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緊張局勢近期不斷升級,美國除了在政治上通過所謂的「竄訪」「交流」挑釁中方底線外,還加大了對台軍售、部署武器庫等一系列軍事動作。近日,台灣媒體又披露,美軍預計將派遣200名軍事教官進駐台灣,向台軍士兵傳授烏克蘭戰場經驗,企圖以此來提升台軍面對解放軍渡海登島時的戰鬥力。美方的目的是讓中國面臨俄軍同樣的困境,而解放軍早有防備,已經提前採取了多種應對措施。
台軍演習訓練。
據多家台媒消息,美軍印太司令部計劃向台灣派駐近200名現役教官,協助台軍訓練並提出改進意見。這些教官中有80%為陸軍人員,也就是有160名擁有現役實戰經驗的教官,將分別進駐台陸軍新兵訓練中心和後備部隊旅,實地評估台軍基層部隊的訓練優缺點,然後針對性地提升訓練水平。而台軍將在今年下半年,歸納整理美軍教官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然後納入明天其恢復的「一年義務役」訓練科目。
點擊看圖輯
台海緊張局勢近期不斷升級,美國除了在政治上通過所謂的「竄訪」「交流」挑釁中方底線外,還加大了對台軍售、部署武器庫等一系列軍事動作。近日,台灣媒體又披露,美軍預計將派遣200名軍事教官進駐台灣,向台軍士兵傳授烏克蘭戰場經驗,企圖以此來提升台軍面對解放軍渡海登島時的戰鬥力。美方的目的是讓中國面臨俄軍同樣的困境,而解放軍早有防備,已經提前採取了多種應對措施。
據多家台媒消息,美軍印太司令部計劃向台灣派駐近200名現役教官,協助台軍訓練並提出改進意見。這些教官中有80%為陸軍人員,也就是有160名擁有現役實戰經驗的教官,將分別進駐台陸軍新兵訓練中心和後備部隊旅,實地評估台軍基層部隊的訓練優缺點,然後針對性地提升訓練水平。而台軍將在今年下半年,歸納整理美軍教官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然後納入明天其恢復的「一年義務役」訓練科目。
有台灣分析人士認為,美軍派軍事教官,會對台軍的訓練內容作出重大調整。在此之前,台軍訓練主要是在海上或海岸,應對解放軍的渡海登島。現在美軍教官來了,訓練科目將變成城市巷戰。而台軍改成「一年義務役」時,美國還嫌太短,想要台軍改成3年義務役。台軍是有自己的訓練科目的,現在美軍派教官,表明美國對台軍的戰略定位有所調整,才會派人讓台軍在時間內改變訓練科目。
美軍此前曾對台軍進行評估,認為台軍的防御存在缺陷,難以有效應對解放軍現代化的攻擊。由此看來,美軍派出教官訓練台軍,明顯是在參照烏克蘭模式行事。根據此前的報道,美國和北約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就通過《新明斯克協議》,一邊拖住俄羅斯,一邊系統性地向烏克蘭派遣教官或是軍事觀察團,一邊向烏克蘭軍隊傳授現代戰爭經驗,同時這些軍事人員還進行抵近收集俄軍情報。這一計劃對烏克蘭如今抵抗俄羅斯的進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美國想把這一模式復制到台軍身上了。
對於美方的危險舉動,中方早有准備。解放軍各大院校和研究單位,早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初就開始認真系統地研究雙方戰例,分析總結雙方的戰法和經驗教訓。在俄烏衝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不少西方媒體都報道稱,解放軍一直在對烏克蘭戰場上的戰況進行分析,包括亞速鋼鐵廠的防守、滲透俄境內搞破壞等。俄方甚至認為解放軍對俄烏衝突中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的使用等方面,研究得比俄軍還要透徹。以此來總結發現美製武器裝備,以及美軍使用的技戰術,在未來潛在的台海戰爭中,能對解放軍的作戰產生多大影響。
同時中俄在高級指揮人才培養上也有大規模的合作。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4月中旬訪俄期間,與俄國防部共同商定,將在俄軍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專門設置一個系,用來培訓中國學員,在今年秋天,就將有20多名解放軍軍官前往俄軍總參軍事學院的高級進修班學習。而這些軍官赴俄學習的重點,無疑就是俄軍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作戰經驗。
上個月,台軍步兵117旅在實施14天新制「教召」的時候,有民眾就看到了疑似是美軍人員,並在現場對台軍訓練提供建議。台軍所謂的「教召」,是對已經退役的後備軍事人員進行教育召集,並集中展開軍事訓練。新制相比於舊制,從此前的兩年一訓改為一年一訓,訓練天數從5至7天提高到了14天,訓練時數從46至66小時提升到了136訓練小時。
訓練內容也大幅增加,包括多種武器的射擊訓練,如手槍、步槍、機槍和迫擊炮。還有戰鬥訓練、班組攻擊及防御、工事構築、戰場傷員急救、地形地物利用、破壞通過障礙物、戰場突發情況處置等。美軍教官的任務,就是要針對這些訓練內容,提出改進意見。
台軍被教招人員報到現場。
有台灣分析人士認為,美軍派軍事教官,會對台軍的訓練內容作出重大調整。在此之前,台軍訓練主要是在海上或海岸,應對解放軍的渡海登島。現在美軍教官來了,訓練科目將變成城市巷戰。而台軍改成「一年義務役」時,美國還嫌太短,想要台軍改成3年義務役。台軍是有自己的訓練科目的,現在美軍派教官,表明美國對台軍的戰略定位有所調整,才會派人讓台軍在時間內改變訓練科目。
有台灣綠媒聲稱,美軍的新兵訓練時長為22周,由於現代戰爭很少有野外作戰,因此會對台軍新兵進行60個小時的城市巷戰訓練。新兵會在模擬城鎮訓練場,接受戰術與走位等訓練,這樣一套訓練下來,至少會消耗2500發子彈,美軍教官會緊貼實戰「手把手地教」。
綠媒還稱,美軍教官都是具真正實戰經驗的,會真的把所有戰場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全都模擬一遍,讓台軍新兵去應對,而現在台陸軍特戰隊已採用美式訓練,「搞不好台軍普通部隊未來也會採用美式訓練」。
台軍士兵進行限制空間戰鬥(CQB)突入訓練。
美軍此前曾對台軍進行評估,認為台軍的防御存在缺陷,難以有效應對解放軍現代化的攻擊。由此看來,美軍派出教官訓練台軍,明顯是在參照烏克蘭模式行事。根據此前的報道,美國和北約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就通過《新明斯克協議》,一邊拖住俄羅斯,一邊系統性地向烏克蘭派遣教官或是軍事觀察團,一邊向烏克蘭軍隊傳授現代戰爭經驗,同時這些軍事人員還進行抵近收集俄軍情報。這一計劃對烏克蘭如今抵抗俄羅斯的進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美國想把這一模式復制到台軍身上了。
而對台軍後備部隊進行訓練,也是吸取了烏克蘭軍隊的經驗教訓。現在,烏克蘭現役部隊已經消耗殆盡,需要進行動員征兵。而新征召的新兵,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投入戰場,因此許多新兵訓練不足。近日,在波蘭進行「速成班式」訓練的烏克蘭坦克駕駛員,就出現了相撞事故,導致一輛德製豹2A4坦克遭到另一輛坦克「碾壓」,造成通常只有殉爆時才會發生的炮塔與車體分家的事故。因此美軍才會提出改進台軍訓練的內容。
烏軍新兵在波蘭參加坦克駕駛速成班,把豹2A4炮塔撞飛。
對於美方的危險舉動,中方早有准備。解放軍各大院校和研究單位,早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初就開始認真系統地研究雙方戰例,分析總結雙方的戰法和經驗教訓。在俄烏衝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不少西方媒體都報道稱,解放軍一直在對烏克蘭戰場上的戰況進行分析,包括亞速鋼鐵廠的防守、滲透俄境內搞破壞等。俄方甚至認為解放軍對俄烏衝突中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的使用等方面,研究得比俄軍還要透徹。以此來總結發現美製武器裝備,以及美軍使用的技戰術,在未來潛在的台海戰爭中,能對解放軍的作戰產生多大影響。
解放軍通過學習包括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獲得的諸多實戰經驗教訓,成為有效應對美軍竄台傳授經驗的辦法之一。
解放軍進行登島演練。
同時中俄在高級指揮人才培養上也有大規模的合作。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4月中旬訪俄期間,與俄國防部共同商定,將在俄軍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專門設置一個系,用來培訓中國學員,在今年秋天,就將有20多名解放軍軍官前往俄軍總參軍事學院的高級進修班學習。而這些軍官赴俄學習的重點,無疑就是俄軍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作戰經驗。
俄軍總參軍事學院負責中高級軍官的培訓。
此外中國新修訂的《徵兵工作條例》將於5月1日正式施行,值得重點關注的是,此次修訂的內容中,突出以大學生為重點徵集對象,強調了「二次入伍」、「戰時可重點徵集退役軍人」等規定,這意味著中國對新兵的文化素質要求有了大幅提升。而之所以作出這一調整,主要還是為了提高解放軍的綜合素質,以適應軍改後全新的作戰需要,國防部也表示,修改徵兵條例,是為了規範和加強徵兵工作,服務於國防需要,徵集高素質兵員,集中力量備戰打仗。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提出超級全能艦艇概念,裝備電磁軌道炮的核動力航母,這意味著什麼?
這種用新時代武器武裝起來的超級艦艇,具備強悍的防空、反潛、反艦、對陸、反導能力,而且還有相當可信的真實作戰能力。
網絡流傳的中國未來航母概念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在業內專業期刊提出了一種未來戰艦概念設計,可以將海軍艦隊改造成星球大戰風格的超級艦艇。傳統超級航母可以搭載大量戰機,但自身防衛能力非常有限,而中國這種新概念艦艇依靠先進的綜合電力系統,可以有效地將艦上核反應堆提供的充沛能量轉化為高功率武器所需的電磁能,因此它可以裝備大量電磁武器,如電磁軌道炮、線圈炮、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等,從而能夠準確地執行防空、反潛和反導攔截任務,並對海上和陸地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例如艦載電磁軌道炮可以用高達7倍音速的制導彈藥打擊臨近空間目標。
《亞洲時報》認為,這種未來戰艦可以看成是對蘇聯時代航空巡洋艦概念的現代演繹。蘇聯海軍最初提出航空巡洋艦(載機巡洋艦)時,是希望它能結合航母和巡洋艦的特點,這類艦艇包括著名的「基輔」級航母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與傳統航母完全依靠艦上的艦載機聯隊來獲得攻擊力不同,蘇聯航空巡洋艦可以用強大的艦載武器應對水面、空中和水下的威脅。但受當時技術條件的影響,航空巡洋艦的實際表現並不理想——由於大量武器佔據了約一半的艦艇空間,導致飛行甲板和機庫很小,能搭載的飛機太少,而且適航能力很差,最終表現為艦載機和武器都想要,結果兩頭不討好。外界普遍認為,「基輔」級航母實際是一款相當不成功的設計。
然而,新技術的發展,讓中國設計的這款超級戰艦能夠克服之前蘇聯海軍面臨的困難。
電磁武器的體積很小,佔用的艦上空間非常有限,而且更為安全,因此不需要額外過多擠佔航母上艦載機的空間。例如電磁軌道炮發射炮彈時的速度遠高於傳統火炮,而且它不需要危險的發射藥,因此它不但發射的炮彈速度更快、威力更大,而且佔用的艦上空間更少,這也意味著未來可以不對核動力航母進行大規模改進,就可以使其具備相當可觀的攻擊能力。
不過,雖然馬偉明院士提出的這種全能型戰艦聽上去很理想,但它的研製難度非常大。可以說,只有中國在電磁技術領域實現創新性突破之後,這種充滿科幻色彩的未來戰艦才有實現的可能。
首先,就是中國在綜合電力系統方面的獨步天下。儘管英美率先在該領域實現突破,但無論是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還是美國的「福特」級航母,它們使用的綜合電力系統技術並不成熟,存在設備體積和重量大、系統效率低、供電連續性差等問題。外界認為,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採用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技術先進程度比英美最新航母領先一代。這也是為何常規動力的福建艦能夠與核動力的「福特」級同樣採用高耗能的電磁彈射系統的關鍵因素。
其次,中國在電磁武器領域也已經全球領先。
不同於美國研製電磁軌道炮時的半途而廢,中國研究人員正在努力解決軌道炮的開發問題。美國認為,電磁軌道炮在炮管設計、使用壽命和能承受發射炮彈時的功率脈衝、熱量和壓力的材料方面存在不可逾越的難題。而中國科學家卻已經突破這些技術障礙。
《亞洲時報》稱,「中國正在加強電磁軌道炮的武器試驗,並試驗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導軌上塗抹液態金屬以減少射擊磨損,以及使用特殊塗層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射擊造成的傷害。」同時,中國還在開發其他類型的電磁武器,包括高能微波武器以及發射重量全球第一的線圈炮等。
此外,採用常規動力的福建艦雖然能夠使用電磁彈射裝置,但可能還無法同時滿足電磁彈射與電磁武器的龐大能源需求。而中國第四艘航母很可能是核動力設計,這將為電磁軌道炮和電磁彈射裝置等能源密集型裝備提供充沛的動力來源。
報道猜測,中國這種全能戰艦未來還將部署到南海,與陸基飛機、導彈、海軍艦隊和島嶼守軍共同保護中國戰略核潛艇在該海域的活動自由。再加上中國在先進反潛技術方面的突破,如極低頻和太赫茲信號檢測,結合衛星圖像、合成孔徑雷達等技術,可能會導致美國的戰略核潛艇比以前更容易受到攻擊,「將對美國的核威懾和美國向其盟友提供的核保護傘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