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治巨嬰時代」的終結

博客文章

「政治巨嬰時代」的終結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政治巨嬰時代」的終結

2020年12月03日 20:24 最後更新:20:34

民主黨的許智峯去了丹麥,宣布將流亡海外,並退出香港民主黨。而青年新政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數日前已離開香港,目前身處美國。香港流亡海外的反對派人士,多一兩個絕不為奇。

從許智峯身上,我們見到香港政治巨嬰的身影。在這裏順帶一提本地政治激進化的歷史。本來,香港的反對派全部都是泛民主派,隨著直選議席增加,開始出現黃毓民、長毛那些激進民主派。激進民主派不但攻擊建制派,也攻擊傳統泛民主派,從泛民身上搶位。2014年非法佔中之後,再衍生出號稱本土派的港獨派。一代比一代激進。

傳統泛民如民主黨深受壓力,結果其新生代也學習激進民主派甚至本土派行事方式,靠激上位,許智峯就是其中一員。當他還是中西區區議員的時候,就經常製造激烈的肢體衝突,藉此吸引傳媒的眼球。民主黨的眾多新生代要爭取黨內支持去取得立法會的參選資格,許智峯靠激出線,成為立法會議員。這一切都順風順水,由一個民主黨內寂寂無名的新生代,變成了區議員,再晉身成為立法會議員,享有每月十萬元月薪的豐厚待遇。過去幾年,也是激進派議員最風光的年代。

然而,香港的激進政治,其實只投射出一個政治巨嬰的世界。

巨嬰症其實是一個成年人的自戀型人格障礙,外表是一個成年人,但心理就如6個月大的嬰兒一樣,不斷提出「我要、我要…」的要求。他生活在一個自我世界中,對外界視覺模糊,但自覺就如神一樣,是全能的,他會把萬事萬物都當成棋子看待,完全要按其主觀意願指揮,不把對方視為獨立個體,也不會考慮對方的要求和感受。

一言以蔽之,巨嬰將想像世界等同現實,要什麼就要有什麼,他要吃東西,就伸出手來,拿得到,欲望得到滿足,就極度亢奮;拿不到,就會暴怒大哭,透過哭鬧去取得想要的東西,甚至只是發洩怒氣。巨嬰的情緒相當極端化,背後是兩種感覺的對立,一種是全能的自我、得到神一樣的滿足,從而產生優越感;另一種是極度的無助,當滿足不到慾望時,就會產生失落感,暴怒,情緒失控,甚至訴諸暴力來得到滿足,或者完全避世。

你可能會好奇地問,為什麼香港政治會出現這種巨嬰現象?原因其實很簡單,也是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原理: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向鼓勵)。當你是以最原始的巨嬰的方式行事,隨時要滿足自己完美的政治欲望,採取激進行為,大吵大鬧地吸引注意,結果不斷獲取成功,正如嬰孩越哭鬧反而越能得到獎賞之後,就會事無大小都透過哭鬧去尋求滿足。你看許智峯平步青雲的經歷,就知道他的哭鬧行為,成為民主黨少壯派成功的樣板,變成「你不激,就會輸」。

從2014年的違法佔中,提出有違《基本法》的完美普選訴求(否定了《基本法》規定的特首選舉提名委員會),爭取不到所謂「真普選」就上街佔路 ; 到2019年的黑暴運動更進一步,借反修訂提出攬炒中央,以達成其民主甚至港獨的訴求,公然大叫「香港獨立,唯一出路」的口號,大搞政變。

這是香港巨嬰政治的爆發點,巨嬰去到不達目的就要殺爸媽的境界,最後爸媽也不能視而不見了。香港的巨嬰政治,觸發了中央全面反制,從訂立《港區國安法》,到人大常委會定出DQ框架的決定,都是對香港的巨嬰行為的徹底否定。你要什麼,不但不會給你,並且還要制止你、懲罰你。

那些政治巨嬰過去隨意犯法,根本從沒有想過有什麼後果,沒有想過要付出代價。如今遠走他方,逃避刑責,繼續發他的巨嬰美夢,也許一輩子不會醒過來。

2020年是香港巨嬰政治破產的元年,但巨嬰政治文化的消失,可能要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香港還是太富裕,可以容許很多人長期沉醉夢中。

無視他人,從不妥協,日日去挑戰阿爺這個政治巨人,要和他玩割喉遊戲,下場將會很悲慘。無論監獄生涯或流亡生活,一點也不浪漫,特別是一日不回頭,這種生活永無止境。

到巨嬰文化消退後,才是了解現實的開始。在香港搞政治,那能不理阿爺想什麼呢。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樓真是被買爆倉嗎?

2024年03月27日 19:35 最後更新:21:53

自從2月28日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撤銷辣招後,本地樓市回暖,成交增加,內地媒體開始湧現一些「香港樓被買爆倉了」、「香港新樓大幅搶購」的標題。感覺是內地的輿論比香港的真實樓市熱。

毫無疑問,撤辣後香港樓市的確回暖,成交增加。據中原地產的數據,撤辣之後短短4日,香港新樓錄得590宗成交,之前整個2月才只有276宗成交,即是4日成交量就已經是2月總成交的1.1倍。另外近期推出的新盤去貨情況的確有改善,入飛的數字亦比較理想,所以說撤辣後香港樓市活躍起來,並不為過。

有人開始擔心這樣下去,可能樓價又要大升了。甚至開始有人質疑,政府撤辣是否撤得太徹底。

我看這種擔心有點過慮。最近有朋友剛剛沽出她的港島東豪宅,單位七百多呎,全海景單位,最後以1700萬成交。今年年初樓價最低的時候,同一類型的單位成交過1500多萬,兩年前房價最高的時候,同類單位亦曾試過賣2000萬以上。如今1700萬成交價,的確從低位反彈。但朋友說,撤辣後她本來以為會有很多買家問價,結果只有一個買家詢價,是一名內地移居香港人士,雙方議價了一陣子,最後就是這個唯一的買家追價成交。

從最後能夠成交的角度來看,市場氣氛的確變好了。但從出售的過程來看,樓市並無內地媒體說得那麼熾熱。成交數字大幅上升,只因之前的數字太低。過去香港正常巿道時每年會賣出一萬多間新樓,即一個月過千間,所以今年整個2月才只賣出276間,是成交數字少到不正常,而不是撤辣後的數字多得太誇張。

對內地人而言,撤辣之後千多萬的樓,減少26%的稅項開支,可以省下數百萬的稅款,如果一直是想來香港買樓的內地客,就會抓緊機會入市買樓,特別是已經移居香港的人士,更加會覺得機不可失,反正租樓都有支出。另外亦有些內地人想把資金調來香港,借香港撤辣的機會調資來港買樓,亦是另一種需求。

不過有地產發展界商估計,撤辣後釋放出來的購買力,估計可持續3個月至半年,但未必會一直熱落去,主要有幾個因素。

第一,積壓新盤的數量龐大。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的樓市逐步回落,發展商不想減價賣樓,成交大幅減縮,2022年一手住宅成交只有10,261宗,創9年低位,去年一手住宅成交亦只有10,681宗,反彈4.3%,但仍處低位,新盤賣不去就變成倉底貨。估計住宅新盤存貨有4萬多至6萬個,數量極之龐大。假設這一波反彈浪潮能夠消耗一兩萬個單位,發展商今年已經可以交到功課,但除非樓巿有很高的熱度,否則一時三刻亦難消化所有存貨,供過於求的狀況未有改善。

第二,利息高企。現在買樓的按揭利息和最低潮比高了3厘有多,買樓的負擔相當重,買1000萬的單位一年等於要多付30萬元的利息,投資要承受重壓,自住亦是租平過供。現在一直說美國下半年會開始減息,會帶動香港利息向下,問題是香港一日未大幅減息,樓巿整體氣氛亦難全面扭轉。未來走向,要視乎利息幾時開始下降和下降的速度有多快。

第三,內地經濟。有人認為香港的樓市主要看本地經濟,樓巿固然受本地的經濟甚至股巿影響,但更大影響是內地經濟。如果內地經濟復甦良好,甚至比較熾熱,內地資金多,很多資金湧來香港,會帶旺本地樓市。但是內地經濟復甦得較慢,所以內地資金來港有限。

總體而言,宏觀環境未完全改善,減辣後樓市這股反彈浪未必可以長期持續,所以毋需太擔心樓價會大幅上升。換一個角度,樓巿能夠穩定下來,不會進一步拉低經濟,政府已算達成撤辣的目的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