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禁《榮光》歌的域外執行

博客文章

禁《榮光》歌的域外執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禁《榮光》歌的域外執行

2023年06月07日 18:51 最後更新:12:01

律政司司長入稟法庭申請禁制傳播《願榮光歸香港》歌曲。律政司司長在入稟狀直指《願榮光歸香港》的旋律和歌詞,旨在意圖煽動他人分裂國家,違反《港區國安法》第21條,或具有《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列明的煽動意圖,主張香港從中國分離出去。

政府發言人其後解釋,《榮光》歌自2019年廣泛流傳,歌詞內容含有已被法庭裁定可構成煽動的口號,而有關歌曲近期亦多次被錯誤表述為「香港國歌」,對國歌造成侮辱,故需要入稟禁制。
近年,多次在國際體育比賽中,主辦方播了《榮光》歌作香港的國歌,而非真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特區政府除了尋求體育組織收緊提供國歌的程序,並聯絡主辦單位盡量確保不再播錯之外,亦曾要求谷歌等搜索平台在搜尋香港的國歌時,不要錯誤列出《榮光》歌作為搜尋結果,但被相關搜索平台拒絕。特區政府最後決定入稟申請禁制令,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有人認為申請禁制令未必成功,即使成功申請,亦未必有用。可以在這裡略作分析。

第一,能否取得禁制令的關鍵是《榮光》歌有無煽動分裂國家的內容。《榮光》歌歌詞最後一段為「要光復,這香港,同行兒女,為正義,時代革命…」歌詞內藏2019年黑暴運動的「時代革命、光復香港」口號。而首宗《港區國安法》案件於2021年7月審結,當時法院的判詞指被告打出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有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意思,也有煽動公眾支持分裂國家的含意。

所以,這宗禁制令申請,關鍵是要確認《榮光》歌有無煽動分裂國家,若有,就應該禁制;若無,就不應該禁制。

第二,本地執行禁制令。假設法庭頒出禁制令,本地的所有網上平台都要移除《榮光》歌,否則就違反禁制令,直接觸犯「藐視法庭罪」。海外網站很可能不會移除《榮光》歌,所以搜索平台仍可能搜到海外網站的相關連結。政府有兩個進一步行動的方向,第一個是要求電訊公司協助禁制海外相關網站;第二個是要求守法的搜索平台不再展示相關的海外連結。而相關平台是否需要移除這些《榮光》歌連結,很可能是另一場法律仗。

在過去的誹謗案官司中,搜索平台號稱自己只是一個平台,無辦法確保搜索出來的內容有無誹謗。不過,如果有被誹謗的當事人向平台投訴,而平台拒絕封禁展示有誹謗內容連結,平台本身亦可能要負上法律責任,若願意禁有關連結就沒有問題。同樣道理,如果《榮光》歌被禁制,在香港有分公司的外國搜索平台,如果不肯移除《榮光》歌連結作為搜索結果,亦有可能會被控藐視法庭。

第三,域外覆蓋。更大的挑戰是在境外發生的事情。由於播錯國歌大多數是在國際體育賽事當中發生,並不在香港境內,這會造成執法的一大困難。不過,據《港區國安法》第38條規定,「不具有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在香港以外針對香港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適用本法」。換言之,《港區國安法》覆蓋域外人士。假設搜索平台在香港移除了《榮光》歌的搜索結果,但在海外搜索時,照樣顯示《榮光》歌的搜索結果,特區政府的確有執法困難。不過,若外國體育組織明知而播放這首香港禁制的歌曲,亦會違反《港區國安法》。各個體育總會可以提醒當主辦單位,不要播放《榮光》歌,以免觸法香港法律。

香港以至國家,當然不像美國一樣有長臂管轄,可以在世界各國拉人。但假若《榮光》歌被成功禁制,經過適當的宣傳,相信對境外組織仍一定的阻嚇作用。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為何不大水漫灌?

2023年09月29日 18:29 最後更新:17:34

中國經濟復甦的力度未及預期,美西方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又再登場。有朋友問起,中國是否無力挽救疲弱的經濟?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個層次,第一,中國經濟是否如此差勁?

內地樓市股市表現較差,出口比較疲弱,相關行業人員的日子不好過。然而中國的內需,特別是中低端內需,仍然火熱,不覺得經濟全面轉壞。如看中國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仍有5.5%。中國經濟只是反彈力度不如預期,並非全面轉冷,而踏入7、8月,更有逐步向好的訊號。

第二,中國政府是否無力救市?

我們深受西方經濟政策的影響。過去20年,以美國為首的政府或央行行長,都不想民眾承受一丁點痛苦,所以每遇到經濟衝擊,便大力採用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去挺經濟。以聯儲局主席為例,只有在80年代初主政的沃爾克會是「鷹派」,會下狠手控制通脹,他曾經一度將指標利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0厘。但在格林斯潘上台後,歷任行長都是「鴿派」,這幾十年來美國基本上無痛,一遇到經濟衝擊,聯儲局便大量減息,甚至「量化寛鬆」大力放水,支撐經濟。

中國過去大體上都跟隨西方做法,只是做得不像美國那樣激烈而已。最典型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借國際會議的機會,向中國總理溫家寶遊說,指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可能帶來全球衰退,若中國不全面放水,亦會大受其累。

結果中國推出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計劃,提供極其進取的財政政策,大搞建設,客觀效果是資金氾濫,2009年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率高達26%,錢多得驚人!

放水救市的好處是即時頂住經濟,將股市樓市撐起,大家馬上由地獄回到天堂,股照炒,舞照跳。但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遺害極大,一方面製造出大量無效的建設。而私人市場因資金成本便宜,也會作出很多無用的投資。浪潮過後,就剩下一堆又一堆大白象工程或過剩的產能。

習主席在2012年上台後,努力進行去槓桿工作,消化過剩的產能,也是為2008年的大水漫灌埋單。

如今中國處理宏觀經濟的思路,與美國的想法更是分道揚鑣,因而出現經濟問題。中國所採取的措施並非大水漫灌,即使放水,也是比較有針對性,比較克制,甚至可以說是「唧牙膏式」的。這種細緻式的救市方式,令人覺得痛感仍然存在,但副作用也肯定沒那麼大。

反觀美國,表面上聯儲局暴力加息,收緊貨幣政策。但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則極其寛鬆,在財政上大量放水,大搞建設。美國今年5月的財赤飆升至2400億美元,遠比去年同期的660億美元財赤高。而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本財年首8個月,美國錄得1.165萬億美元財赤,前一年度同期赤字只為4260億美元。美國是鉅額發債,天量的金錢,以財政支出的方式,注入市場,所以在美國加息的同時,美國經濟好像保持相當的榮景,其實亦是以財政政策灌水所致。

截至2023 年2季度,美國滾動12 個月財政赤字率佔GDP 比重已經高達8.4%,而中國的比例只有3%。中國不搞美國那一套,要蒙受短期的痛楚,但長遠而言,中國經濟會比美國健康得多。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