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首撤施覺民終院法官職位 施官波蘭難民出身 公義鬥士曾經參政

博客文章

特首撤施覺民終院法官職位 施官波蘭難民出身 公義鬥士曾經參政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首撤施覺民終院法官職位 施官波蘭難民出身 公義鬥士曾經參政

2020年09月18日 13:20 最後更新:09月19日 09:32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刊憲,根據《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第 9(2) 條,撤銷施覺民法官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委任,由 2020 年 9 月 2 日起生效。

行政長官辦公室發言人指出,施覺民法官在9月2日向行政長官提出辭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因此特首按有關法例,撤銷施覺民法官的委任。施覺民法官沒有提及辭任原因。

根據司法機構資料顯示,終審法院現有4名本地非常任法官,包括包致金、陳兆愷、鄧國禎及司徒敬,以及14 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當中包括施覺民法官。

施覺民法官1946年生於波蘭索斯諾維茨 (Sosnowiec) 一個猶太家庭,父母是大屠殺的倖存者。3歲時,他以難民身份舉家移民澳洲。

在事業生涯早期,施覺民法官活躍於政治。1972年至1976年,他擔任澳洲總理惠特拉姆 (Gough Whitlam) 的高級顧問兼首席私人秘書,其後又出任傳媒局局長。

施覺民法官後來投身法律界,他於1980年起以大律師身分執業,於1986年獲委任為御用大律師。

1998年5月,施覺民法官直接獲委任為新南威爾士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施覺民早前發表演說,題為「Justice ‘Seen to be Done’ or ‘Seem to be Done’」(公義「彰顯人前」還是「似乎彰顯」),強調司法公開原則在體制中擔當關鍵作用。Hong Kong Lawyer 圖片

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施覺民早前發表演說,題為「Justice ‘Seen to be Done’ or ‘Seem to be Done’」(公義「彰顯人前」還是「似乎彰顯」),強調司法公開原則在體制中擔當關鍵作用。Hong Kong Lawyer 圖片

2011年5月退任新南威爾士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後,他獲委任為澳洲廣播公司主席。2013年,他成為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

有人認為施覺民法官對社會公義的關注,掩蓋了他在新南威爾士擔任首席法官作為變革推動者的功績。施覺民法官 在2012年接受《Company Director》雜誌訪問時,被問及他對社會公義的關注從何而來,他說可能在年輕時代已經形成。他說:「童年時,社會包容是很重要的議題,成為我的價值觀的重要部份。成長過程中,我聽說父母和兄長的倖存經歷,那時他們就住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附近。我一直明白社會包容對社會的重要性。」

《悉尼先驅晨報》專欄作家Geesche Jacobsen曾訪問施覺民法官的兄長Mark,講述一家如何扮成德國人,將Mark裝扮成小女孩,才得以倖免於難。Jacobsen寫道:「當時一個德國軍官覺得Mark長得像自己的女兒,一家人才不致於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後來,Mark被偷偷送入貧民區,那裏禁止兒童進入。然後,他們又與一個波蘭家庭一起躲在垃圾場。」

施家的家鄉在納粹佔領前有6萬猶太人口。只有3個孩子倖存,施覺民的兄長是其中之一。施家72個親屬中,只有15人倖存,他的父親Miloch是其中一之。

被問及他的背景如何影響個人及專業生涯,他說,這令他「對飽受歧視或壓逼的群體特別同情」。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施覺民

往下看更多文章

葉太搞「全球繁榮峰會」讓外國人睇睇真實香港 研判23條立法已經軟著陸

2024年04月24日 10:57 最後更新:11:00

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又有新搞作,計劃在下月中港搞「2024全球繁榮峰會」,邀請全球近300個嘉賓來港,討論影響全球繁榮的議題。

葉劉淑儀計劃在下月中港搞「2024全球繁榮峰會」。

葉劉淑儀計劃在下月中港搞「2024全球繁榮峰會」。

峰會邀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國際結構生物學權威羅傑.大衛.科恩伯格教授(Professor Roger D. Kornberg)擔任主題演講嘉賓,主講者甚有份量。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將擔任主題演講嘉賓。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將擔任主題演講嘉賓。

葉太話希望外國朋友嚟香港睇睇,香港一切冇變,生活如常。佢話香港應有角色,應該是缓沖區而不是戰場,要推動民間交流。

峰會的演講嘉賓,還包括知名經濟學家、霍普金斯應用經濟學教授漢克(Steve Hanke)。

峰會的演講嘉賓,還包括知名經濟學家、霍普金斯應用經濟學教授漢克(Steve Hanke)。

葉太又評估政治形勢,話23條立法已經軟著陸,美國暫時不會太強硬針對香港。她每日收到有關外國對香港的新聞簡報,發覺近日外國已不太關心香港政治,主要關心經濟問題,例如某些外資銀行裁員等等。

她認為,美國宣佈針對香港23條立法的行動,主要是國務卿布林肯話,要限制香港相關官員入境美國。但布林肯的限制名單不會公開,正如香港拒絕外國人入境也不會公開名單一樣。

她判斷美國今次對香港23條立法的回應,比上次2020年針對香港國安法的回應克制。當然仍然要鬧美國干預香港事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