鋒直逼煙台、威海等城市,日偽軍在八路軍隱隱約約的炮聲中,惶惶不可終日。在劉公島上,日軍過往的軍艦多了起來,時常可以看到艦上有十六七歲的小鬼子;日軍還把提督府門前的兩門炮拆下帶走,這說明日軍的兵源和資源都已經枯竭。島上的偽軍官們也感到一種不祥的預兆,開始為自己考慮退路,他們不斷將島上的財物托「海祥」軍艦南運,為將來逃跑做準備。

此時,在劉公島上受壓迫最深的練兵們,已經意識到日軍將面臨失敗的結局,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起義。他們的領導者是練兵營衛兵隊少尉隊長鄭道濟。鄭是山東煙台人,生於1908年,畢業於葫蘆島航警學校,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後在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教導隊任中尉隊副。「七七」事變後,國民黨海軍南撤,他沒有隨隊南下,留在膠東加入了國民黨山東獨立旅姜黎川部,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爭,後因看不慣姜部的領導作風而離開。1942年秋,他到劉公島加入了汪偽海軍,其目的不是為了賣身降日,而是尋找暫時存身之地,等待時機,施展抱負。

除鄭道濟以外,練兵營4個上士班長連城、畢崑山、李仁德、劉國璋,以及「東海」交通艇中士副艇長王文翰等都有強烈的起義要求。他們組成了領導起義的骨幹力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密謀和準備,鄭道濟等人將起義的日期定於1944年11月5日。這一天是星期日,按照規定,島內的官兵可以出島遊玩,出島的船上午8時開,11時返島,下午1時開,5時返島。日偽軍官們像往常一樣三三兩兩地相繼乘船出島。上午7時30分,連城和畢崑山來到碼頭,裝作看熱鬧的樣子,夾雜在人群中,暗自觀察日偽出島的人數。下午開船前,兩人又來到碼頭,繼續觀察情況,發現又有偽尉官數人出島。下午1時30分,鄭道濟按原計劃將起義骨幹及部分練兵集合於練兵營第二兵舍,正式宣佈起義。他站在床板上,高聲說:「弟兄們,中央軍已經快要打到威海了(實際上是八路軍在戚家莊打了一個伏擊戰),我們中國人決不當亡國奴,決不聽敵人擺佈,我們再也不受鬼子漢奸的欺壓了,我們要拿起武器,消滅日本鬼子和漢奸,為我們的父老兄弟報仇。我們要殺出劉公島,島外有隊伍接應我們,出去配合中央軍打鬼子。弟兄們都是愛國的熱血青年,願意打鬼子的勇敢地站起來……」大家紛紛站起來,群情激昂地表示要跟日軍戰鬥到底。

起義後,鄭道濟將部隊編為3個突擊隊,分頭行動。

第一突擊隊在畢崑山和劉國璋的率領下直奔日軍輔導部,站崗的偽兵郭小嘎聽說起義了,也迅速加入了進來,他們先奔值班室,將值班日軍砍斃,又將在棧橋上釣魚的3個日軍擊斃。經過搜查,輔導部再無其他日軍人員,練兵們將繳獲的十幾支日本手槍和兩挺輕機槍送回練兵營。

第二突擊隊在連城和崔大偉的率領下向要港司令部接近。他們佯裝找人,說通門崗,徑直奔向值班室,將值班的偽少尉軍官丁爾為擊斃,佔領了司令部。

第三突擊隊在鄭道濟的率領下沖向西炮台派遣隊,他們衝進炮陣地下面的窯洞裏,說服守衛士兵加入了起義隊伍。

與此同時,起義隊伍還解放了偽「中華海員養成所」的海員,海員中有50餘人參加了起義行動。下午5時,為了對付從威海回來的日偽軍官,鄭道濟等人進行了周密的佈置,連城帶人埋伏在棧橋附近,兩挺輕機槍交叉瞄準棧橋。

5時30分,從威海開回來的交通艇「日生利」號徐徐靠上棧橋,偽裝帶纜的崔大偉、許傳禮、劉秉義、馮醒雄、張玉亭、張樹和等十幾名起義練兵,腰裏暗藏手槍,緊密注視著上島的日偽軍。回島的日軍有7人,偽軍官有基地司令員李玉昆、軍需課長周爾康、副長王景和等十幾人,像往常一樣,他們按照軍階的高低先日軍後偽軍依次走上棧橋,每一個日偽軍官身後都有一個起義的練兵跟隨。當走在前面的日軍快到棧橋末端時,連城突然開了一槍,發出了動手的信號,跟在日軍和偽軍官身後的練兵們紛紛舉槍射擊,頓時槍聲大作,日軍和偽官一個個應聲倒地,沒有被打死的日偽軍官企圖逃跑,埋伏在棧橋下面的練兵們一擁而上,將其全部消滅。至此,劉公島上的日軍和偽軍官大部被殲。共計日軍17名,偽軍官上校1名,中校2名,少校1名,尉官和個別反動老兵10餘人。司令鮑一民聽到槍聲後慌忙藏在暗室里,起義軍幾次搜索都未找到,使他僥倖逃脫。參謀長孟鐵樵負傷,也躲藏起來僥倖逃命,事後二人被日軍押往威海進行處置。起義的練兵無一傷亡,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傍晚,起義的練兵們開始打掃戰場,做著離島的準備工作。鄭道濟等把部隊進行了重新編隊,共編成8個隊,每隊約40人,分別由連城、畢崑山、李仁德、劉國璋、王文翰等人擔任隊長。把海員和部隊家屬也進行了組織和清點。6時許,人員開始登船。由於人員、物資太多,登船緩慢,直到次日凌晨1時多才登船完畢。隨後,包括部隊、家屬、海員在內的600餘人,分乘「同春」、「日生利」、「東海」等艦船以及23號內火艇,緩緩地駛離了劉公島,向威海港的北口開去。11月6日7時左右,起義部隊在雙島港西海岸登陸。

在起義期間,鄭道濟等人對膠東半島的形勢並不十分了解,總以為威海外圍地區已在國民黨軍隊的手裏。其實,進入1944年以來,膠東地區除了少數地方在漢奸趙保原的佔據之下外,其他地區已經連成一片,成為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他們登陸的地方已是抗日根據地的邊緣了,這裏已經建立了革命政權。鄭道濟等人對八路軍的政策不了解,不敢貿然加入,他們決定按原計劃向牟平進發,尋找國民黨軍隊。

起義部隊登陸後,即被膠東半島中共地方黨組織獲悉,他們很快報告了八路軍東海軍分區。不久,軍分區也從威海地下黨處獲悉劉公島汪偽海軍起義的消息,決定爭取這支抗日的隊伍。為了預防不測,軍分區派出文西獨立營於7日拂曉前佔據了通往牟平的必經之路雙林前村附近的高地。

當起義部隊到達了雙林前村時,八路軍立即派人與他們聯繫,說服他們參加八路軍。經過一番工作之後,鄭道濟等人同意參加八路軍,但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願意加入八路軍,服從命令聽指揮,但不是繳械投降;二是隊伍不拆散不改編,幹部不受訓;三是家屬要給予妥善安置。

八路軍東海軍分區敵工股長辛冠吾接見了起義部隊代表連城。辛冠吾說:「你們在劉公島殺掉了鬼子和漢奸,出來抗日,幹得好啊!我們非常敬佩你們這種英勇行動。你們今後有何打算?」連城說:“我們把隊伍拉出來就是為了抗日。”辛冠吾接著說:“你們在這種形勢下,毅然決然反正抗日,迷途知返,這是遠見卓識的行動。但是,你們要知道,在現在中國的土地上,真正抗日的只有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你們若是真正想抗日,那就應該參加八路軍。我這次來是代表膠東軍區首長和東海軍分區首長歡迎你們參加八路軍的,你們的意見怎麼樣?”連城把事先擬定的三個條件逐條談了出來。辛冠吾聽了很高興,對連城解釋說:“你們參加八路軍是光榮的反正,當然不是繳械投降,隊伍肯定不拆散不改編,你們放心好了。至於幹部受訓問題,你們可能聽了敵人的反動宣傳,思想有顧慮。八路軍對幹部主張培養提高,恐怕到了時候你們自己會要求受訓的。關於家屬問題,不僅能妥善安置,而且會安排得比你們想像得要好。”辛冠吾接著說,“我們八路軍說話是算數的,說到做到,你們不要有什麼顧慮。雙林前這個地方靠海太近,仍然是邊緣區,為了安全,應當迅速轉移。你們先回去準備一下,7點鐘向根據地開進。”

題目是《我軍事政治攻勢下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偽海軍反正》,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11月10日,起義部隊到達了文西縣院東村。11日下午,東海軍分區司令員劉涌、政治委員仲曦東宴請了起義的領導成員和骨幹分子。11月22日,東海軍分區在文西縣召開了命名大會,把起義部隊編為「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鄭道濟為支隊長,下轄4個中隊。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海軍部隊。

「海軍支隊」成立後,膠東軍區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把這支部隊儘快改造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軍區領導認真分析了起義官兵的情況:他們大多是來自平津一帶的失學、失業的青年,年齡在20歲左右,涉世不深,思想比較單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歡學習,願意接受新思想。同時,他們經歷過平津的淪陷,親眼見過日軍對家鄉的蹂躪,也受過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感。他們參加偽海軍是由於生活所迫,聽信了日偽的欺騙宣傳。他們在島上的時間長的有兩年,短的只有3個月,大多沒有參加過日軍的“掃蕩”和“討伐”等活動。從這些情況來看,他們的思想轉變不會有很大的困難。但他們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對國內的抗日形勢不了解,對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政策不熟悉,有些人甚至認為要抗日就要參加國民黨軍隊。同時,在他們身上還存在著反動軍隊的習氣。針對這些問題,軍區領導統一了思想,確定以人民軍隊的建軍思想和建軍原則作為團結、教育、改造這支隊伍的指導思想,幫助他們端正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認識,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之成為真正的人民武裝力量。

經過了半年多的磨鍊,「海軍支隊」官兵們的思想覺悟、勞動技能和作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期待著能有機會接受戰鬥的檢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駐青島的日偽軍在國民黨的授意下拒絕向八路軍繳械投降。為了收復國土,給國民黨以有力的回擊,八路軍決定消滅青島一帶的拒不繳械的日偽軍,「海軍支隊」奉命向青島開進,配合主力部隊,攻打即墨縣城。

即墨縣城駐有日偽軍2000餘人。8月25日,進攻戰鬥打響,「海軍支隊」擔任第二梯隊。戰鬥持續到午夜,「海軍支隊」奉命運送彈藥,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勇敢地完成了任務。次日凌晨,在主力部隊攻破了城東門、西門,戰鬥向縱深發展的時候,「海軍支隊」接到命令,突入縣城,參加巷戰。26日午後,駐青島的日軍坦克部隊前來增援,「海軍支隊」進行了英勇的截擊,但因缺乏重型火器而奉命撤出戰鬥,轉向靈山一帶。通過這次戰鬥,「海軍支隊」官兵得到了鍛煉。

9月中旬,「海軍支隊」駐防萊陽西水溝頭,補充了500名新戰士,支隊擴編為兩個大隊,一個警衛中隊,共約1000餘人。10月21日,部隊奉命開赴東北。1946年1月,部隊又擴編為兩個團(缺兩個營),一個警衛營。國民黨發動內戰以後,從1947年2月到1948年11月,「海軍支隊」分批開赴前線參加東北作戰,分別編入一縱、六縱、獨立第八師、鐵道縱隊、炮兵等部隊。膾炙人口的小說《林海雪原》中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就是以這支部隊中一個小分隊的隊員們為原型塑造的。

在解放戰爭後期,「海軍支隊」的幹部、戰士幾經改編,有一部分官兵回到山東成立了“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教導隊”,到1949年5月,已擁有學員500餘人,轄有“海鷹”、“海燕”2艘炮艇,並有了自己的訓練場所。人民海軍誕生後,這個教導隊和散處在各部隊的原劉公島起義人員陸續調到海軍,被分配到艦上或領導機關工作,真正實現了建設人民海軍的夙願。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