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慈禧心腹親王貪得無厭 皇帝溥儀憤而封之惡諡

歷史長河

慈禧心腹親王貪得無厭 皇帝溥儀憤而封之惡諡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慈禧心腹親王貪得無厭 皇帝溥儀憤而封之惡諡

2022年01月1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7

愛新覺羅‧奕劻,作為四朝元老及少數參與大清改革全過程的權臣,當時在國際和國內都有極高的知名度。這名西方報章稱為「Prince Ching」的慶親王,曝光率僅次於李鴻章、袁世凱和慈禧太后。此外,奕劻還以貪腐聞名於世。當時,外界指他家是「細大不捐,門庭如市」、「異常揮霍尚能積蓄巨款」。英國《泰晤士報》及美國《紐約時報》等也提到他家就是中國官場「集市」,連門房都設「收費站」。

1909年的奕劻。(網上圖片)

1909年的奕劻。(網上圖片)

據指奕劻的富有程度,僅在匯豐銀行就有200萬兩銀元以上的存款。而他的宅第正是當年和珅的老宅,這自然更容易令人聯想。末代皇帝溥儀更認為他是毀了清王朝的人,對這位軍機大臣恨之入骨。

公元1917年(民國六年),奕劻去世。奕劻的家人請求遜帝溥儀賜予諡號,當時年僅11歲的溥儀,親自給他定了「謬、醜、幽、厲」四字選一。這四字中任何一個作為諡號,都有貶損之意,指有重大錯誤、品德不良、暴虐、殘暴的意思。即使溥儀生父醇親王載灃勸他另賜個好諡號,溥儀也拒絕,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怎麼可以給個美諡?」 溥儀這樣說法,有多少根據?

1917年的溥儀。 (網上圖片)

1917年的溥儀。 (網上圖片)

溥儀之所以認為清王朝毀在這名老爺爺輩的人手中,其中一個原因為,奕劻是一個巨貪。他的私人財產巨款都存在英國的銀行匯豐那裡,事情被《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報道過,形容其貪腐程度整個世界罕見。此外,在他七十大壽時很多人給他的禮金賀壽,可以說幾乎每位朝廷官員都來巴結他。據了解,奕劻按禮金數額,為送禮的人分等級,最高的一萬兩及以上,最低的是百兩及以下。而當時貧困民眾,一年生活費也就一兩半左右,有的甚至更少。由此可見,不良貪腐官風有多嚴重,生活有多奢侈,清王朝有多腐敗無能。

1901年的奕劻。 (網上圖片)

1901年的奕劻。 (網上圖片)

奕劻能成為巨貪,還要從他當大官講起。他當大官之後就賣官,明碼實價。很多人為了官職而對他卑躬屈膝,大送錢財,以獲得升官發財的機會,然後自己獲得官位後,就會像自己的上司一樣向民眾,以及自己部下壓榨錢財,將所有負擔都落到群眾身上。

當慈禧太后還是嬪妃時,奕劻因助慈禧寫家書而與慈禧建立了獨特的信任關係。後來,慈禧登上權力巔峰,奕劻也緊緊跟隨,在鎮壓絞殺義和團中立了大功,官升一級。後來在戊戌變法時力挺慈禧,參與了囚禁光緒帝的秘密行動,他就由一個籍籍無名的皇親國戚,逐步成了「軍機處大臣」等執掌國家命運的大臣。

奕劻作為王朝的重臣,在推動改革同時,也毫不避忌地大撈油水。晚清兩次以反腐敗的​​名義出現的台諫風潮,矛頭都直指奕劻。第一次是公元1907年的一宗「權色交易」。奕劻的兒子商部尚書載振出差路過天津,看中名歌姬楊翠喜,候補道段芝貴隨即用重金為美人贖身,獻給載振。不久,段芝貴被破格提拔,一躍成了黑龍江巡撫。御史趙啟霖立即上奏彈劾,認定是「性賄賂」。朝廷派了載灃等人去查,結果「查無實據」,而趙啟霖反被革職,激發御史公憤。

1907年5月9日,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奕劻及載振等人受賄的消息。

1907年5月9日,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奕劻及載振等人受賄的消息。

第二次是在公元1910年,另一御史江春霖向奕劻發難,彈刻文章火藥味濃,震動朝野。江被責為「沽名釣譽」、「莠言亂政」,但處分僅是「回原衙門行走」,換個工作崗位,結果江索性辭職,一下子名動四海。御史們群起傚仿,掀起輿論監督高潮,逼得奕劻請假躲避。

在這兩次反腐鬥爭背後,有著複雜政治背景,但政治經驗顯然極豐富的奕劻,似乎並沒收斂行為,也不掩飾自己的貪腐本性。不僅得到「鐵帽子」,而且其妻妾中還封了6位「福晉」,超出了清制規定的5位福晉的限額。

奕劻去世後,溥儀最初提出的「謬、醜、幽、厲」四個諡號都沒有用,最終賜諡曰「密」,意思是「追補前過」。即使不如溥儀當初想出的諡號般惡,但也隱責奕劻應對大清國的滅亡負責。彷彿多出幾個清官,或許就可以繼續「雄踞列強萬萬年」。大清的滅亡,僅得奕劻背負所有責任嗎?那就是另一大篇探討文章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