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擠塞徵費」成效 還看政府勇氣

博客文章

「擠塞徵費」成效  還看政府勇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擠塞徵費」成效 還看政府勇氣

2022年06月18日 07:00

一如其他國際大都會,香港也面對交通擠塞的問題。其中,過海交通擠塞困擾市民已久,多年來為社會帶來沉重的社會成本,不但影響大家生活,也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我和身邊不少朋友都發現,不單紅隧和東隧在繁忙時間嚴重擠塞,連西隧也愈來愈多車,甚至不時出現間歇性擠塞。如果政府不採取任何行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所有使用過海隧道的市民也無一倖免,陷入齊齊擠塞的局面。

早在近二十年前,在我擔任交諮會成員時,當局已進行研究,但往往礙於過海隧道專營權的限制,加上增加隧道費向來都是敏感的民生議題,討論時容易集中在隧道收費的表面增幅,較少聚焦在擠塞時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車輛緩慢行駛時的不必要排放產生環保問題等,加上議會不時被反對派騎劫,難以帶領社會理性討論,更別說凝聚共識。

隨着望穿秋水的西隧專營權在明年8月屆滿,當局應把握時機,勇敢嘗試解決過海交通擠塞的問題。近日,政府建議在收回西隧後,配合不停車繳費技術,引入「擠塞徵費」,因應隧道在不同時段的擠塞情況收取不同費用,從而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過量的交通,以處理長久以來棘手的過海擠塞問題。

在政府介紹「擠塞徵費」概念後,不少媒體都關注徵費的水平,部分評論亦聚焦紅隧會否加價。翻查資料,紅隧收費的調整已是1999年,距今已有23年,部分車輛類別的收費更是40年來也沒有調整。老實説, 1972年紅隧開通時私家車收費為5元,當時足夠吃一頓4元的豬扒飯有餘,可見現今隧道費調控過海交通的能力已蕩然無存。在現階段,我認為社會不應為方案設限,大家應對所有選項持開放態度,藉務實、客觀和理性的討論,為「擠塞徵費」尋找最適合的收費方案。

過海隧道擠塞問題困擾多年,期望各方以務實理性態度討論。

過海隧道擠塞問題困擾多年,期望各方以務實理性態度討論。

可能有些私家車司機會覺得,「擠塞徵費」提出的效率優先,是向私家車開刀,對他們不公平。其實就算不看政府的數據,相信大家也不難觀察到,過海車輛中確實是私家車佔大多數,搭載的人也是「一個起,兩個止」,所以私家車效益較低是客觀的事實。平心而論,我覺得現在建議的「擠塞徵費」相對有效和公平,過往由於技術限制,僅能以平日最繁忙時段車流來釐定隧道全日的收費,變相令到即使在交通不太繁忙的時段,也要收取跟繁忙時段相同的隧道費,其實不大合理。現在提出的「擠塞徵費」,雖然繁忙時段的隧道費會較高,但其他時段不會有額外徵費,非繁忙時段的收費甚至可以更低。這種「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方式相對公平,尤其是對假日司機,和可以早一點或晚一點出行的駕駛者。至於需在繁忙時段過海的駕駛者,其實他們也會因其他駕駛者願意轉用非繁忙時段出車,減少遇到的擠塞和縮短行車的時間,亦可得到受惠。我相信大部分駕駛者揸車都是想快而並非想塞。

但是,我對政府建議的「擠塞徵費」也不是完全認同,例如當局提議把各過海隧道在同一時段的收費,調整至相若甚至均一水平,以鼓勵駕駛人士減少因隧道費差距而作不必要的繞道。我難以想像政府把紅隧和東隧的收費提升至西隧的水平以達至均一,這完全不符市民下調西隧收費的合理期望;但在另一邊廂,現時西隧繁忙時間的交通已飽和,若把西隧的收費大幅下調,則可能會吸引過多車輛使用西隧,令市民在有需要時失去唯一的快速過海通道,故此各隧道的收費水平需要小心處理。

作爲一個道路使用者,我當然最想路路暢通,但如果香港成功與内地通關,經濟活動和跨境旅運全面恢復,過海隧道的交通擠塞難免會更加嚴重。我認為政府現時建議實施「擠塞徵費」,以紓緩過海擠塞,是值得一試的。

除了「擠塞徵費」外,其實政府還需持續推展更多改善措施,例如建造設備更完善,公交路線更多更頻密和位置更便利的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包括足夠的泊車位等,以鼓勵市民泊車轉乘公交,和儘快規劃第四條過海隧道,以應對與日俱增的過海車流,以配合維港都會區的長遠發展。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鄭錦鐘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國安教育普及 香港由治及興

2024年04月20日 07:00

上周六開始至本周一的一連3天,多個紀律部隊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及開放日活動,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也舉行了三千人的大型講座,我參加了其中五項,每項現場都人頭湧湧,活動肯定增加了市民大眾對維護國家安全和對香港紀律部隊的了解。

我出席了警務處、入境事務處和海關三所學院的開放日,看見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同來,看儀仗隊、升旗禮、軍樂操及舞龍舞獅表演 ; 警隊和海關開放日更安排工作犬示範,大人小朋友看來很盡興,開心地與犬隻合照。

入境處開放日

入境處開放日

紀律部隊全民維護國家安全教育日加上學院開放日,確實做到官民同樂,及寓教育於娛樂,在攤位遊戲、展覽及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中,認識維護國家安全議題及各部門的工作,回想幾年前紀律部隊經常被妖魔化,開放日可以呈現紀律部隊正確面貎,讓市民正面認識這些部門。

港澳辦夏寶龍主任在周一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禮上致辭,夏主任講維護國家安全之外,更聚焦在香港未來發展路向,提出香港要實現「由治及興」的「五個需要」,包括守牢國家安全的底線、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對香港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作用、把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築固好發揮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主動適應新形勢新挑戰展現新擔當。

經常說香港踏入「由治及興」階段,但如何著手,許多人似乎未找到方向,疫情後經濟低迷,不少人懷念過去金融地產興旺,與西方關係良好的日子,期望以往的方程式可振興經濟,不過世事瞬息萬變,無論國際政治與環球經濟形勢,都不可能回到過去,只想著回到過去,對未來發展並無幫助。

傳統的金融仍是重要經濟支柱,如夏主任所講傳統優勢要鞏固好,但單靠這些不足夠,科技創新才是未來發展出路,猶記記2000年科網潮,當時流行一句俗語 : 「High tech hi 嘢,low tech 撈嘢。」大家仍然記掛著以往股票地產炒到癲的日子,但同一時期內地、印度、新加坡等對手已開始發展科技創新,香港沒有好好把握時機,至今時今日,香港不能再錯過機會,要參照夏主任所講,並引進全球高端創新人才,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數字經濟,投入一帶一路等,才能配合新時代,否則香港輝煌將永遠成為過去。

香港以往是中西方之間的超級經紀人,《國安法》和《基本法23條》立法完成後,不少西方傳媒訛稱香港一個兩制已完,但實際上香港的自由港地位,簡單低稅制、資金自由流動、與國際接軌、和監管制度等並沒有改變,香港仍一如以往,有條件擔任東、西方聯繫人的角色。

較以往優勝的,是現在香港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為後盾,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投入一帶一路就是融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的無限商機,港人應好好把握機遇。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鄭錦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