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爭議性人物

大視野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爭議性人物
大視野

大視野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爭議性人物

2015年10月06日 12:18 最後更新:12:35

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得獎。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得獎,她號稱「三無人物」,無博士、無院士、無留洋,也是富爭議性的人物。

「呦呦」這個特別的名字由她父親取的,大有文學來頭,是出自《詩經》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也」。學者笑言老先生改名好勁,除了充滿詩意,也早料到女兒將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不過屠呦呦和青蒿素的發現不無爭議。

幾十年來屠呦呦在學界是個話題人物,她除了被很多人認為「不拍馬屁」之外,亦有指她「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早在屠呦呦之前獲拉斯克獎前夕,就高度評價過屠呦呦的研究工作。他提到:「我們作為無爭議方試圖和屠呦呦交流也有一定困難,不理解她把中醫研究院的原始材料至少有段時間收藏在自己家,不願給我們看。」 但饒毅查過一些相關的非公開資料後,他還是得出結論: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她的研究組第一個用乙醚提取青蒿,並證實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瘧作用。

另外,根據香港大學金冬燕教授表示:「屠呦呦對發現青蒿素有重大貢獻,瑕不掩瑜,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屠有其科學局限性有其人格缺陷,對此也應直言不諱。」

另外,對於屠呦呦當初落選中科院院士,該文也給出了三個原因:「我個人認為,屠當時落選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屠在發現青蒿素過程中的關鍵性貢獻有一定爭議,由屠一人將此發現整碗端去確有不妥,而更要命的是屠本人自我介紹也確是言過其實。第二,屠無論在北京或各地同行中特別是當年從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中聲譽不高,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第三,屠試圖通過行政權力施壓受到反彈。

關於第一條,屠的貢獻似在提出乙醚提取方案並在當年的保密會議中介紹,但屠的工作據信是在被調出同事提出的乙醇提取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屠對分離活性單體及結構測定也可能確實沒有實質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屠與協作組內其他同事之間也不是師生、指導或從屬關係,而是互相比較獨立和平等的協作關係。

儘管如此,我個人認為她對發現青蒿素還是有原創性重大貢獻的,但提出乙醇提取的原始思路、獨立分離到活性單體及測定結構的同事功勞也不在其下。在當時組織大協作的歷史背景下,協作組起到任何個人都起不到的作用。作為個人本應更加積極地肯定其他作出重大貢獻者。這方面周維善老師在2008年的訪談中就做得至少要比屠好一些。

關於第二條,我記得當時領導上是做過認真調查的,但聽到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負面的評價,有人指其貪天之功為己有,有人指其壓制他人,有人指其愚昧和學識不足。當時領導上得出的結論是選屠作為當年協作組的代表難以服眾。從屠最近接受美方採訪時的態度和措詞,我可以理解她之所以被人詬病的部分原因。

第三條,屠找國家領導作出詳細明確和措詞嚴厲的批示,指出青蒿素的重大貢獻並明言屠應當選,結果起了反作用。歷年以來控告屠的信件和材料滿天飛,查下來還真有一些事得到證實。根據當時中國院士選舉的慣常做法,屠也就註定要落選,並非有什麼特定的權威人士一定要拉其下馬。

從這些議論可見,若然單純因為屠呦呦是「三無人士」,就認為她是反權威鬥士,可能有點言過其實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德總理二度訪華 隨行企業陣容豪華 德媒:「沒中國不行」

2024年04月15日 19:45 最後更新:19:53

由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陪同,西門子、寶馬、平治等重量級企業還組成隨行「商業天團」,朔爾茨今次率高規格團體訪華,意欲何為?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渝中區參訪。新華社圖片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渝中區參訪。新華社圖片

德國總理朔爾茨於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他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江北嘴瞭解中德合作「水監測」科研項目。新華社圖片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重慶市江北嘴瞭解中德合作「水監測」科研項目。新華社圖片

據德國《圖片報》4月13日報道,作為總理,朔爾茨從來沒有訪問過一個國家這麽長時間,他此行關乎德國的未來、經濟、就業和增長。陪同出訪的是德國最重要的企業老闆們,政府專機乘客名單堪稱「德國企業名人錄」,這表明企業管理層和政府都認為「沒有中國就行不通」。對於德國日益疲軟的出口經濟來說,中國龐大的銷售市場是必不可少的。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告訴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從訪華陣容來看,此次規模非同尋常,一位政府總理加上三位部長,這樣的情况往往多出現在雙方政府磋商的情况下,所以這次德國政府來訪的規格是非常之高的。隨行的三位部長既體現了朔爾茨對聯合執政夥伴的兼顧,比如其中兩位是綠黨,一位是自民黨,此外三人所涉及的交通、農業、環境領域,也體現了中德之間還有更多潜力、進一步合作的方向可以挖掘。

伍慧萍特別强調,隨行的這三位部長此前對華言行也非常友好。據央視新聞報道,德國聯邦交通部長維辛去年就明確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懲罰性關稅,並警告說,德國經濟將因此受到損害。

在外界關於中國經濟前景的各種聲音中,四川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講席教授龐中英認為,朔爾茨此行表明「德國和歐盟都想瞭解中國經濟的真實狀况」。

龐中英表示,朔爾茨的訪問可能有助於德國企業進一步發展在華業務,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西南部曾經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但現在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中心。」

在重慶,朔爾茨首先來到有著德資背景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參觀了該企業研發生産的氫動力産品及氫燃料電池解决方案。

4月14日,朔爾茨參訪位於重慶九龍坡區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新華社圖片

4月14日,朔爾茨參訪位於重慶九龍坡區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新華社圖片

報道指出,近年來,重慶和鄰近的四川省一直在大力開發這一領域。據重慶本地的上游新聞報道,在重慶的很多發展、建設中,都有德國企業的身影。截至2024年2月,德國累計在渝設立84家外資企業,主要涉及製造業、建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等。

高級商務代表團隨行,是德國總理在進行重大外訪時的「標配」。2022年11月朔爾茨訪華時就帶領了由12家企業組成的豪華商業代表團,均為中德雙邊經貿合作中極具潜力的行業和重點領域。

伍慧萍表示,德國企業界的報名非常踴躍,有些當初提交了隨訪申請的企業最終未收到隨行通知。從此次隨訪的企業來看,在當前中德經貿關係中,大企業還是主要的推動力量,畢竟它們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熟知政策環境,希望挖掘進一步的合作潜力和動力。而企業界的隨訪也利於維持中德經貿關係的穩定性,體現德國方面希望進一步尋求與中國市場的深度合作。

以大眾、平治、寶馬、巴斯夫、西門子等為代表的大型德國企業近年來紛紛爭相繼續增加在華投資。對於總部位於德國的材料製造商科思創而言,中國已成為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德國經濟研究所(IW)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3%。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2531億歐元。自2016年起,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裏茨•舒拉裏克(Moritz Schularick)指出,「與中國的貿易給我們帶來了繁榮,而且在短期內幾乎是不可替代的。」

伍慧萍表示,對於德國來說,未來外部環境面臨很多重大變數,比如俄烏衝突下一步走向、美國大選等。因此,穩定中德關係尤為重要,德國需要與在各個領域,包括全球治理領域,與保持極大影響力的中國維持定期交流和友好關係。

一些媒體在報道中提到德國政府鼓吹對華「去風險」,跟風炒作中企「産能過剩」以及德國企業在華面臨「不公平競爭」等問題,但不約而同指出,朔爾茨希望通過這次訪問來加强經濟關係。

朔爾茨。AP資料圖片

朔爾茨。AP資料圖片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稱,朔爾茨需要中國。距離下一次全國大選僅剩一年多的時間,這個歐洲經濟引擎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沒有時間創造奇迹,來扭轉其政府在德國民眾中的灾難性地位。

美媒稱朔爾茨此次訪華「將是他自2021年底上任以來時間最長、最重要的出訪」。在創紀錄的低支持率和政治聯盟矛盾重重的困擾下,這次訪問不僅讓朔爾茨有機會證明他擁有全球地位,而且可以向選民表明他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德國公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