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份恐怖的教案 一個未完的噩夢

博客文章

一份恐怖的教案 一個未完的噩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份恐怖的教案 一個未完的噩夢

2020年11月12日 19:56 最後更新:20:03

政府早前DQ了宣道小學一名老師,指他在校內有計劃地宣揚港獨訊息。當時外間只流傳相關課堂的一份工作紙,即使只是管中窺豹,大家已經覺得有點誇張。《星島日報》近日獨家披露了涉事的整份教案,看完之後,只能夠用「驚人」兩字來形容。

宣道小學的相關教學以《不能逾越的紅線》為題,對像是小學五年級學生。教案內容涵蓋言論自由、集會自由、香港民族黨等內容。老師在課堂上播放港台片段,要學生詳細閱讀香港民族黨的綱領,然後要學生逐條表態,問學生是否支持。看完整份教案所得出的感覺是,教案設計是對小學五年級學生一面倒宣傳港獨的必要性。

教案中充滿了錯誤的內容,例如向學生介紹《社團條例》的時候,引導學生相關條例限制自由,又說很容易會被政府指為社團份子:「上體育課時分組做體適能都可能是非法社團,會被政府隨時取締。」又話「最吊詭的是香港眾多的三合會仍然未被政府取締,屹立不倒。」

另外,教案又引導學生為何會出現港獨思潮,是因為中國旅客不文明的行為(如不排隊、隨地大小二便和吐痰、不遵守規則)等原因。教案一面倒向小學五年級學生灌輸各種支持港獨的理由,卻無介紹香港不應及不能獨立的原因。另外,老師詳細介紹香港民族黨的政綱,並要學生逐點表態,更是在鼓勵學生支持那些政綱。

看完整份教案,可見情況遠比想像中嚴重,在這種教育之下,難怪會有11歲的小學生參與暴力示威了。

如今教協等團體仍在爭論政府應否DQ這個涉事的老師。我認為問題的核心不是DQ該老師與否,而是該老師在學校內如此向小學生宣傳港獨思想,是否已經觸犯了現時的法例。例如《刑事罪行條例》內的「煽動意圖罪」,該法例禁止「引起憎恨或蔑視中央人民政府或香港政府,或激起對其叛離。」

教育局在本周又DQ另一名可立小學的老師,基於其教學的嚴重錯誤、欠缺擔任教師的能力。該名教師在小學二年級常識科教授多項歷史事件時,內容失實,顛倒是非,在為學生錄製自學課件時,講述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時,指英國當時是「為了消滅中國內的鴉片而發動鴉片戰爭」。

教育局指這位老師出錯,其實錯誤是來自極嚴重的政治偏見,並向小二學生灌輸。香港的敎育的確有病了。

去年香港搞的是一場政變,改變了人的思想,走上極端激化的道路。不少人狂熱參與其中,忘其所以。他們觸犯了各種嚴重的刑事罪行,恐怕最後要面對嚴厲的懲罰。有人嘗試以暴力推翻政府,以為沒有後果。部份激進的老師,政治狂熱上腦,向學生灌輸港獨思想,激發他們上街參與暴力示威,結果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學生,斷送了學生的一生前途。

有中學校長向我慨嘆,有很多學生因參與去年的暴動被捕,他感到十分惋惜。我提醒他,去年6月21日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殺君馬者道旁兒》,內容講到當年的「五四運動」,學生暴力示威。蔡元培在辭職信寫下:「殺君馬者道旁兒。」這段歷史的教訓是:作為老師,作為校長,見到學生過激犯錯,有責任去勸阻他們,而不是在旁邊拍手鼓勵,否則,送孩子上路的,就是老師,就是校長。

香港去年那場時代革命之夢,是一場噩夢,本質就是一場政變,想推翻特區政府以及中央政府。這種政變不會成功,這場噩夢也已到了夢醒時分。如果依然不醒,最後難免要面對嚴重的懲罰。

如果老師還用自己激進的政見灌輸給學生,甚至是小學二年級、五年級的學生,這不但有違了對學生的誠信責任,還激發學生以暴力抵抗政府,最終把學生送入監獄,這些老師自身也可能已觸犯了「煽動意圖罪」。至於「仁慈」的校長、「寬大」的特區政府,其實也是幫兇,不要說老師踩過界,不要說學生入歧途,他們並無責任。

要謹記「殺君馬者道旁兒」的歷史訓誨。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