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部分高校學碩停招 研究生培養去向何方?

大灣區

部分高校學碩停招 研究生培養去向何方?
大灣區

大灣區

部分高校學碩停招 研究生培養去向何方?

2021年09月24日 17:26

近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自2022年開始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這並非復旦第一次停招學碩,早在去年7月,該校軟體學院就發佈通知,明確從2021年起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生。實際上,國內已有多所高校發佈取消學碩招生的公告。2020年6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宣佈,自2021年起取消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項目招生,增擴博士研究生項目招生。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也在去年7月發佈了“從2021級開始,不再招收政治經濟學專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消息。

眾多高校學碩停招意欲何為?廣東省內的高校情況如何?未來的研究生培養將去向何方?羊城晚報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專家學者:調整研究生培養結構系社會發展必然選擇

根據去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簡稱《方案》),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專碩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支持學位授予單位將主動撤銷的學術學位授權點調整為專業學位授權點。

記者留意到,近年來停招學碩所涉及的專業與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方案》指出,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可見,學碩招生規模縮小、專碩規模擴大的趨勢正是對於中國當前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回應。

「高校縮小學碩的招生規模,主要在於調整研究生的培養結構。」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提出調整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類型結構,實現這一結構調整的重要基礎就是建立起實現分類型培養和合理調控學術型、應用型研究生比例的新機制。

熊丙奇認為,碩士研究生教育應當發揮過渡性教育的作用,即為未來學習或就業做準備。如果學碩比例過高,大量學生未來並不攻讀博士,沒有成為學術型人才,不僅造成教育浪費,也會產生培養定位與學生自我定位的偏差。「這不但影響學術碩士培養質量,也會影響學術碩士的就業與職業發展。」熊丙奇說。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2020年我國各高校及招生單位的碩士研究生首次達到100萬,其中學術碩士的數量約為40萬。同年,我國的博士招生為10餘萬。「學碩培養規模仍比較大,最終選擇讀博士的大概三分之一都不到。」因此,熊丙奇認為進一步調整學碩和專碩的招生規模很有必要。

廣東高校:學碩增幅有所減緩,專碩保持擴招態勢

廣東省高校是否也正停招、減招學碩?記者聯繫到一些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均表示目前學校未出現學碩停招的趨勢。對此,熊丙奇認為,學校情況各不相同,對學碩的招生規模也不同,有的學校可能還會增加,但在總體上,國家會減少學碩的招生比例,增加專碩的招生。

記者發現,雖未有明確的減招,但在研究生規模擴大的背景下,各高校的學碩增幅卻不如專碩。根據暨南大學研究生官網, 2021年暨大面向中國大陸高校計劃招收學術型碩士生約1700人,較上年增長約100人,專業學位碩士生約2400人,較上年增長約800人。記者對比深圳大學近兩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均發現專碩招生人數的增速明顯大於學碩。據了解,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的專碩數量均已佔研究生的60%左右。南醫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專碩、學碩都在擴招,但學碩的增量有限。

學碩規模的增速放緩、專碩規模的擴大,反映出國家在研究生培養政策上的變化。華南師範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的學碩指標主要取決於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學校不會主動縮招或停招,且目前每年都在努力申請增加學碩指標,但由於國家總體在控制學碩的數量,因此華師近年來的學碩數量幾乎沒有增加。」

未來走向:專碩學碩如何選擇?培養路徑轉向何方?

專碩發展勢頭如此強勁,是否意味著學碩逐漸「退場」?對此,多名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透露,目前學碩指標依然受到各高校青睞,且不少基礎學科本身不設專碩。廣東某雙一流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認為,專碩不可能取代學碩,特別是一流高校。他提到,未來存在一種可能,即一流高校將通過招收學術“直博”來培養學術研究人才,不再招收學碩。

學碩、專碩的核心能力有何不同,個人如何選擇?華師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認為,從學校的培養導向來看,學碩更追求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專碩更注重專業(職業)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並盡量和職業資質要求掛鉤。

熊丙奇提到,學碩教育主要對學生進行學術訓練,而專碩教育的本質就是職業教育,進行職業訓練,完成相應學分,不需要撰寫畢業論文就可畢業。「想成為學術型人才,今後讀博士,那你去讀學術碩士,如果研究生畢業之後就直接工作,那你去讀專業碩士。」熊丙奇建議。

去年7月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明確,穩定碩士規模、擴張博士規模,未來高層次研究人才將主要以博士教育為主,碩士生培養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即專業碩士為主。對於未來研究生的培養方向調整,可從各所高校頒佈的相關方案中窺見一二。華師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秋季將按一級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制訂新的培養方案,更加註重培養質量,比對國內A以上學科,請獲國字型大小榮譽的評審專家或行業精英,同時提供配套的各學科中期考核辦法。「今後研究生的培養重點是走內涵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培養國家迫切需要的核心領域高層次人才,以及服務地方、服務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華師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即便專碩教育已漸成氣候,但仍然面臨挑戰。在學校的操作層面上,由於師資及培養條件的約束,不少學校還存在著學碩和專碩「混養」的現象。熊丙奇也談到,很多地方沒有按類型教育的原則,辦出專業碩士的特色,“還是按照專學術碩士的標準來培養專業碩士,導致專業碩士變成了學術碩士的‘壓縮版’。”

此外,社會上對於專碩的理性認知尚不完全。熊丙奇指出,我國仍存在著學歷的歧視現象,認為學碩比專碩要高一等,還有一些考生在報考時,把專碩作為學碩的「備胎」。“我們需要破除唯學歷觀念,形成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同時,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堅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定位,真正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加強師資建設、課程建設。”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批約100名廣東省護士陸續抵港於多間公院交流

2024年04月18日 14:03 最後更新:15:00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年初陸續抵港,在多間公院展開交流。除老人科和內科,今次新增深切治療、胃手術科、眼科和內窺鏡科,為期10個半月。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交流期2025年1月完成。他說,廣東護士來港交流不會加重本港醫護人員負擔,下一批交流將有13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醫管局稍後亦會安排本港護士到廣東省醫院交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讓廣東省護士了解本港醫院收症流程,感受到他們態度積極、求知欲強,他亦學習到內地醫院的護理程序。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來港交流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說,交流期間參與了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包括與醫生一起為病人插喉等,形容與香港醫護人員合作愉快,亦讓她加深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