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德國搶先允許華為開發部分5G網絡 日本及南韓亦表示不抗拒用華為

博客文章

德國搶先允許華為開發部分5G網絡 日本及南韓亦表示不抗拒用華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德國搶先允許華為開發部分5G網絡 日本及南韓亦表示不抗拒用華為

2020年12月02日 15:35 最後更新:15:44

同是西方國家,有聰明的,也有蠢的。當澳洲總理莫里森還在天天和中國鬥時,德國已靜俏俏地放生華為的5G項目了。

上週《Handelsblatt商業日報》報導,德國政府將在12月提交給聯邦議院一項新法案,允許華為開發德國5G網絡的一部分。

法國媒體報導,德國決定容許華為參與其國內5G網絡部分建設。

法國媒體報導,德國決定容許華為參與其國內5G網絡部分建設。

今年10月,日本和韓國已堅決拒絕,把中國電信巨頭,排除於5G網絡之外。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有美國,英國,印度和台灣,計劃拒絕使用華為5G設備。

華為現時在開發「第4次工業革命」應用程序的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這些應用程序利用5G的功能,包括自動編程的工業機器人、遙控採礦、智能城市交通管理、遠程醫療和大流行疾病控制等。例如,華為計劃在2020年代,將數字化的醫療歷史記錄和在中國以外的5億人口的實時健康監控,添加到其雲端的人工智能(AI)系統中。此外,中國在5G的主導地位。可使其在下一階段的6G寬頻開發中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顧問曾表示,試圖從全球通信網絡中排除數十億華為用戶是不現實的。

所以當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擊敗特朗普後,德國決定不阻止任何一個設備供應商,參與德國的5G建設,這是也是人們普遍預期的行動。

亞洲協會和南加州大學最近發表報告,其題目為「迎接中國的挑戰:美國新的技術競爭戰略」,提到:「雖然禁制華為在某些主要國家(尤其是盟國和合作夥伴),可能是可行,但這是一項全球網絡挑戰,需要多方面的解決方案。由於中國的組件、用戶終端和軟件將在全球數十億5G最終用戶混雜在一起,因此,在全球市場,全面禁止華為和其他中國供應商,是不切實際的。」值得留意的是,這個報告的一些作者,是拜登政府的未來潛在官員。

日本媒體在10月中旬報導說,日本已拒絕美國的要求,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之外,並告訴華盛頓它將採取自己的安全措施,以確保通過華為硬件傳輸數據的安全性。 南韓的新聞社韓聯社說,韓國高級官員告訴美國高級代表團:「我們已經明確表示,私人電信公司可自行決定,使用哪一間特定公司的設備。 」

俄羅斯商業日報《生意人報》9月報導稱,「俄羅斯5G將在中國製造」,此前俄羅斯移動服務提供商MTS從諾基亞轉換為華為,以升級莫斯科的移動網絡。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簽署了有關5G合作的框架協議,包括聯合研發。

新的5G網絡需要與現有4G設備集成在一起,如果德國排除華為的5G設備,將造成重大破壞。華為佔德國領先的移動服務提供商德國電信4G基礎設施的65%,以及55%的Vodaphone設備和50%的Telefonica設備。

11月初,德國官員將華為的決定形容為「站在懸崖邊」,因為德國工業界與德國安全官員正在爭論,後者正承受美國情報界之壓力。幸而,特朗普在選舉中的失利,令爭論傾向支持了希望與中國合作的工業界。

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愛立信,它的所在地是瑞典,國家瑞典電信管理局推遲了5G頻譜拍賣,此前瑞典上訴法院批准了華為的請願書,以重新考慮政府禁止使用其寬頻設備的禁令。愛立信也批評瑞典政府的禁令,因為中國是愛立信最大的市場之一,該公司最大、最現代化的生產工廠去年在南京開業,預計到2024年,愛立信將在中國龐大的5G網絡中建立多達10%的基站,並擁有1000萬個基站。中國並未排除西方國家的5G設備。

中國在建設5G競爭中的賣點之一,是北京已經開始開發下一代或6G寬頻。 11月,中國發射了第一顆6G實驗衛星,用於測試Terahertz 太赫茲(極短)波長的數據傳輸。研究人員已經討論過將太赫茲輻射用作寬頻移動平台,中國衛星的發射是首次在太空進行的實驗性測試。

在11月的《亞洲時報》網絡研討會上,6G專家瓊斯博士(Handel Jones)說:「就6G而言,中國至少有兩個或三個計劃。這是一項為期10年的計劃,規模可能是5G的10倍或100倍。量子通信是一種選擇,中國已經與上海和北京之間的量子通信建立了聯繫。好明顯,美國應該轉向發展6G。但是誰去做呢?」瓊斯補充說,「美國沒有目前使用5G的公司。美國擁有部分基礎設施,但沒有基站,沒有光纖,因此總體而言,中國擁有華為和中興通訊。在歐洲,有愛立信和諾基亞。三星即將到來,並且將來可能會成為這個市場的力量。日本的某些技術也是如此。但是在美國,我們甚至沒有一家5G公司。」

拜登上台後,將有更多主要工業國擁抱華為的5G設備。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政府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