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批准對台出售F-16搜索與跟蹤系統 直接瞄准殲-20

博客文章

美國批准對台出售F-16搜索與跟蹤系統 直接瞄准殲-20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批准對台出售F-16搜索與跟蹤系統 直接瞄准殲-20

2023年08月26日 13:29 最後更新:13:32

最新美國對台軍售,為台軍對抗解放軍殲-20隱形戰鬥機提供重要裝備。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23日宣布,美國國務院批准售台F-16戰鬥機的紅外搜索追蹤系統(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IRST),總金額約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在金額上看似「不起眼」的美國對台軍售,背後卻包含了一個明顯的軍事動向。

美國「動力」網站23日稱,如果美國向台灣出售IRST吊艙,將為其裝備的F-16V戰鬥機提供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裝備,即「可以發現和跟蹤空中目標,特別是解放軍殲-20戰鬥機這類的隱形目標」。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截圖。

IRST是被動工作的紅外探測設備,專門通過目標的紅外輻射來確定目標的方位,期間不發出任何信號。由於IRST 「只看不說」,因此最大的特點是隱蔽性好,不受電磁干擾的影響,可以在對手沒有發現的情況實施隱蔽探測和攻擊。長期以來,IRST是蘇聯/俄羅斯以及部分中國戰鬥機的重要裝備,相比之下,西方戰鬥機對此興趣不大,尤其是美制戰鬥機基本都沒有配備該設備。

IRST已經是殲-10等解放軍主力戰機的標配。

IRST已經是殲-10等解放軍主力戰機的標配。

不過這種傳感器最近在西方,特別是美國戰鬥機上開始頻繁出現。由於大部分西方戰鬥機在設計之初沒有加以整合IRST,因此只能以外掛吊艙的方式作為補救。「動力」網站稱,西方戰鬥機的這種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和隱形巡航導彈等先進空中威脅的出現」。

殲-20隱形戰鬥機。

殲-20隱形戰鬥機。

報道認為,最可能提供給台軍的IRST設備就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當前大力推銷的「軍團」吊艙(Legion Pod)。它屬於模塊化裝備,可以通過配備不同設備執行包括通信中繼在內的各種任務。IRST提供了一種發現和跟蹤潛在空中威脅的新方式。它的優點在於不會被雷達隱形設計欺騙,也不會受到旨在干擾雷達和其他射頻發射的電子戰攻擊的影響。因此在遭遇隱形戰機和強烈電子戰攻擊或兩者兼而有之的情況下,IRST可以為執行任務的飛機提供取代傳統雷達的寶貴解決方案。與主動搜索模式下運行的雷達不同,IRST傳感器完全是被動的,這意味著目標也不會知道它們已經被發現。

此外,「軍團」吊艙還可以通過聯網的方式,可以更快速地通過多個方位數據進行三角函數計算,完成對特定目標的高精度跟蹤。

F-16進氣口邊的「軍團」吊艙,就是紅外搜索和跟踪系統(IRST)。

F-16進氣口邊的「軍團」吊艙,就是紅外搜索和跟踪系統(IRST)。

美媒認為,台灣空軍不但面臨解放軍殲-20等隱形戰鬥機的威脅,同時還可能在台海空域作戰時遭遇復雜的電子戰干擾,而「軍團」吊艙正好能在這類環境發揮最大作用。

不過另一方面,台軍F-16V這種臨時加掛的IRST吊艙,不但佔據了一個外掛點、增加了飛行阻力,而且在探測性能、範圍和使用便捷等方面也明顯不如設計之初就整合到機體內部的解放軍戰機,何況解放軍現在對台軍擁有的體系化作戰優勢,根本就不是美軍提供的某種武器裝備就能抵消的。

這是美國拜登政府第11度對台軍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表示,美國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817公報的規定,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准則,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危害台海和平穩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25日指出,美方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惡劣行徑,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武裝台灣,停止提升美台軍事聯繫。張曉剛強調「以台制華」注定失敗,「以武謀獨」死路一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心情少少激動 福建艦離開碼頭 海試就在眼前

2023年11月25日 11:00 最後更新:11:11

關於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動態,一直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海外媒體和分析人士近日注意到,衛星圖片顯示,去年下水以來一直在碼頭舾裝、進行繫泊試驗的福建艦已經在拖船輔助下離開碼頭。相關分析認為,這艘「史上最強大常規動力航母」的海試即將展開。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短暫離開碼頭。西方海軍情報分析專家薩頓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離開碼頭,可能是執行傾斜試驗或清理之前船底的淤泥,而且外側航道的上海吳淞口零號錨地船隻也被清空大半。報道由此猜測,福建艦距離正式海試已經不遠了。

台灣《聯合報》稱,對照一周前衛星照片,福建艦周圍有多艘拖船,福建艦與碼頭間距離拉大,顯示福建艦是被多艘拖船拖曳離開碼頭。照片還顯示,甲板上的紅色方塊,推測是重物小車,可能在執行小車重物彈射試驗。中時新聞網稱,從衛星圖片上看來,有不少於6艘大型拖輪正在將福建艦拖離碼頭,「國外媒體與軍事觀察人士注意到,福建艦已緩慢地偏離碼頭,顯見已經啟動首次海試作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介紹,電磁彈射系統是攸關航母整體戰鬥力、作戰靈活性的最核心部件之一。但在電磁彈射器軌道正式完工後,並不意味艦載機的彈射時刻馬上到來。為了穩妥慎重起見,在彈射艦載機之前,會用與艦載機等重的彈射車進行大量測試。重達幾十噸的試驗車,被電磁彈射的巨大動能彈出後,快速飛出甲板落入海面,而後會由拖船打撈送返航母,再次進行彈射測試。

此舉是為了充分檢驗彈射軌道性能,確保萬無一失。譬如,彈射器的穩定性和靈敏度就需要反覆驗證。因為海上飄浮環境條件下,電磁彈射軌道的性能與陸地試驗時會有所差異。

香港軍事評論員梁國樑認為,福建艦進行的重物小車電磁彈射試驗,是在第三號電磁彈射器進行,這項試驗是模擬飛機在甲板的彈射起飛過程,在海試前和海試後都會進行多次,但他認為,福建艦應該很快進行海試,「不會推到明年」。

《聯合早報》的分析稱,通過對福建艦彈射器與航母的長度數據對比,發現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長度達110米,與美國最新福特級航母的彈射器長度相近,而美國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彈射器長度只有99米。也就是說,福建艦在噸位不及尼米茲級航母的情況下,彈射器長度卻比尼米茲級航母長了11米。福特級航母最大彈射重量是45噸,以此估計,福建艦航母電磁彈射器彈射重量應該會在40噸以上,大於尼米茲級航母蒸汽彈射器的34噸。

報道還引用軍事裝備專家王雲飛的分析稱,航母的彈射載荷當然越大越好:一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燃油,增大航程或作戰半徑;二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彈藥,增強對海、對地或空中打擊能力;三來可以讓艦載預警機、運輸機等有更多載荷執行保障任務。

8萬噸級的福建艦去年6月下水,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母,也是繼美軍福特號航母後全球第二艘電彈航母,同時還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借助電磁彈射系統,福建艦可以搭載殲-15T彈射型戰機、殲-15D電子戰機、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攻擊-11艦載無人機等多種機型。艦載機的數量、種類、作戰體系較之前的遼寧艦、山東艦有重大飛躍。

台灣媒體還猜測稱,福建艦未來最重要的幾個海試項目包括動力與操控系統有效性試驗、電力系統滿負荷試驗、高速轉彎試驗、作戰系統測試評估、電子設備運行試驗、艦載機指揮控制系統試驗、電磁彈射器運行試驗、艦體抗衝擊試驗等。但福建艦首次海試應該不會測試電磁彈射器,在第3次海試時再進行的可能性比較大。根據前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經驗,福建艦大約需要進行9次海試。但也有分析認為,由於福建艦採用的新技術遠比山東艦多,因此海試過程可能更長。

台媒稱,預計將上艦的空警-600預警機與殲-35戰鬥機正加緊試飛,它們將首次與福建艦在海上進行電磁彈射試驗,直至該艦完成所有海試任務。考慮到全部測試大約要16個月時間,屆時應該會有12架殲-35完成電磁彈射起飛訓練。此外,首次登艦的空警-600也將首次進行海上彈射起飛訓練。

報道稱,美軍首次裝備電磁彈射器的福特號航母在相關技術上持續遭遇挫折,導致推遲多年才得以服役。按此估算,中國航母的電磁彈射時代僅與美國海軍相差8年。未來福建艦「不但要直追美國新型航母,還要有力壓日本與南韓輕型航母搭載F-35B的能力」,福建艦將成為航母王牌,解放軍海軍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3艘航母或以上的強大海上力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