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象棋此「炮」不同彼「砲」 原來紅子早有優勢

歷史長河

中國象棋此「炮」不同彼「砲」 原來紅子早有優勢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象棋此「炮」不同彼「砲」 原來紅子早有優勢

2024年12月16日 10:00

有下過中國象棋的朋友,應該對於「炮」不會感到陌生。尤其在棋局的初期,「炮」起了主攻的作用,其後是出「車」,其次是「馬」。在傳統的中國象棋中,紅子與黑子的名稱是相近但不一的,比如紅子的「炮」對黑子的「砲」,卻原來兩者是不同級數的武器,可說是紅子是佔盡優勢。

中國象棋自推出後深受中外人士喜愛 (資料圖片)

中國象棋自推出後深受中外人士喜愛 (資料圖片)

相傳中國象棋的發明人是漢初的名將韓信,韓信善於用兵,有名的有「背水一戰」,用兵能「多多益善」。一部中國象棋,正好是重演當日楚漢之爭,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正是昔日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的寫照。而為了分別兩軍,所以紅方及黑方棋子數目雖然相同,但名稱卻異有差異。在紅子的「帥」、「仕」、「相」、「傌」、「俥」、「炮」、「兵」,對黑子的「將」、「士」、「象」、「馬」、「車」、「砲」、「卒」,原來暗中隱藏紅子的優勢。

更多相片
中國象棋自推出後深受中外人士喜愛 (資料圖片)

中國象棋自推出後深受中外人士喜愛 (資料圖片)

棋盤上的「楚河」及「漢界」表現中國象棋的原型是楚漢之爭 (資料圖片)

棋盤上的「楚河」及「漢界」表現中國象棋的原型是楚漢之爭 (資料圖片)

「砲」的原型是中國古代的人力投石機 (資料圖片)

「砲」的原型是中國古代的人力投石機 (資料圖片)

被視為最古老的象棋排局,載於《事林廣記》。(網上圖片)

被視為最古老的象棋排局,載於《事林廣記》。(網上圖片)

中國象棋是陪伴不少人成長的兒子玩物 (資料圖片)

中國象棋是陪伴不少人成長的兒子玩物 (資料圖片)

「炮」可以解作古代有發射燃燒能力的投石機,令人聯想到西方傳入的火炮,威力強大!(資料圖片)

「炮」可以解作古代有發射燃燒能力的投石機,令人聯想到西方傳入的火炮,威力強大!(資料圖片)

在今天,中國象棋可以繁衍生出不少產品,包括家居之用。(資料圖片)

在今天,中國象棋可以繁衍生出不少產品,包括家居之用。(資料圖片)

棋盤上的「楚河」及「漢界」表現中國象棋的原型是楚漢之爭 (資料圖片)

棋盤上的「楚河」及「漢界」表現中國象棋的原型是楚漢之爭 (資料圖片)

為何說紅子有優勢呢?話說中國象棋有紅子先行之說,這是因為紅方扮演的是「漢軍」,而楚漢之爭是漢方先行發動攻勢的,並成功取得天下,可以說設計中國象棋的韓信有意偏幫漢方,以至於紅子的「炮」似乎威力大於黑子的「砲」。

首先甚麼是「砲」呢?在中國古代,「砲」可以解作「投石機」,另有使用「礮」及「包」字。「礮」為「砲」的古字,「包」則是為了分別敵我而使用,與字義不符。據說中國投石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而說到投石機有名的戰績,當數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話說當時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一帶對峙,袁紹為了騷擾曹軍,使用名為「井欄」的大型攻城兵器,居高臨行攻擊曹軍,影響士氣。為了反擊,曹操麾下的劉曄製造了一種移動式的投石機,結果成果反制袁紹軍的井欄,其後才有烏巢之戰,成功燒毀袁紹軍的糧草,最終使曹操反敗為勝。

「砲」的原型是中國古代的人力投石機 (資料圖片)

「砲」的原型是中國古代的人力投石機 (資料圖片)

過據考究,中國製的「投石機」屬於人力機,威力較少。以唐朝與高句麗作戰時使用的投石機為例,可以拋出300多斤的石料,曾對高句麗的木製城柵造成重創。至於日後元軍用於戰場,名揚天下的重力投石機,據說是阿拉伯人使用傳自中國的「投石機」技術改良而成,所以又名為回回砲、襄陽砲。據《明史•兵志》記載:「古所謂砲,皆以機發石。元初得西域砲」。

被視為最古老的象棋排局,載於《事林廣記》。(網上圖片)

被視為最古老的象棋排局,載於《事林廣記》。(網上圖片)

中國石砲技術經阿瓦爾人最晚於6世紀傳至拜占庭帝國,更強大的配重投石機最早出現在12世紀末地中海東部區域,是中世紀的一種最大型的投石機,基督教和穆斯林勢力都有使用的記錄,南宋時隨蒙古傳入宋國。利用槓桿原理,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藥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拋出。此種拋石機經由伊斯蘭地區傳入宋國而被稱作「回回砲」。到了14世紀中期,有的拋石機能拋射將近1000磅(約454公斤)重的彈體,威力巨大,非中土砲可比。

中國象棋是陪伴不少人成長的兒子玩物 (資料圖片)

中國象棋是陪伴不少人成長的兒子玩物 (資料圖片)

「回回砲」成名於南宋末年的宋元襄樊之戰。據《元史•世祖紀七》:「回回亦思馬因創作巨石炮來獻,用力省而所擊甚遠,命送襄陽軍前用之。」據載元軍即曾用回回砲射中襄陽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踰城降者」,可見其威力。據說南宋軍隊也曾經仿造回回砲,《宋史•兵志十一》載:「咸淳九年(1273年),沿邊州郡因降式,制回回砲。有觸類巧思,別置砲遠出其上」。宋人鄭思肖在《心史》中記載:「其回回砲法,本出回回國,甚猛於常砲」,又「其『回回砲』甚猛於常砲,用之打入城,寺觀樓閣,盡為之碎」。宋人徐霆曾經對回回砲評價說:「回回百工技藝極精,攻城之具尤精」,「攻城之具」,就是回回砲。

「炮」可以解作古代有發射燃燒能力的投石機,令人聯想到西方傳入的火炮,威力強大!(資料圖片)

「炮」可以解作古代有發射燃燒能力的投石機,令人聯想到西方傳入的火炮,威力強大!(資料圖片)

現在再說「炮」字。「炮」字左「火」右「包」,可以解作有發射燃燒能力的投石機。火炮因為帶有燃燒能力,容易對敵方造成二次傷害,所以古今以來對於火攻都是有所保留的,如《孫子兵法》把「火攻」置於較後的第十二篇,並明言︰「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可見火攻對敵方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而在現代軍事,自燃性也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如美軍坦克使用的貧鈾穿甲彈,因為帶自燃性所以容易引起目標中彈後的火災,曾引起不少的爭議。

在今天,中國象棋可以繁衍生出不少產品,包括家居之用。(資料圖片)

在今天,中國象棋可以繁衍生出不少產品,包括家居之用。(資料圖片)

現代火炮傳入中國是較晚的事情,比較有名的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紅衣大炮」(原稱紅夷大炮),最有名的戰績是在寧遠大捷中打敗日後的滿清,據說更成功擊殺努爾哈赤。所以不論從推出時間及威力來說,火「炮」應該遠在石「砲」之上,那麼擁有「炮」的紅子是遠比擁有「砲」的黑子的確擁有不對稱的優勢。不過近來新出的中國象棋普遍不分兩子的「炮」、「車」及「馬」已採用相同的寫法,也許是出於製作的便利,或是出於公平的考慮,畢竟下棋應該是君子之爭。

往下看更多文章

蒼頭軍「異軍突起」 陳嬰棄稱王歸順項梁

2025年01月24日 20:00

「異軍突起」這個成語的典故最早是出自於西漢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的《項羽本紀》有言:「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無道。在天下百姓都怨聲載道的情況下,陳勝、吳廣的揭竿起義率先為秦末亂事拉開了帷幕。農民戰爭隨着各地起義軍的響應,很快變成了傾覆秦朝的一股巨大勢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當時在東陽縣,有個名叫陳嬰的人。身為東陽縣令史的他,因為在任職期間謹言慎行,為人又忠厚,所以在秦朝末年被尊稱作「長者」。在東陽縣享有盛譽的他,一直被當地的少年當成楷模和榜樣。因此,當縣內年輕人在起義風潮的影響下殺掉東陽縣的縣令後,都希望陳嬰來主持大局。因為東陽縣的縣令死後,東陽縣一時陷入群龍無首的窘態,要是沒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指揮民眾,恐怕會亂事叢生。

雖然陳嬰早就因為反對秦朝的暴政而辭了官,但在年輕人的熱情鼓動下,陳嬰最終答應出任首領一職。因着陳嬰寬和、信義的名聲,不少外鄉人都慕名而來。就這樣,陳嬰所統領的人數由一開始的三千人變成了三萬多人。陳嬰的隊伍因為頭上戴了一圈黑巾,所以又被稱之為蒼頭軍。由於蒼頭軍發展迅速,且聲勢浩大,所以人們都對這一下子突然冒出來的蒼頭軍十分感興趣。儘管陳嬰沒有自立為王的打算,但架不住眾人的呼聲,所以也同意了稱王一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陳嬰的母親卻站出來勸說陳嬰,溫聲細語地說: 「自從我嫁到陳家,就沒聽說過祖上出過甚麽達官貴人。如今,你當了三萬多人馬的首領。看似威風無限,其實這根本不是甚麼好事⋯⋯」她見兒子面露不解,欲言又止了一番,決定繼續說下去:「倒不如你率領眾人,歸順於實力雄厚的義軍首領。那麼到時候起義成功,你至少可以被封為王侯將相;但萬一起義失敗,也沒有人會責怪你的。」陳嬰一向孝順,所以他聽從母親的話,不敢稱王。

他把部下都召集起來,鄭重地說:「我出身寒門,實在是不敢稱王。我聽說如今起義的項梁正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想必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成功率兵滅秦,所以我決定帶領大家去投奔他,你們意下如何?」將士們都覺得陳嬰言之有理,所以都表示同意。因此在項梁率兵過江時,陳嬰便率眾歸順了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異軍突起」這個成語,成語原義是指另組一支軍隊,自樹一幟;現在多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