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晚清才女深得慈禧寵愛 「德齡公主」不是公主

歷史長河

晚清才女深得慈禧寵愛 「德齡公主」不是公主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晚清才女深得慈禧寵愛 「德齡公主」不是公主

2022年01月18日 10:00 最後更新:12:25

慈禧太后身邊有一位大紅人、女侍官,更是光緒帝的英語和鋼琴老師,她便是後來成為美籍華人女作家的「德齡主公」。

「德齡主公」為滿州正白旗人,本名叫裕德齡,生於1885年(光緒十一年),是晚清外交官裕庚的女兒。不過,她並不是愛新覺羅宗室公主。公主的名號,是取自她後來移居美國後,以筆名「德齡公主」(Princess Derling)出版了一系列書籍,諸如《金鳳》、《蓮花瓣》、《慈禧御苑外史》、《光緒泣血記》、《皇室煙雲》、《紫禁城兩年》、《童年回憶錄》等,而流傳開來。

更多相片
「德齡公主」本名叫裕德齡。 (網上圖片)

慈禧太后身邊有一位大紅人、女侍官,更是光緒帝的英語和鋼琴老師,她便是後來成為美籍華人女作家的「德齡主公」。

德齡(左)和妹妹容齡。(網上圖片)

裕德齡一共有兄妹五人,她排行第三,曾與妹妹容齡一起被「現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 1877-1927 )免費收為弟子,學了三年舞蹈。其妹容齡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芭蕾舞演員。

德齡(左)和慈禧。(網上圖片)

1902年冬,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在慶親王的引薦下,與妹妹容齡一起進宮,成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抗拒西化,「身體卻很誠實」,對西方文化趨之若鶩,噴香水、吃甜點、甚至拍相片。在當時,拍照被指是一件能攝取人魂魄的妖術,但慈禧偏偏不信邪。

《德齡與慈禧》劇照。(圖:香港話劇團》)

雖然德齡一直很受寵愛,但是在宮裡生活非常艱難,精神壓力很大,更重要的是,她看清了紫禁城圍牆中爾虞我詐、陰險詭譎的一面,讓她感到窒息。1905年3月,其父裕庚在上海病重,德齡借故出宮,12月,裕庚病故,德齡便以行「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

德齡和丈夫撒迪厄斯‧懷特。(網上圖片)

1907年,德齡和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後改做報館記者)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後隨夫去了美國,從此走上了用英文寫作的道路。

「德齡公主」本名叫裕德齡。 (網上圖片)

「德齡公主」本名叫裕德齡。 (網上圖片)

裕德齡一共有兄妹五人,她排行第三,曾與妹妹容齡一起被「現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 1877-1927 )免費收為弟子,學了三年舞蹈。其妹容齡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芭蕾舞演員。

德齡出生於武昌,母親是法國人。1895年,父親任出使日本特命全權大臣三年,後又任駐法公使三年。隨父親在在日本生活期間,德齡更深受日本皇后的喜愛,經常被皇后帶在身邊。這些獨一無二的所見所聞,讓她見識了不少的新鮮事物,視野變得更加的開闊,亦因此掌握了多個國家的語言。

德齡(左)和妹妹容齡。(網上圖片)

德齡(左)和妹妹容齡。(網上圖片)

1902年冬,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在慶親王的引薦下,與妹妹容齡一起進宮,成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抗拒西化,「身體卻很誠實」,對西方文化趨之若鶩,噴香水、吃甜點、甚至拍相片。在當時,拍照被指是一件能攝取人魂魄的妖術,但慈禧偏偏不信邪。

姐妹倆成了慈禧太后的御前貼身女官,主要職責是把多年在國外生活時候的所見所聞說給慈禧聽。有時候外國使臣夫人入宮覲見慈禧,德齡便在一旁充當翻譯。

除了慈禧的御用女官,德齡在皇宮,還有另一項工作,就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光緒十分熱愛音樂,而且對西方的鋼琴非常感興趣,所以經常讓德齡教他彈鋼琴。除此之外,光緒皇帝也向德齡學英文。根據德齡的記載,光緒皇帝十分聰明,每天一小時的英文課,沒過多久他就能默寫英語小短文了。

德齡(左)和慈禧。(網上圖片)

德齡(左)和慈禧。(網上圖片)

雖然德齡一直很受寵愛,但是在宮裡生活非常艱難,精神壓力很大,更重要的是,她看清了紫禁城圍牆中爾虞我詐、陰險詭譎的一面,讓她感到窒息。1905年3月,其父裕庚在上海病重,德齡借故出宮,12月,裕庚病故,德齡便以行「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

《德齡與慈禧》劇照。(圖:香港話劇團》)

《德齡與慈禧》劇照。(圖:香港話劇團》)

1907年,德齡和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後改做報館記者)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後隨夫去了美國,從此走上了用英文寫作的道路。

德齡之所以被稱為「公主」,緣於她在美國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紫禁城兩年》,當時她是用英文寫成的,於1911年清王朝終結時出版,署名是為「Princess Derling」,因此便冠以「公主」名號。書一出版,就立即引起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據說,晚清怪才辜鴻銘還欣然為之撰寫過英文書評,大為讚賞。

德齡和丈夫撒迪厄斯‧懷特。(網上圖片)

德齡和丈夫撒迪厄斯‧懷特。(網上圖片)

她出版的書籍,大多是記錄了皇宮內生活實情,包括清宮規矩、清宮習慣等,以至慈禧太后真實的飲食起居、言行舉止。雖然這些書中或許有部分內容準確性有待商榷,但是對歷史學家來說,卻依然是非常珍貴的材料。

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另一說是在美國加州)死於車禍,享年58歲,當時重慶中央通訊社還專門為此發過一條電訊,其標題即為《德齡公主撞車身死》。可見其「公主」之身份早已深入民心。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