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歐盟禁運俄國煤炭開始生效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博客文章

歐盟禁運俄國煤炭開始生效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歐盟禁運俄國煤炭開始生效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2年08月12日 14:23 最後更新:14:36

繼歐盟國家達成削減天然氣用量協議之後,歐盟對俄羅斯的煤炭禁令近期也正式生效。但不管是煤炭還是天然氣,歐洲國家並不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禁煤令」生效,或許會讓歐洲本就脆弱的能源市場雪上加霜,同時受供需面趨緊影響,用煤成本上漲也會進一步推高歐洲通脹水平。

歐盟對俄煤炭禁運正式生效。

歐盟對俄煤炭禁運正式生效。

今年4月8日,歐盟27個成員國代表決定對俄羅斯實施第五輪制裁,其中包括對俄羅斯煤炭實行禁運。該禁令將在120天「過渡期」結束後生效,即8月10日前後。

8月10日午夜,歐盟就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設置的120天「過渡期」期滿結束,歐盟對俄煤炭禁運正式生效。

歐洲委員會發言人埃里克·馬梅表示,對俄煤炭禁令生效後,歐盟向俄羅斯進口煤炭的時期就告一段落了,不會再有進一步的豁免情況。據歐盟方面稱,此次禁令針對所有形式的俄羅斯煤炭產品,將影響四分之一的俄羅斯煤炭出口,造成總計約80億歐元的收入損失。

此次煤炭禁令是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一系列制裁計劃中的一部分。自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持續升級,俄羅斯貿易、金融、能源等多領域受到影響。但由於不少歐盟國家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對俄能源禁令在歐盟內部引發了不少爭議。

據了解,歐洲從俄羅斯主要進口兩種煤:用於發電廠燃燒的動力煤和用於煉鋼的冶金煤。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歐盟國家中,德國、波蘭、意大利和荷蘭等國最為依賴俄羅斯煤炭進口,這些國家從俄進口煤炭量佔其各自進口總量的65%以上。

同時,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國。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俄羅斯煤炭出口總量為2.23億噸,動力煤出口量約佔全球總貿易量的17%,焦煤出口量約佔全球總貿易量的9%。

為應對缺口,歐盟已經開始研究煤炭的替代能源。大宗商品追蹤機構Kpler數據顯示,自3月初,歐盟從俄羅斯以外的其他國家進口了1580萬噸的海洋動力煤,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其中最大的增加額來自南非和澳大利亞。

不過,有分析指出,俄羅斯出口至歐洲的煤炭大部分產自俄羅斯最西部的煤田,在運輸距離上有很大優勢,這部分煤炭供給預計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來源。

瑞銀分析師邁爾斯·奧爾索普表示,歐洲能否找到足夠的能源來取代俄羅斯煤炭進口,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此外,用煤炭來填補天然氣等能源缺口本身也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歐洲國家重開煤電廠緩解天然氣短缺問題。

歐洲國家重開煤電廠緩解天然氣短缺問題。

對俄煤炭禁令讓深陷能源短缺難題的歐洲再度遭遇挑戰。自去年冬天以來,能源短缺威脅的陰影一直籠罩著歐洲國家,加之近來歐洲遭遇極端熱浪侵襲,推升了電力消費需求,各國發電和用電需求激增。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將恢復到近10年前的創紀錄水平。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能源市場動蕩,煤炭前景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該機構7月預計,2022年歐盟煤炭消費量將在去年14%的增幅基礎上增長7%,全球煤炭消費量將同比增長0.7%,達到80億噸,且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

此外,由於近幾個月以來俄羅斯大幅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量,原本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歐洲國家越來越依賴煤炭。德國、奧地利、希腊、荷蘭等歐洲國家近日紛紛宣布,重開煤電廠或採取措施支持煤電,來緩解天然氣短缺問題。

由於供需面趨緊,歐洲煤炭價格屢創新高。根據英國阿格斯能源咨詢公司的價格評估,歐洲動力煤價格7月中旬就已升至每噸約400美元,遠高於一年前的130美元。

為了彌補煤炭供應缺口,歐洲各國紛紛囤煤。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歐洲國家近期持續從俄羅斯進口煤炭,一些國家甚至希望俄方提前交付合同約定的所有煤炭,以期在禁令生效前囤夠量。

但不少分析人士也擔憂,歐洲國家想靠囤煤渡過能源危機非常困難。高盛高級能源策略師薩曼莎·達特表示,盡管夏季煤炭供應很豐富,但是更長期依賴燃煤來代替天然氣意味著歐洲遲早得重新補貨,而到那時,由於進口禁令,歐洲國家已無法從俄羅斯進口煤炭。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對俄羅斯祭出多輪制裁,特別是擴展至能源領域後,歐盟自身經濟也遭受重創,包括通貨膨脹加劇、供應鏈紊亂、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等。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說,盡管今明兩年經濟將繼續增長,但增速將遠低於此前預期。只要俄烏衝突持續,前景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就會很高。

眼下,在能源使用上,歐洲國家也不得不「勒緊褲腰帶」。歐盟成員國7月26日達成一項政治協議,採取自願措施將今年冬季天然氣需求減少15%,以提高歐盟能源供應安全。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歐盟早前無中生有地挑起「新疆棉禁令」,導致彈藥原料短缺情況惡化,現今已無力援助烏克蘭足夠的大口徑炮彈。

根據環球時報「樞密院十號」,越來越多的歐洲軍火商直言,歐洲彈藥產量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特種棉花」——其實主要就是新疆短絨棉,但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在3月就「全面禁止新疆棉」達成原則性決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直言「今年3月前向烏克蘭提供100萬發大口徑炮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俄羅斯方面更是跟著放聲嘲諷,歐盟禁止進口新疆棉的政治決定實際上表明瞭歐洲官僚的短視。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截圖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截圖

據俄羅斯衛星網4月12日報道,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明確表示,歐盟在援助烏克蘭炮彈時面臨的困境,根本就是自己造成的。他表示:「從2022年9月開始,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其他機構一直在制定一項禁止進口所謂『強迫勞動產品』的法案,該法案幾乎就是完全針對中國。但在此期間,歐盟,包括歐洲軍火公司,繼續購買中國棉花以滿足自身需求。」

現代炮彈廣泛使用硝化棉作為發射藥,硝化棉的基本原材料就是棉短絨,而棉短絨則是棉花生產的重要副產品,更是一種戰略資源。長期以來,新疆是中國棉花的核心產地,因此歐洲想從中國引進棉短絨,根本就繞不過「新疆棉花」。

事實上,西方媒體也對此心知肚明,但因為所謂的「政治正確」,他們在報道歐洲軍火工業當前的困境時,故意用「中國特殊棉花」「中國棉短絨」取代「新疆棉」,生怕外界注意到這是被「西方制裁新疆棉」的回旋鏢砸到了。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的棉短絨貿易量佔到了全球棉短絨貿易總量的一半。人民網資料圖片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的棉短絨貿易量佔到了全球棉短絨貿易總量的一半。人民網資料圖片

例如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就提到,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短絨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的棉短絨貿易量佔到了全球棉短絨貿易總量的一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明·帕佩格就承認,「歐洲起碼有七成的棉短絨要依賴中國,考慮到現在的國際形勢,中國可能出於地緣政治原因等扣留我們棉短絨,所以我們只能在平時盡可能多買貨囤貨,以備不時之需。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萊茵金屬已經囤積了至少可供使用3年的中國棉短絨。即便是到了現在,萊茵金屬仍然會每月按時從中國購入棉短絨。」

為了改變歐洲對「中國棉短絨」——準確的是「新疆棉短絨」的依賴,歐洲第二大軍火製造商瑞典薩博公司表示,從長遠來看,各公司必須尋找製造關鍵材料的替代方法,以確保歐洲彈藥生產生態系統的安全。目前,正在開展用木材生產硝化棉的準備工作,但大規模生產尚未開始。薩博公司承認,這項技術仍然處在實驗室階段,而且成本非常昂貴。

換句話說,歐洲軍火企業們目前根本就沒有能力擺脫對「新疆棉」的依賴。

俄羅斯衛星網稱,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率先表示,不可能在3月前生產出100萬發炮彈以滿足烏克蘭的需求。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與他展開了辯論,要求歐盟各國的國防部長應該「做得更多、更快」,以實現增加彈藥生產的既定目標。但歐洲軍火製造商對這些只知道耍嘴皮子的政客發出明確警告:如果棉短絨供應問題得不到解決,不僅不可能增加產量,甚至不可能生產出以前的炮彈數量。

相關統計顯示,歐盟在彈藥生產領域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大幅增加,自2021年以來,歐盟增加了硝化棉相關產品的進口量。如2021年歐盟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硝化棉產品總量為1.4萬噸,2022年為1.52萬噸,而2023年的總進口量達到1.76萬噸,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卡申表示,按照歐盟的最新要求,如果放棄從中國引進短絨棉,也可以從美國和部分歐盟國家引進,但問題是每個國家的產量份額都非常小,因此供應將非常分散。他強調,這是一個明顯的規劃錯誤,歐洲人將為此付出時間和金錢的代價——未來兩年內,歐洲基本不用指望能建立取代「中國棉花」的供應鏈,更將付出天價費用。而烏克蘭能否等得起,恐怕就更不樂觀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