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區關愛隊半年訪4700家庭 逾730宗長者個案獲轉介

社會事

社會事

社會事

兩區關愛隊半年訪4700家庭 逾730宗長者個案獲轉介

2024年10月23日 14:25 最後更新:10月24日 16:17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說,荃灣及南區關愛隊在過去半年共探訪大約4700個家庭,將其中超過730宗長者個案轉介社福機構跟進,今年施政報告已經宣布,有關計劃明年會擴展至全港18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 資料圖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 資料圖片

孫玉菡在立法會回應質詢時表示,社署去年9月委聘東華三院推出24小時運作的照顧者專線182183,至今接到超過5萬個來電,並把約850宗個案轉介社區支援服務單位,包括約270宗長者個案獲轉介到長者服務單位或暫託服務,專線亦以外展方式為56宗個案提供危機處理。

孫玉菡提到,社署向綜援合資格長者津貼安裝和使用平安鐘,約26,000名長者領取津貼,房委會和房協亦資助合資格屋邨住戶安裝和使用,約26,900名長者受惠。

議員鄧家彪關注,當局會否參考内地做法為高風險長者,大規模安裝智能水錶、智能門匙等樂齡科技。孫玉菡表示,去年施政報告額外注資10億元至樂齡及康復創科基金,除了以前在機構層面可用有關科技,有需要長者可通過社福單位購買,並在家居層面使用。

議員林琳關注當局如何接觸隱蔽長者,孫玉菡表示,當452支全港關愛隊都服務,希望可以探訪6.8萬戶。

關愛隊探訪南區石排灣邨長者戶。資料圖片

關愛隊探訪南區石排灣邨長者戶。資料圖片

有調查發現,只有一成受訪長者服務前線工作者,能夠正確分辨虐老情況,四分一受訪者錯判半數以上的情況。

長者

長者

負責調查的機構認為,有需要增加前線工作者對虐老的認識,加強他們的警覺性,有助適時介入個案。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在25年4月至5月,以網上問卷訪問了520位在香港從事長者服務的前線工作者,問卷列出10個不同虐老情況,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財產侵吞、疏忽照顧等。

結果發現,三成受訪者表示曾經接觸懷疑虐老個案,但當中只有不足兩成曾經成出舉報。另外,近六成受訪者表示不了解有關舉報虐老個案的程序,九成八受訪者認同有需要接受相關教育或培訓。

長者。巴士的報記者攝

長者。巴士的報記者攝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甄秋慧表示,提升前線工作者的敏感度十分重要,遇到有懷疑虐老個案,可以進行判估,決定是否屬於虐老個案。因此,加強前線工作者的訓練亦有需要。

耆康會推出「愛自己‧您有 Say」預防虐老推廣計劃,透過一系列的社區活動及公眾教育,包括講座及工作坊、多媒體宣傳等,提升社會對虐老問題的重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